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呕吐、腹痛待查1例
呕吐、腹痛待查1例
案例诊断
酒精性乳酸酸中毒;酒精中毒;慢加急性肝衰竭;酒精性肝炎;急性肾损伤;脓毒血症
作者及指导者

作者:李琳(主治医师 航天中心医院消化科)

指导者:杨桂彬(主任医师 航天中心医院消化科)

朱元民(主任医师 航天中心医院消化科)

导读

1.乳酸酸中毒是指血乳酸≥4mmol/L,pH<7.35,根据组织缺氧程度可以分为A型(组织灌注不足)和B型(药物、毒物摄入)。

2.酒精导致的乳酸酸中毒主要由于酒精代谢影响肝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破坏丙酮酸与乳酸之间的代谢平衡产生。

3.酒精所致的乳酸酸中毒可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及血气分析检查,注意评估患者慢性酒精中毒的其他代谢异常症状。

4.持续性静脉血液滤过对于治疗酒精性乳酸酸中毒具有重要价值。

病例摘要

1.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男性,55岁,汉族,已婚,工人。

入院时间:2020年5月4日。

主诉:食欲减退10余天,呕吐2d,腹痛6h。

现病史:患者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减退,进食减少,每日饮酒为主。2d前出现呕吐,非喷射样,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鲜血及咖啡样物质,呕吐次数及量不详,伴尿少、色黄,无腹痛、腹泻,无发热、黄疸,无反酸、胃灼热,无胸闷、喘憋,未予治疗。6h前突发腹痛,呈脐周偏下阵发性绞痛,程度剧烈,伴喘憋、大汗。实验室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升高,肝功能检查:GOT、GPT、ALP、GGT、胆红素升高,腹部CT提示“脂肪肝”,给予保肝治疗效果不佳,腹痛症状持续不缓解。

既往史:间断下肢痉挛6年,口服卡马西平治疗,否认乙型肝炎、肺结核病史,否认外伤史、手术史、输血史及过敏史。

个人史:嗜酒20余年,折合酒精约60g/d,近1个月饮酒量增加,达85g/d,否认吸烟史。

家族史:母亲患直肠癌。

2.入院查体

一般生命体征:T 36.0℃、P 106次/min,R 25次/min,BP 189/103mmHg。神志清楚,查体配合。急性病容,呼吸深快,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未见肝掌、蜘蛛痣,眼球震颤(+),心肺(-),腹平软,未见胃肠型,脐周压痛,无反跳痛,肝脏、脾脏肋下未触及,墨菲征阴性,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扑翼样震颤阴性。

3.入院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4.29×109/L,血红蛋白144g/L,血小板计数147×109/L。血生化:GPT 58U/L,GOT 406U/L,ALP 148U/L,GGT 838U/L,总胆红素34.6μmol/L,直接胆红素17.7μmol/L,白蛋白39.1g/L,尿素氮4.5mmol/L;肌酐122.5μmol/L,钾4.53mmol/L,钠141.2mmol/L,淀粉酶456.5U/L,脂肪酶87U/L。凝血功能:PT 13.6s,PTA 72%,APTT 31.1s,D-二聚体 4663μg/L。尿常规:尿蛋白(++),尿隐血(+++),尿糖(-),尿酮体(-),尿胆原(-),尿胆红素(-)。大便常规:隐血,弱阳性,未见红白细胞。腹部CT提示脂肪肝。

4.初步诊断思维过程

(1)入院时病情总结

中年男性患者,急性病程,食欲减退10余天,呕吐2d,突发脐周偏下阵发性剧烈绞痛6h入院,既往有长期大量饮酒史,且发病前饮酒量显著增加。入院查体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深快,心肺腹查体未及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提示肝酶、胆酶、胆红素升高,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血淀粉酶、脂肪酶明显升高,PTA轻度下降,D-二聚体显著升高,尿、大便隐血阳性,腹部CT提示脂肪肝。

(2)入院时诊断思路

患者以食欲减退起病,后出现恶心、呕吐,因发作腹部绞痛收入消化科,初步考虑呕吐伴腹痛待查,首先需除外临床常见急腹症情况。患者腹痛呈脐周偏下绞痛,急性发病,程度剧烈,查体局部体征不明显,表现为症状体征分离,D-二聚体升高,考虑腹腔血管病变如急性肠系膜缺血、主动脉夹层;大量饮酒后突发剧烈腹痛,可能为急性胰腺炎、消化道穿孔;呕吐、腹痛伴肝功能异常、胆红素升高,考虑胆石症可能;患者有呼吸困难,呈深快呼吸,警惕存在酸中毒,实验室检查血糖不高、尿酮体阴性,不支持糖尿病酮症,进一步行血气分析等检查明确。

