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32岁,工人,高中文化。主因“发作性精神异常6年,频发摔倒、言语乱、伤人1年”就诊。6年前与丈夫吵嘴后,表现兴奋,话多,哭诉丈夫对自己不好,要丈夫下跪认错,之后又大笑不止,半小时后表现如常人,事后不能完全回忆。3年前患者公公去世,丧事中患者嚎啕大哭并晕倒,醒后表现话多,并模仿她公公的动作声音,舞拳弄脚,转瞬又大笑不止,经劝说两小时后缓解。1年前和丈夫生气,自称是患者的公公,说“我是你爸爸,我要管教管教你”。此后每生气就声嘶力竭地叫骂,有时说话中突然躺地紧闭双目,大声叫喊,吹气,以头撞地。有时摔东西、打人,在平静下来以后能做家务,表现如常人。2天前因孩子不听话再发倒地,哭笑无常,大喊大叫,打人,无故外出,事后不能回忆,频繁发作。急诊入院。
提问1:患者存在哪些精神症状?
1.附体体验;
2.冲动行为;
3.遗忘;
4.被害妄想;
5.病理性激情;
6.感觉过敏;
7.幻听;
8.情感爆发;
9.情感倒错。
提示:
发作时没有摔伤,无大小便失禁,无瞳孔散大。躯体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精神状况检查:意识清,接触被动,检查不合作,定向力尚可,表情平淡,自笑,在床上舞拳弄脚、大喊大叫,下床后突然倒地,以头撞地但无外伤,说这样脑子就会清醒些,有时冲动打人,无自知力。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脑电图、脑CT检查等均正常。既往健康,既往无癫痫史,无颅脑外伤史。
提问2:根据以上病史,本患者应初步诊断为?
1.持续性心境障碍;
2.躁狂发作;
3.抑郁发作;
4.癔症性精神障碍;
5.急性应激性精神病;
6.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
7.神经症;
8.人格障碍。
提问3:癔症患者还可以有以下哪些临床表现?
1.癔症性遗忘;
2.癔症性梦游;
3.癔症性双重人格;
4.癔症性精神病;
5.癔症性运动障碍;
6.癔症性感觉障碍;
7.癔症性妄想症;
8.与气功相关的癔症障碍。
提问4:患者入院时呈兴奋状态,且无重大躯体疾病,应用以下哪些方法治疗?
1.氟哌啶醇每天10mg肌内注射;
2.小剂量抗精神病药;
3.大剂量抗精神病药;
4.抗焦虑药;
5.抗抑郁药;
6.心境稳定剂;
7.精神分析治疗;
8.行为治疗;
9.婚姻治疗。
提问5:应用氟哌啶醇每天10mg肌内注射,3天后疗效不佳,并出现了急性肌张力障碍,应选用以下哪种治疗?
1.加大氟哌啶醇用量;
2.大剂量抗焦虑药;
3.大剂量抗抑郁药;
4.大剂量心境稳定剂;
5.电休克治疗;
6.暗示治疗;
7.厌恶治疗;
8.冲击治疗;
9.家庭治疗。
提问6:关于电休克治疗的临床应用,错误的描述是?
1.治疗前8小时停服抗癫痫药和抗焦虑药等,禁食禁水4小时以上;
2.必要时可于治疗前15~30分钟皮下注射阿托品0.5~1.0mg;
3.电极安置在大脑的非优势侧副作用较大;
4.把专用牙垫放置于两侧上下臼齿间,同时用手紧托下颌,防止下颌脱位;
5.无抽搐电休克疗效不如有抽搐电休克;
6.可分为潜伏期、强直期、痉挛期和恢复期;
7.常见的并发症有头痛、恶心、呕吐,不可逆性的记忆减退;
8.电休克治疗在精神障碍急性期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9.脱位以髋节脱位为多,发生后应立即复位。
提问7:给予其电休克治疗6次,患者兴奋症状消失,但偶有情绪易激惹表现,维持治疗可用以下哪些方法?
