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53岁,因“咳嗽、咳痰,发现肺部阴影10余天”于2017年11月2日入院。患者因“反复心慌半月余”在当地医院住院,2017年10月18日外院胸部平扫和增强CT报告“纵隔及两肺门多发淋巴结肿大,右侧胸腔积液伴右肺下叶部分肺不张”。外院支气管镜检查示“右中间段支气管黏膜充血、肥厚明显,致管腔狭窄;病理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具体不详)”。B超示“双侧锁骨上窝多发淋巴结肿大(右侧部分淋巴结有液化)”。头颅MR平扫+增强示“空泡蝶鞍征象,双侧上颌窦囊肿”。住院期间出现右眼睑下垂,头痛、头晕等不适,为进一步诊疗收入我科。患病以来精神、食欲差,睡眠可,二便正常,体重较前下降近3kg。
入院查体
T 36.2℃,P 84次/min,R 20次/min,BP 149/109mmHg。 神清,前胸及后背部可见红色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可触及多发肿大。口唇无发绀,咽部无充血,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胸骨无压痛,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无胸膜摩擦音。心率84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减弱。四肢无水肿,肌力正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既往史及个人史
2型糖尿病史10余年,规律使用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血糖控制良好。曾外院使用保肝药(具体不详)后,出现胸、背部皮疹,伴瘙痒,遂停用。否认吸烟、酗酒史,无冶游史。
初步诊断
1.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原因待查
2.2型糖尿病
问题1:患者诊断肺部阴影,如何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患者病情有如下特点:①中年女性,症状为咳嗽、咳痰,病程2周;②全身浅表淋巴结多发肿大,前胸及后背部有皮疹;③外院胸部CT示双侧肺门及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④外院气管镜检查可见右中间段支气管黏膜充血、肥厚、管腔狭窄,病理未见恶性细胞。综上所述,患者肺部阴影需考虑以下可能性:①感染性疾病:包括淋巴结结核、真菌感染等;②非感染性疾病:包括中央型肺癌、淋巴瘤、结节病等。为明确诊断,需完善以下检查: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5.81×109/L,中性粒细胞:77.9%,红细胞:4.18×1012/L,血红蛋白:119g/L,血小板:169×109/L。
降钙素原:0.06ng/ml↑,C 反应蛋白:16.9mg/L↑,血沉:18mm/h。
铁蛋白:405.4ng/ml↑,乳酸脱氢酶:485U/L↑,α 羟丁酸脱氢酶:367U/L↑。
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
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九联检测:均阴性。
T-SPOT:阴性。
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8.73ng/ml↑,其余均阴性。
尿轻链:尿-κ-轻链:9.91mg/L↑,尿-λ-轻链:<3.84mg/L。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未发现。
尿免疫固定电泳:本-周蛋白:未发现。
尿 β2微球蛋白:0.61mg/L↑,血 β2微球蛋白:2.6mg/L↑。
免疫球蛋白系列:血免疫球蛋白G:8.67g/L,血免疫球蛋白A:1.9g/L,血免疫球蛋白M:0.64g/L,血免疫球蛋白 E:<45.84ng/ml。
DIC:纤维蛋白原 3.4g/L↑,D-二聚体 0.85 FEUmg/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2.5μg/ml。
C反应蛋白:51.6mg/L↑。
自身抗体、补体系列:抗核抗体(-),cANCA(-),pANCA(-);C3、C4 正常。
乳胶凝集试验(-),G 实验、HIV、RPR、TP:均(-)。
心电图:心房颤动伴房室连接处逸搏;T波改变(Ⅱ、Ⅲ、aVF、V5、V6T波低平)。