(3)入院初步诊断

①呕吐伴腹痛待查:急性肠系膜缺血?急性胰腺炎?酸中毒?②脂肪肝。

5.后续检查

入院后即刻查血气分析:pH 6.894,二氧化碳分压16.6mmHg,氧分压133.0mmHg,乳酸31mmol/L,碳酸氢根3.2mmol/L,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43.8mmol/L。完善相关化验: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I 0.06ng/mL,肌红蛋白467.7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8.8ng/mL。糖化血红蛋白5.0%。血氨304μmol/L。乙型肝炎检查中HBeAb和HBcAb阳性。给予扩容、纠酸等治疗2d后复查血气分析:pH 7.363,乳酸2.1mmol/L,AG 15mmol/L。患者入院后次日出现高热,C反应蛋白15.23mg/L。PCT 11.28ng/mL。血培养回报肺炎克雷伯菌阳性。复查血生化:GPT 394U/L,GOT 6122U/L,ALP 41U/L,GGT 752U/L,总胆红素75.6μmol/L,直接胆红素42μmol/L,白蛋白25.7g/L,尿素氮11.8mmol/L;肌酐453.6µmol/L。复查凝血分析:PT 24.2s,PTA 32%,APTT 41.3s。

6.最终诊疗思维过程

(1)最终诊断思路

患者呼吸深快,考虑酸中毒可能,完善血气分析提示严重酸中毒,并在短时间内快速出现肝、肾多脏器衰竭,寻找鉴别酸中毒的始动病因对于疾病诊治至关重要。血清阴离子间隙(AG)=(Na++K+)-(Cl-+HCO3-),正常值为8~16mmol/L,代表细胞外液中未被测定的阴离子如有机酸等,有助于缩小代谢性酸中毒的鉴别诊断范围。本例患者血气分析提示阴离子间隙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AG=43.8mmol/L),常见AG增高原因包括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尿毒症、毒性醇摄入、水杨酸盐中毒、长期摄入对乙酰氨基酚等。该患者血气提示高乳酸血症(乳酸>4mmol/L),考虑乳酸酸中毒(lactic acidosis,LA)。

乳酸酸中毒是一种血乳酸持续升高和血pH降低所致的临床综合征。乳酸是葡萄糖代谢的中间产物,乳酸生成增加或清除受抑制均可引起酸中毒,出现脏器功能受损的相应临床表现:①呼吸循环系统症状,如深快呼吸、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室性心律失常;②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③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乏力、烦躁、昏迷等。高乳酸血症致死率高,病死率超过50%,乳酸水平和病情危重程度呈正相关。

乳酸酸中毒根据组织缺氧程度可以分为A、B两型。A型见于组织灌注不足相关的病因,包括低血容量、感染性休克、心力衰竭等情况。此型酸中毒在临床较为常见,患者除非迅速恢复组织灌流,否认预后通常较差。由于乳酸升高常先于血压变化,可将乳酸浓度作为反映组织灌注的敏感指标,对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B型常见于摄入药物或毒物因素导致乳酸产生过多或清除障碍,致病机制主要是毒素诱导的细胞代谢损伤和局部缺血,全身性灌注不足证据不明显。根据病因又可进一步分为3个亚型:①B1亚型,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多见于糖尿病、严重肝病、恶性肿瘤等;②B2亚型,继发于某些药物或毒物,常见致病因素包括酗酒、双胍类降糖药、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水杨酸盐、异烟肼等药物;③B3亚型,是由先天性代谢异常所致,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丙酮酸羟化酶缺乏、丙酮酸脱氢酶缺乏等病因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本例患者入院评估无休克表现且未合并引起休克的基础疾病,不支持A型LA诊断,通过详细追问药物、毒物摄入史并结合辅助检查评估,考虑该患者为酒精中毒所致B型乳酸酸中毒。患者入院后出现发热,血培养阳性,考虑合并感染,严重感染可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加重酸中毒,及时给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治疗后,感染控制。患者肝、肾功能指标快速恶化,考虑酸中毒合并感染继发多脏器损伤。监测胆红素3d内升高81μmol/L,PTA<40%,结合发病前有酒精性肝炎病史,考虑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虽然淀粉酶、脂肪酶显著升高,但无胰腺炎腹痛表现,两次CT检查未见胰腺渗出性改变,不支持急性胰腺炎诊断,考虑酶学改变是由严重酸中毒引起胰腺损伤所致。