1.奋乃静8mg/d;
2.奋乃静40mg;
3.氯硝西泮10mg/d;
4.阿米替林200mg/d;
5.碳酸锂500mg/d;
6.氟哌啶醇20mg/d;
7.氟哌啶醇6mg/d;
8.利培酮2mg/d;
9.利培酮6mg/d;
10.心理治疗。
病情回顾:患者,女,32岁,工人,高中文化。主因“发作性精神异常6年,频发摔倒、言语乱、伤人1年”就诊。6年前与丈夫吵嘴后,表现兴奋,话多,哭诉丈夫对自己不好,要丈夫下跪认错,之后又大笑不止,半小时后表现如常人,事后不能完全回忆。3年前患者公公去世,丧事中患者嚎啕大哭并晕倒,醒后表现话多,并模仿她公公的动作声音,舞拳弄脚,转瞬又大笑不止,经劝说两小时后缓解。1年前和丈夫生气,自称是患者的公公,说“我是你爸爸,我要管教管教你”。此后每生气就声嘶力竭地叫骂,有时说话中突然躺地紧闭双目,大声叫喊,吹气,以头撞地。有时摔东西、打人,在平静下来以后能干家务,表现如常人。2天前因孩子不听话再发倒地,哭笑无常,大喊大叫,打人,无故外出,事后不能回忆,频繁发作。急诊入院。
患者病期长,呈发作性病情,发作时精神症状丰富。第一题主要测试精神病学基础知识,对症状的识别和鉴别,患者存在附体体验,模仿她公公的动作声音,舞拳弄脚自称是患者的公公,说“我是你爸爸,我要管教管教你”。事后不能回忆伴有遗忘。有情感爆发,该患者在一定的精神因素作用下,突然出现爆发性的短暂情绪障碍,表现为嚎啕大哭、叫喊吵骂、捶胸顿足、狂笑不已、手舞足蹈、满地打滚等现象。是癔症的症状表现之一。同时伴有冲动行为,伤人毁物,有时摔东西、打人。病理性激情是指患者无明显诱因或心境恶劣的背景下,突然发作非常强烈,为时短暂的暴怒情绪,并由此产生残暴冲动行为而严重伤害他人。发作时常伴有意识范围狭窄和思维效力降低以及交感神经兴奋现象。此时,患者对其发作不能加以控制,发作后可以遗忘,多见于癫痫、脑外伤和中毒性精神病,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情感倒错指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不相协调。如听到令人高兴的事时,反而表现伤感;或在描述他自己遭受迫害时,却表现为愉快的表情。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本患者无幻听,妄想,感觉障碍的证据,故第1题正确答案为附体体验、冲动行为、遗忘、情感爆发。
由于癔症病情变化诡异,可在短时间内变化,又在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内缓解,因此对癔症患者整体病情的纵向了解非常必要。癔症的诊断必须具有排除性和支持性两种依据。诊断本症必须详细询问病史,症状的演变,与疾病发生发展有关因素,认真分析症状的起因,性质和特征,详细查体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特别是儿童和中老年首次发作者,或与躯体器质性疾病并存时,更应慎重。不能仅依据病前有精神因素与暗示治疗有效就作出诊断。发作时没有摔伤,无大小便失禁,无瞳孔散大。躯体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脑电图、脑CT检查等均正常。既往健康,既往无癫痫史,无颅脑外伤史。由进一步提示可以排除癫痫、脑外伤等躯体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发作。在CCMD-3中持续性心境障碍主要包括环性心境障碍和恶劣心境。环性心境障碍指反复出现心境高涨或低落,但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症状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2年,可有数月心境正常间歇期。患者发作时以情感爆发、附体体验、冲动行为为主,虽有兴奋话多,但无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的躁狂症状,排除躁狂发作。亦无心境低落、兴趣减退等抑郁症状的存在。且间歇期时间长,社会功能良好。排除环性心境障碍。恶劣心境指持续存在心境低落,不符合任何一型抑郁的症状标准,同时无躁狂症状,至少已两年,很少有持续两个月的心境正常间歇期。患者发作时有兴奋、话多,未提示有抑郁症状,故无恶劣心境。亦可排除抑郁发作。患者第一次发作前有精神因素的存在,症状内容与应激源无密切相关,发作具有做作性、戏剧性。本患者病期6年,反复发作。以上各点均不支持急性应激性精神病的诊断。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指一组与特定文化相关的综合征,如气功所致精神障碍、巫术所致精神障碍等,其特征症状被特定文化或亚文化范畴所理解接受,病因代表着和象征着这一文化的核心含义及行为模式,诊断依赖于特定的文化知识和概念。患者均无以上特点。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本障碍有一定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与患者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患者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在CCMD-2-R中癔症被列入神经症的一个亚型,由于其在发病、临床表现、转归、治疗上与神经症其他类型的迥异,在CCMD-3中已经被列出。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一贯地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患者为此感到痛苦。本患者有明显的发病时间,症状呈间歇发作,社会功能不受影响。第2题正确答案为癔症性精神障碍。