胸部CT平扫(2017-11-10):肺窗示双侧肺野清晰,纵隔增宽,双侧肺门影增大,双侧支气管显著受压狭窄;纵隔窗示纵隔及双侧肺门淋巴结明显肿大,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图1)。

图1 肺CT平扫:肺窗示双侧肺野清晰,纵隔增宽,双侧肺门影增大,双侧支气管显著受压狭窄(A、B、C);纵隔窗示纵隔及双侧肺门淋巴结明显肿大,双侧支气管显著受压狭窄,右侧少量胸腔积液(D、E、F)
引自:主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疑难与危重病例精选.第1版.ISBN:978-7-117-30147-3
.心脏超声:左房增大,极少量心包积液,左心收缩功能正常。
支气管镜EBUS-TBNA淋巴结(7组)活检病理:细胞涂片可见大量红细胞及淋巴细胞,未见上皮细胞。组织学检查见少量淋巴组织,酶标示CK(-),无转移性肿瘤证据。细胞核较成熟淋巴细胞大,易见核分裂,建议做淋巴结活检。
ROSE报告:部分细胞坏死变性,见到可疑核异质细胞,部分为分化较好中小淋巴细胞。
PET/CT报告示:双侧锁骨区多发肿大淋巴结,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呈融合状,较大者约2.1cm,SUV最大值12.1。右下肺近肺门见不规则软组织影,纵隔及双肺门见弥漫性肿大淋巴结,呈融合状,PET示上述病灶及右侧膈上淋巴结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SUV最大值22.2;右下肺近胸膜见弥漫增厚软组织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SUV最大值12.7;左肺野内、食管等未见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灶。胃小弯侧、腹膜后、肠系膜见弥漫多发肿大淋巴结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最大约1.5cm,SUV最大值10.5;左侧肾上腺形态饱满伴放射性摄取轻度异常增高,SUV最大值2.8。结论:右下肺近肺门软组织影、双侧锁骨区淋巴结、纵隔及双侧肺门淋巴结、右侧膈上淋巴结、右下肺近胸膜增厚软组织、胃小弯侧、腹膜后及肠系膜淋巴结、左侧肾上腺FDG代谢异常增高,考虑恶性病变所致(肺癌?淋巴瘤?)。
综合上述检查结果,可除外感染性疾病,需进一步除外肺癌、淋巴瘤或结节病等非感染性疾病。
问题2:如何鉴别以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为特点的肺癌、淋巴瘤或结节病?
①原发性中央型支气管肺癌:多发生于近端段以上支气管,常引起单侧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也可转移导致远处多发淋巴结肿大。患者外院及我院支气管镜检查送病理均未发现肺癌证据;实验室检查亦未发现肺癌依据。②结节病:这是一种原因未名、多器官受累的非坏死性肉芽肿性疾病。肺结节病早期多表现为双侧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合并肺外结节病时主要累及全身淋巴结、皮肤、心脏和眼睛等。EBUS-TBNA淋巴结活检不足以提供结节病的病理诊断,需做淋巴结活检。③淋巴瘤:胸部淋巴瘤依据不同的起源分为三类:胸部继发性淋巴瘤,胸部原发性淋巴瘤,免疫缺陷相关性胸部淋巴瘤。胸部淋巴瘤的表现形式多样,双侧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是常见临床表现,可同时伴有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EBUS-TBNA淋巴结活检不足以提供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同样需要做淋巴结活检。
综上所述,请外科会诊取锁骨上肿大淋巴结活检送病理以明确诊断。
淋巴结病理报告(2017-11-16):(右锁骨上)非Hodgkin淋巴瘤,弥漫大 B细胞性,Non-GCB 亚型,CD68(-),CK(-),TTF-1(-),P63(散在+),LCA(+),CD20(+),CD3(散在+),Bcl-2(+),CD10(-),Bcl-6(+/-),CD5(部分+),CyclinD1(-),MuM-1(+),CD30(-),EMA(-),PX5(+),EBER(-)。
1.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Ⅳ期A组
2.心房颤动
3.2型糖尿病
患者遂转入血液科进一步评估淋巴瘤病情:
