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胸膜间皮瘤
胸膜间皮瘤
案例诊断
胸膜间皮瘤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52岁,因“胸闷、气喘2周,发热6天”入院。患者于2016年11月下旬出现胸闷、气喘,活动后加重,未予重视。2016年12月1日出现寒战、发热,体温最高达38.6℃,外院予抗感染治疗(具体方案不详)。12月3日出现左侧胸部胀痛不适,胸闷、气喘症状明显加重,不伴有咳嗽、咳痰、咯血。12月4日于我院急诊科就诊,查胸部CT平扫:“左侧胸膜腔积液伴左肺不张,右肺近胸膜处结节影,右肺条索影”。予以胸腔置管,引流出血性胸腔积液约1 000ml/d,并予“头孢吡肟”抗感染治疗。引流3天后,胸腔积液量显著减少,现为进一步诊治收住我院。患病以来精神好,胃纳可,睡眠好,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下降。

入院查体

T 37℃,P 84次min,R 20次min,BP 110/70mmHg。神清、气平,步入病房。皮肤无溃疡和糜烂,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口唇无发绀,咽不红,扁桃体无肿大。胸廓无畸形,左侧胸腔闭式引流中,呼吸运动减弱,左侧胸廓触觉语颤减弱;右肺叩诊呈清音、左肺叩诊呈浊音;右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左下肺呼吸音低。心率84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坦,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正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既往史及个人史

7年前曾行“右侧面部腮腺瘤手术”,具体不详。无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无结核史。无过敏性鼻炎和皮肤过敏史。无烟酒等个人不良嗜好。无家族性疾病史。

辅助检查

急诊胸腔积液常规:总蛋白:50.9g/L,透明度:浑浊,李凡他试验:+,有核细胞:1 800×106/L,红细胞:16 000×106/L,淋巴细胞:63%,中性粒细胞:30%。

急诊胸腔积液生化检测:乳酸脱氢酶:508U/L,尿素:3.2mmol/L,肌酐:65μmol/L,葡萄糖:5.2mmol/L,总蛋白:46.2g/L,钠:130mmol/L,钾:3.6mmol/L,钙:1.80mmol/L,磷:1.21mmol/L,氯:87mmol/L,淀粉酶:20.0U/L。

急诊胸腔积液细胞病理:阴性。

胸部CT(2016-12-4):左侧胸膜腔积液伴左肺不张,右肺胸膜下结节影(图1)。

图1 胸部CT扫描:肺窗提示左肺高密度影,纵隔右移(A、B);纵隔窗提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左肺压缩性肺不张,纵隔明显右移(C、D)

引自:主编:李圣青.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疑难与危重病例精选.第1版.ISBN:978-7-117-30147-3

初步诊断

左侧胸腔积液待查

病例解析

问题1:患者胸腔积液的性质?

患者病情有如下特点:①老年男性,渐进性胸闷气促半月余入院;②胸部CT提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伴左肺不张;③胸腔积液提示血性渗出液,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未找到恶性细胞;④抗感染治疗无效。

渗出性胸腔积液的常见病因:①胸膜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间皮瘤和转移性胸膜瘤。②胸腔和肺的感染,如结核病和其他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感染。③结缔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④淋巴细胞异常,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⑤药物性胸膜疾病,如米诺地尔、溴隐亭、二甲麦角新碱、氨甲喋呤、左旋多巴等。⑥消化系统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脓肿、胰腺炎、食管破裂、膈疝。⑦其他,肺栓塞,血胸、乳糜胸、尿毒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放射性损伤、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等。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我们完善了以下检查: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8.26×109/L,嗜伊红细胞计数:66×106/L,血红蛋白:107g/L↓,红细胞:3.75×1012/L↓,血小板:439×109/L↑,中性细胞:68.1%,淋巴细胞:21.1%,单核细胞:10.0%。

降钙素原:0.07ng/ml,血沉:120mm/h↑。

D-D二聚体:8.220FEUmg/L↑,国际标准化比率:1.19↑。

血肿瘤标记物:AFP:2.72μg/L,CEA:1.34μg/L,CA125:62.51U/ml↑,CA153:12.06U/ml,CA19-9:1.49U/ml,CA724:1.31U/ml,CY211:2.63ng/ml,NSE:14.16ng/ml,PSA:3.49ng/ml,FPSA:0.26ng/ml,SCC:1.44ng/ml。

血与胸腔积液T-SPOT,胸腔积液ADA,多次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均阴性。

自身抗体谱,ANCA相关抗原:阴性。

胸腔积液培养:产硫球链菌,莫西沙星、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

复查胸部CT增强(2016-12-08):左侧液气胸引流中,胸腔积液较前明显减少,左下肺不张,纵隔淋巴结肿大,脏层胸膜明显增厚且凹凸不平;壁层胸膜明显增强(图2)。