癔症的主要临床类型详见相关知识的诊断标准,第3题的答案为癔症性遗忘、癔症性梦游、癔症性双重人格、癔症性精神病、癔症性运动障碍、癔症性感觉障碍。
心理治疗是治疗癔症的基本方法。有人认为药物治疗的作用有限,但临床实践发现使用药物有效的控制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对治疗和预防癔症的发作是有益的。并且对癔症性精神病患者,相应的药物治疗可以迅速控制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在急性期药物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患者入院时呈兴奋状态,躯体条件许可,可以应用抗焦虑药或小剂量抗精神病药。不主张用大剂量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第4题答案为氟哌啶醇每天10mg,肌内注射、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抗焦虑药。
电休克适用于:①严重抑郁,有强烈自伤、自杀企图及行为者,以及明显自责自罪者;②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者;③拒食、违拗和紧张性木僵者;④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者。电休克和CO2吸入法也曾用于癔症的治疗。患者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急性肌张力障碍,为迅速控制症状,可以选用电休克治疗。第5题答案为电休克治疗。
电休克治疗又称电抽搐治疗是以一定量的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意识丧失和痉挛发作,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对于脑器质性疾病、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尤其新近发生者、出血或不稳定的动脉瘤畸形、急性的全身感染、发热、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的肝、肾疾病禁用。目前,有条件的地方已推广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该方法是通电前给予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使得通电后不发生抽搐,更为安全,其适应证也相应地扩大了。做电休克前都要作相应的准备工作,包括:①详细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脑电图、胸部和脊柱摄片;②获取知情同意;③治疗前8小时停服抗癫痫药和抗焦虑药或治疗期间避免应用这些药物,禁食、禁水4小时以上;④准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和器械;⑤治疗前测体温、脉搏、血压:如体温在37.5℃以上,脉搏120次/分以上或低于50次/分,血压超过150/100mmHg或低于90/50mmHg,应禁用;⑥通常于治疗前15~30分钟皮下注射阿托品0.5~1.0mg,防止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减少分泌物;⑦排空大小便,取出活动义齿,解开衣带、领扣,取下发卡等。电极的安置与疗效和不良反应相关。电极置于非优势侧者副作用较小,双侧者抽搐效果较好。一般每天1次过渡到隔天1次或者一开始就隔天1次,一个疗程6~12次。一般躁狂状态6次左右即可;幻觉妄想状态多需要8~12次;抑郁状态介于两者之间。抽搐发作与否与患者年龄、性别、是否服药以及既往是否接受过电抽搐治疗有关。抽搐发作类似癫痫大发作,可分为四期:潜伏期、强直期、痉挛期和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症有头痛、恶心、呕吐、焦虑、可逆性的记忆减退、全身肌肉酸痛等,这些症状无需处理。脱位以下颌关节脱位为多。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传统电抽搐治疗低,而且程度较轻。但可出现麻醉意外、延迟性窒息、严重心律不齐。综上所述,第6题答案为电极安置在大脑的非优势侧,副作用较大;无抽搐电休克疗效不如有抽搐电休克;常见的并发症有头痛、恶心、呕吐,以及不可逆性的记忆减退;脱位以髋节脱位为多,发生后应立即复位。
本患者为反复多次发作的癔症性精神病,在急性期控制症状后宜进行一段时间的维持治疗,因其精神病性症状为突出表现,故推荐应用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心理治疗是癔症治疗的基本措施,因此选择合适的心理治疗方法对预防癔症的复发也起着关键的作用。第7题答案为奋乃静8mg/d;利培酮2mg/d;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