脑脊液细胞形态学报告(2017-11-20):片上可见较多有核细胞,部分为分化较好中小淋巴细胞,部分为异常淋巴细胞,该类细胞胞体大小不一,圆形或类圆形,胞质量中等,色蓝,少数可见空泡,核圆形或类圆形,部分有切迹、折叠,核染色质较细致,部分可见1~2个核仁。偶见该类细胞双核性。还可见少量破碎细胞。
骨髓穿刺活检流式检测报告:未见明显异常细胞群。
骨髓细胞形态学报告:增生性骨髓象,粒系增生活跃,部分伴退行性变表现。红系轻度增生,铁染色示铁利用障碍表现。片上可见少量异形淋巴细胞。
骨髓活检示:6~7个髓腔,造血细胞约占40%,巨核细胞可见,并见成熟中性粒细胞散在分布,各系造血细胞未见明显异常,请结合临床。网状染色(-)。
眼科会诊未见眼内累及。
颈胸椎MRI增强(2017-11-25)扫描:枕大孔区至C7水平椎管内硬膜外异常强化灶,考虑淋巴瘤累及可能,请结合临床。
综合评估患者病情,给予以下治疗方案:
1.化疗方案 利妥昔单抗100mg D1+利妥昔单抗400mg D2+环磷酰胺1g D2+VDS 4mg D2+表柔比星100mg D2+地塞米松15mg D1~7+氨甲蝶呤5g D3;
2.辅以水化、碱化、止吐,亚叶酸钙解救等支持治疗;
3.2017年11月28日予阿糖胞苷50mg+地塞米松5mg鞘内注射。
患者完成2周期化疗,于2017年12月27日复查胸部增强CT示:气管隆突下占位及膈上、膈下多发淋巴结肿大伴部分囊性变和坏死,较治疗前病灶明显缩小(图2)。提示淋巴瘤治疗有效。

图2 治疗前(肺CT平扫,2017-11-10,A、B)与治疗后(胸部增强CT,2017-12-27,C、D)对比示:纵隔及双侧肺门淋巴结显著缩小,提示淋巴瘤治疗有效
引自:主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疑难与危重病例精选.第1版.ISBN:978-7-117-30147-3
.肺门增大是肺部CT常见的影像学征象,以肺门淋巴结肿大较常见。引起肺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很多,单侧和双侧性的肺门增大具有一定的鉴别意义。单侧肺门增大以肺门淋巴结结核、支气管肺癌、支气管腺瘤多见。而双侧肺门增大则需要考虑肺水肿、肺动脉扩张、淋巴瘤、结节病等。此患者以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自发病到确诊,不到半年时间内进展迅速,短期内出现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需要考虑淋巴瘤可能。
肺内淋巴瘤的CT表现复杂多样,一般可分为4型:①结节、肿块型,最常见;②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③肺炎、肺泡型;④粟粒型。多数肺内淋巴瘤病例具备2种或2种以上形式的肺部影像学表现。肺内淋巴瘤可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原发性淋巴瘤以结节肿块型多见。继发性淋巴瘤除上述4种CT表现外,还可出现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等。
(张馨赟 章鹏 夏敬文 李圣青)
[1]GANDOTRA S,DOTSON T,LAMAR Z,et al.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 for the Diagnosis of Lymphoma[J].J Bronchol Interv Pulmonol,2018,25(2):97-102.
[2]ZAROGOULIDIS P,HUANG H,BAI C,et al.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convex probe for lymphoma,sarcoidosis,lung cancer and other thoracic entities[J].A case series.Respir Med Case Rep,2017,22:187-196.
[3]TALEBIAN-Yazdi M,von BARTHELD M B,et al.Endosonography for the diagnosis of malignant lymphoma presenting with mediastinal lymphadenopathy[J].J Bronchol Interv Pulmonol,2014,21(4):298-305.
[4]RAJU S,GHOSH S,MEHTA A C.Chest CT Signs in Pulmonary Disease:A Pictorial Review[J].Chest,2017,151(6):1356-1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