图2 胸腔积液引流5天后,左侧胸廓塌陷,左肺上叶部分复张,胸膜增厚伴结节状隆起,纵隔居中(A);纵隔窗可见左下肺不张,脏层胸膜明显增厚且凹凸不平;壁层胸膜明显增强,少量液气胸(B)

引自:主编:李圣青.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疑难与危重病例精选.第1版.ISBN:978-7-117-30147-3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气管通畅,黏膜光滑。左右主支气管,各叶、段、亚段支气管通畅,黏膜光滑,未见新生物和出血。

肺泡灌洗液常规检查:纤毛柱状上皮细胞:42%,组织细胞:0,嗜酸性粒细胞:0,有核细胞:96×106/L,淋巴细胞:5%,巨噬细胞:49%,中性粒细胞:4%。镜下所见:大量单核组织巨噬细胞,偶见多核巨细胞。卡氏肺孢子菌:未找到。

综合上述检查基本可除外感染性病变和支气管肺病变,胸膜恶性病变不除外。

问题2:如何明确胸膜恶性病变的诊断?

恶性胸膜病变必须首先取得组织送病理,同步进行全身PET-CT扫描以准确分期。

全身PET-CT扫描:左下肺脊柱旁软组织影,FDG明显摄取增高,考虑肺部恶性病变可能。左侧胸膜不规则增厚,局部呈结节状,FDG轻度摄取,转移不除外,左侧液气胸。左肺散在慢性炎症。

肺穿刺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图3):送检少量组织经深切后示恶性肿瘤,上皮源性不能除外。 碎组织直径 0.8cm。 CK(+),Napsin A(-),Ck7(-),Syn(-),TTF-1(-),CD20(-),Ki67(<5%+),P40(-),P63(-),CD56(-),VIM(+),TDT(-),CD5(-),CD3(-),CD34(血管+),CD31(血管+),D2-40(灶性+),STAT-6(-),SMA(-/+),S100(-),CD68(散在灶性+),NF(-)。

图3 肺穿刺病理(HE,×20):送检少量组织经深切后示上皮样乳头状生长,考虑恶性肿瘤,上皮源性不能除外

引自:主编:李圣青.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疑难与危重病例精选.第1版.ISBN:978-7-117-30147-3

为明确胸膜恶性病变的组织分型,病理加做以下酶标最终确定为恶性间皮瘤。

最终病理报告(图4):左肺送检少量组织经深切后示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考虑恶性间皮瘤。CK(+)、TTF(-)、CD56(-)、SY(-)、Napsin A(-)、WT-1(+)、CR(+)、CEA(-)、CK5/6(+)。

图7-32-4 肺穿刺病理再次免疫组化染色(×10),符合恶性间皮细胞瘤

引自:主编:李圣青.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疑难与危重病例精选.第1版.ISBN:978-7-117-30147-3

恶性胸膜间皮瘤分期不同于支气管肺癌,有其特殊性(表1和表2)。

表1 恶性胸膜间皮瘤分期(国际间皮瘤研究组(IMIG)标准)

原发瘤及其程度

T1a肿瘤局限于壁层胸膜,包括纵隔和横膈胸膜;脏层胸膜未受累及

T1b肿瘤累及壁层胸膜,包括纵隔和横膈胸膜;脏层胸膜也散在肿瘤病灶

T2肿瘤累及全部胸膜表面(壁层胸膜、纵隔胸膜、横膈胸膜、脏层胸膜),横膈和/或脏层胸膜互相融合,

或者肿瘤从脏层胸膜侵犯下面的肺组织

T3肿瘤为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累及所有胸膜表面并累及筋膜(覆盖、支持或连接肌肉或内脏器官的结

缔组织薄膜);肿瘤侵犯胸腔其他部位形成单一可切除的肿块;累及心包

T4肿瘤为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累及所有胸膜表明,胸壁有肿瘤弥漫侵犯或形成肿块,伴或不伴有肋骨破