慢性酒精中毒(chronic alcoholism,CA)是指因长期大量饮酒致记忆、躯体、精神障碍相关的一类疾病。酒精引起乳酸酸中毒的机制:①直接增加乳酸生成。乙醇在肝细胞中氧化为乙醛和乙酸,此过程生成大量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和氢离子(H+),使细胞内还原氧化比增高,促进糖代谢中间产物丙酮酸向乳酸转化。②间接抑制乳酸清除。乙醇抑制丙酮酸脱氢酶活性,阻止丙酮酸向葡萄糖异生,间接促进丙酮酸向乳酸转化。③长期饮酒导致肝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糖异生储备能力减低,发生乳酸蓄积时不能快速代谢清除多余乳酸。而乳酸蓄积进一步损伤肝细胞,造成能量代谢异常的恶性循环。此外患者发病后有反复呕吐导致容量不足,同样可以加重酸中毒发生。目前关于乳酸酸中毒治疗尚缺乏统一标准,除了早期液体复苏、补碱外,合理使用血液净化治疗是清除酸代谢产物的有效方式。持续性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治疗可以持续清除乳酸及炎症介质,稳定内环境稳态,避免容量超负荷,减轻继发脏器功能损伤。研究发现,CVVH治疗重症乳酸酸中毒优于间歇性血液透析。

酗酒已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酒精中毒患病率在欧洲国家男性中为3%~5%,在美国高达18%,在中国也呈日益增高趋势。酒精中毒除乙醇本身的毒性外,其代谢过程中生成的乙醛、活性氧和自由基等物质同样可以引起严重的代谢紊乱、营养不良及免疫异常。常见的代谢紊乱包括酸中毒(酒精性乳酸酸中毒、酒精性酮症酸中毒)、低血糖、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高浓度酒精摄入可直接损害胃与小肠黏膜,影响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造成叶酸和B族维生素缺乏。同时,酒精作为一种半抗原,还可诱导机体产生致敏淋巴细胞及抗体。

近年来,酒精相关性疾病逐渐增多,临床工作中应提高警惕,重视采集饮酒史信息。对急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应及时完善血气分析,明确是否合并乳酸酸中毒,积极纠正代谢紊乱及多脏器功能损伤。

(2)鉴别诊断

急性肠系膜缺血、急性胰腺炎、肝衰竭。

(3)最终诊断

酒精性乳酸酸中毒;酒精中毒;慢加急性肝衰竭;酒精性肝炎;急性肾损伤;脓毒血症。

(4)治疗方案

①早期液体复苏,扩容补液,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②连续血液净化治疗;③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抗感染;④保肝,抑酸,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6,补充白蛋白及血浆输注对症治疗。

7.后续随访

患者呕吐、腹痛缓解,食欲减退症状改善,酸中毒纠正,感染控制,肝肾功能好转,继续住院治疗。

疾病诊疗难点

1.乳酸酸中毒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在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情况下易被忽视,其病因复杂多样,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治疗至关重要。

2.慢性酒精中毒缺乏特异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表现,酗酒史的问诊和判断在诊断鉴别中尤其重要,依赖临床医师对疾病的重视。

专家述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参考文献

[1]GEHLBACH BK,SCHMIDT GA. Bench-to-bedside review:treating acid-base abnormalitie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 the role of buffers[J].Crit Care,2004,8(4):259-265.

[2]CHAUDHURI JD.Alcohol and the developing fetus—a review[J].Med Sci Monit,2000,6(5):1031-1041.

[3]TZENG Y,VAN DEN BROEK P,KENDEOU P,et al.The computation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ndscape model: modeling inferential processes and memory representations of text comprehension[J].Behav Res Methods,2005,37(2):277-286.

[4]BELLOMO R,KELLUM JA,GANDHI CR,et al.The effect of intensive plasma water exchange by hemofiltration on hemodynamics and soluble mediators in canine endotoxemia[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0,161(5):1429-1436.

[5]LEE YH,WANG Z,CHIANG TC,et al.Beverage intake,smoking behavior,and alcohol consump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from the 2011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J].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17,14(5):493.

[6]MALYUTINA S,BOBAK M,KURILOVITCH S,et al.Trends in alcohol intake by education and marital status in urban population in Russia between the mid 1980s and the mid 1990s[J].Alcohol Alcohol,2004,39(1):64-69.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