坏;肿瘤直接穿破膈肌浸入腹膜;肿瘤直接蔓延至对侧胸膜;肿瘤直接蔓延至一个或多个纵隔器官;肿

瘤直接侵犯脊柱;肿瘤直接侵犯心包膜的内层并伴有或不伴有心包积液或者累及心肌

N淋巴结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转移至同侧气管肺或肺门淋巴结

N2转移至纵隔或气管隆突(位于气管分叉下方)淋巴结

N3转移至原发瘤对侧淋巴结

M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原发瘤及其程度T1a肿瘤局限于壁层胸膜,包括纵隔和横膈胸膜;脏层胸膜未受累及T1b肿瘤累及壁层胸膜,包括纵隔和横膈胸膜;脏层胸膜也散在肿瘤病灶T2肿瘤累及全部胸膜表面(壁层胸膜、纵隔胸膜、横膈胸膜、脏层胸膜),横膈和/或脏层胸膜互相融合,或者肿瘤从脏层胸膜侵犯下面的肺组织T3肿瘤为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累及所有胸膜表面并累及筋膜(覆盖、支持或连接肌肉或内脏器官的结缔组织薄膜);肿瘤侵犯胸腔其他部位形成单一可切除的肿块;累及心包T4肿瘤为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累及所有胸膜表明,胸壁有肿瘤弥漫侵犯或形成肿块,伴或不伴有肋骨破坏;肿瘤直接穿破膈肌浸入腹膜;肿瘤直接蔓延至对侧胸膜;肿瘤直接蔓延至一个或多个纵隔器官;肿瘤直接侵犯脊柱;肿瘤直接侵犯心包膜的内层并伴有或不伴有心包积液或者累及心肌N淋巴结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转移至同侧气管肺或肺门淋巴结N2转移至纵隔或气管隆突(位于气管分叉下方)淋巴结N3转移至原发瘤对侧淋巴结M转移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

引自:主编:李圣青.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疑难与危重病例精选.第1版.ISBN:978-7-117-30147-3

表2 恶性胸膜间皮瘤TNM对应分期

分期  描述 

分期  描述

Ⅰa T1aN0M0 

Ⅰb T1bN0M0 

T2N0M0

Ⅲ Any T3M0、AnyN1M0、AnyN2M0

Ⅳ Any T4、Any N3、Any M1

分期  描述 分期  描述Ⅰa T1aN0M0 Ⅲ Any T3M0、AnyN1M0、AnyN2M0Ⅰb T1bN0M0  Ⅳ Any T4、Any N3、Any M1ⅡT2N0M0

引自:主编:李圣青.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疑难与危重病例精选.第1版.ISBN:978-7-117-30147-3

最终诊断

左恶性胸膜间皮瘤并胸腔积液,T3N2M0,Ⅲ期,PS 2分

治疗过程

培美曲塞含铂两药方案为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一线化疗方案。

培美曲塞800mg D1+顺铂120mg D1。

随访

患者使用AP方案化疗两周期后,胸闷气促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胸部CT(2017-03-08)示胸膜病变明显减轻,左肺大部复张,仅残留少量胸腔积液(图5)。上述方案再次治疗2周期后复查胸膜病灶稳定,但化疗不良反应明显: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并继发感染性发热。由于难以耐受后续化疗,遂回当地医院行最佳支持治疗。

图5 AP方案化疗2周期后复查胸部CT:肺窗示左侧上肺基本复张,左下肺部分复张(A、B);纵隔窗示胸膜增厚明显减轻,左侧少量胸腔积液(C、D)

引自:主编:李圣青.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疑难与危重病例精选.第1版.ISBN:978-7-117-30147-3

病例点评

1.胸腔积液的诊疗流程

胸腔积液待查为呼吸科常见病,基本诊断流程如下:①首先明确胸腔积液的性质:渗出液还是漏出液;②漏出液的常见病因筛查: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肝硬化、上腔静脉综合征、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透析、黏液性水肿等;③渗出液的常见病因如前所述,最重要的是鉴别胸腔积液的良恶性:恶性胸腔积液通常为血性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增长迅速,伴明显胸痛和消瘦,胸部CT常表现为胸膜不规则增厚,胸腔积液常规以淋巴细胞为主,LDH显著升高,肿瘤标志物升高,细胞学检查可见恶性肿瘤细胞;④恶性胸腔积液需通过超声/CT引导下的胸膜、肺穿刺活检和内科胸腔镜检查尽快明确诊断。

2.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mesothelioma,MM)的病理诊断

此患者初步病理免疫组化考虑上皮来源,不支持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进一步加做更多酶标明确为胸膜间皮来源。近年来MM病理诊断有很多令人鼓舞的进展,一些新的免疫标记(组合)大大提高了MM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正确率。MM分为上皮样、肉瘤样和双相型(混合性)3种类型,其中上皮样型最常见,其他两型都很少见。上皮样MM由多角形、卵圆形或立方形细胞组成,生长方式最多见的为乳头状、腺泡状或腺瘤样。本例患者就是上皮样乳头状生长模式。免疫组化是诊断MM最重要的常用手段之一。MM因不同组织学类型(上皮样或肉瘤样)、肿瘤部位(胸膜或腹膜)及鉴别诊断(腺癌、鳞癌或胸腺瘤等)所选免疫标记组合也不同。目前虽然MM诊断抗体很多,但没有一个抗体具有绝对敏感性与特异性,也没有标准化的免疫标记组合,通常MM鉴别诊断标记包含四组:①MM阳性标记,如钙视网膜蛋白等;②广谱癌标记,如MOC-31、Ber-EP4、CEA等;③器官相关标记,如TTF-1和 Napsin A等;④其他混合性/复合性标记,如CK-pan、CK5/6等。上皮样MM的鉴别诊断主要是癌,包括腺癌和鳞状细胞癌,这些癌可以来源于肺,也可来源于乳腺、卵巢、肾等其他器官。上皮样MM最好的标记物为钙视网膜蛋白、CK5或CK5/6、Wilms肿瘤基因1(Wilms tumour gene-1,WT-1)和 D2-40。 癌最好的标记为MOC-31、Ber-EP4、CEA等。TTF-1和Napsin A是肺腺癌的特异性标记。MOC-31、Ber-EP4、CEA、BG8和p63是鉴别上皮样MM和鳞状细胞癌的最好标记,其中p63在鳞状细胞癌中呈强阳性,而MM中为阴性;WT-1绝大多数上皮MM中阳性,而在鳞状细胞癌中为阴性,是鉴别两者的最好组合。综合此例患者病理免疫标记组合,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明确。

3.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治疗和预后

MM是胸部预后最差的肿瘤之一。大多数病人发病年龄40~70岁,男性多于女性。MM患者常有石棉等接触史。诊断分期间皮瘤不同于肺癌的TNM分期,除表1和2描述的国际间皮瘤研究组标准的TNM分期外,尚有Butchart分期,具体见表3。目前恶性间皮瘤仍然没有有效的根治方法。有报道单一疗法(手术、化疗、放疗)效果有限,目前主张根据病理分期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对于肿瘤相对局限的Ⅰ期病人,可考虑做根治的胸膜肺切除术,而Ⅱ、Ⅲ、Ⅳ期病人获益较少。大部分MM患者诊断时就属于较晚期,目前化疗仍是治疗的主要手段。培美曲塞联合铂类药物方案属于首选方案。也可作为手术/放疗前辅助方案。放射治疗分辅助疗法和姑息性治疗,由于具有肺损伤作用常不能选取根治疗法。胸膜间皮瘤总体预后不良,确诊后中位生存时间约9~17个月,上皮型平均总生存时间优于肉瘤型或双相型。

表3 恶性间皮瘤Butchart分期

Ⅰ期 肿瘤局限于壁层胸膜,只累及同侧胸膜、肺、心包和纵隔

Ⅱ期 肿瘤侵犯胸壁或累及纵隔结构,即食管、心脏和对侧胸膜。淋巴结受累只在胸部(N2)

Ⅲ期 肿瘤穿过膈肌及腹膜,侵犯对侧胸膜和双侧胸部,累及胸部外淋巴结

Ⅳ期 远处血源性骨转移

Ⅰ期 肿瘤局限于壁层胸膜,只累及同侧胸膜、肺、心包和纵隔Ⅱ期 肿瘤侵犯胸壁或累及纵隔结构,即食管、心脏和对侧胸膜。淋巴结受累只在胸部(N2)Ⅲ期 肿瘤穿过膈肌及腹膜,侵犯对侧胸膜和双侧胸部,累及胸部外淋巴结Ⅳ期 远处血源性骨转移

引自:主编:李圣青.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疑难与危重病例精选.第1版.ISBN:978-7-117-30147-3

(路璐 龚益 李圣青)

参考文献

[1]HUSAIN A N,COLBY T V,ORDONEZ N G,et al.Guidelines for Pathologic Diagnosis of Malignant Mesothelioma:2017 Update of the Consensus Statement From the International Mesothelioma Interest Group[J].Arch Pathol Lab Med,2018,142:89-108.

[2]CREANEY J,ROBINSON B.Malignant Mesothelioma Biomarkers:From Discovery to Use in Clinical Practice for Diagnosis,Monitoring,Screening,and Treatment[J].Chest,2017,152(1):143-149.

[3]ETTINGER D S,WOOD D E,AKERLEY W,et al.NCCN Guidelines Insights: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Version 3.2016[J].J Natl Compr Canc Netw,2016,14(7):825-836.

[4]BAAS P,FENNELL D,KERR K M,et al.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treatment and follow-up[J].Ann Oncol,2015,26 Suppl 5:v31-v39.

[5]van ZANDWIJK N,CLARKE C,HENDERSON D,et al.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J].J Thorac Dis,2013,5(6):E254-E307.

[6]HODA M A,KLIKOVITS T,ARNS M,et al.Management of 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part 2:therapeutic approaches:Consensus of the Austrian Mesothelioma Interest Group (AMIG) [J].Wien Klin Wochenschr,2016,128(17-18):618-626.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