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疑病症
疑病症
案例诊断
疑病症
病例摘要1

患者,女,38岁,高中毕业,已婚,汉族,下岗工人。主因“渐起反复怀疑身患重病,四处就医3年余,加重半年”为主诉。于2002年10月28日首次入精神科。患者于2年前无端觉腹部不舒服,继而出现清晨腹部胀痛,以右下部为甚,大便后胀痛减轻。自觉症状和已去世父亲的症状相似(父亲死于结肠癌),患者听说癌症有遗传性,故认为自己也得了结肠癌,先后做了3次结肠镜检查及其他检查,结果均无异常。其怀疑检查不准确,怀疑医生的水平不高,要求家人带她到更大的医院检查,并要求“打开肚子看看吧”。

提问1:对于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1.心脏病;

2.精神分裂症;

3.应激障碍;

4.疑病症;

5.躯体化障碍;

6.癔症;

7.抑郁症。

提示:

2个月来,患者仍认为自己身患“直肠癌”,不主动与人接触,对生活无兴趣,后来连自己的儿子也不管了,认为自己有病还管别人干啥。有时整日不说话,其母多次叫她吃饭才有回应。曾多次认为自己身患绝症而觉得活着没意思,活着是给家人增加负担,有自杀的想法。

提问2:该患者存在哪些症状?

1.感觉过敏;

2.关系妄想;

3.焦虑症状;

4.抑郁症状;

5.强迫症状;

6.消极观念;

7.先占观念;

8.神经衰弱症状。

提问3:针对此患者,可进行下列哪些治疗?

1.抗焦虑药物治疗;

2.助消化药物治疗;

3.抗抑郁药物治疗;

4.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5.ECT治疗;

6.森田治疗;

7.认知治疗。

诊疗及解题思路

病情回顾:患者,男,29岁,工人,高中文化,未婚。主因“胸痛、心慌、闷气6个月”就诊。6个月前,患者的朋友因心脏病发作去世,患者非常伤心。第3天,患者吃早饭时突然感到“一股气从胸部往上冲,直达头顶部”,并感头昏、心慌闷气,认为可能是“脑冲血”或心脏病,很着急,即前往市医院,体格检查与心电图、胸透均未发现异常。患者仍不放心,害怕像朋友一样突然去世,数天后又出现类似情况。患者怀疑是心脏病或癌症,前往省级医院就诊。在患者反复要求下作钡餐透视、脑电图、脑超声波检查,均无异常发现。患者对检查结果仍不放心,虽一直坚持上班,但总为胸痛、头昏、头痛、闷气而烦恼,工作效率降低。时感不安、紧张,且因“查不出病来”而心绪不佳,社交与业余爱好兴趣下降,但无内疚、早醒和食欲减低。

此病例有如下特点:

1.青年男性,在一定精神诱因下起病,病情持续存在。主要表现为对身体状况过分关注,胸痛、头昏、心慌、胸闷,伴不安、紧张,以后出现心情差,兴趣下降。

2.病前个性内向;敏感多疑、敏感、容易受到伤害、好幻想。

3.体查与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史。

4.有突出的疑病观念,未发现其他幻觉妄想,有焦虑抑郁情绪,但都发生于病后且不是主要临床相。

5.积极求治,不愿因病而影响工作与前途,社会功能已受到影响。

6.躯体不适感一直存在,治疗后仅不适程度有所减轻,疑病观念无明显变化。

疑病症患者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过分关注、担心或深信自己患了一种或多种躯体疾病,经常诉说某些不适,反复就医,经多种检查均不能证实疾病存在的心理病理观念。患者怀疑自己患了某种事实上并不存在的疾病,医生的解释和客观检查均不足以消除其看法。

正常人在某一时期过分重视自己的健康,对不严重的普通疾病或不适感的恐惧,可出现疑病观念,但经检查证实无病,给予适当解释后可放弃疑病观念。这类表现则不属于疑病性神经症。

疑病症患者通常以身体的某个部位、某系统、某脏器有某种不适或疼痛证明自己患了某种疾病,并不断加以强化,企图用各种办法以获得别人的同情。患者可出现紧张、焦虑,甚至惶惶不安,反复要求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并对检查结果的细微差异十分重视,认为这种差异“证实”了自己疾病的存在。对于别人的劝说和鼓励不是从正面理解,常认为是对自己的安慰,更证明自己疾病的严重性。

患者受疑病观念的驱使,东奔西走,到处求医,寻求“最新”诊断。做了大量不必要甚至是重复的检查,对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常感到不满,而对于偶然出现的“阳性”结果虽认为抓住了“证据”,但也常感到怀疑。

患者除表现有日趋严重的疑病症状外,其他认识良好,主动求医,无任何精神衰退,体检或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发现,一般诊断较易明确。故问题2的正确答案为疑病症。

疑病症诊断确立后,医生应将检查结果告诉患者,并说明不再进行躯体检查,同时开始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让患者了解所患疾病的性质,解除或减轻精神因素的影响。患者关心自身健康这是正当的,但不要反复强求医生做重复的、不必要的检查。

首先应尽量避免可能产生的医源性影响。医源性影响指医生不恰当的言语、态度和行为对患者所起的不良心理影响。医源性影响由错误的诊断、反复检查和长期不能确诊,以及错误的治疗等引起。因此,在治疗实践中需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医患关系,对患者的疾病和症状不要急于否认,也不要对治疗轻易下保证。应告知患者不要对治疗抱过高的期望与要求。②不要迁就患者作进一步检查的要求,在理解患者的基础上,巧妙地婉拒不必要的检查,否则极易引起医患间对立情绪的出现。③治疗过程中,当患者出现新的症状与诉述时,切不要简单地把他们归入疑病症状之中,须认真检查是否确实伴发了躯体疾病,以免延误治疗。第一题的答案为详细了解各种医学检查的结果,了解患者性格特点是否具有敏感多疑易受暗示、性格内向等,详细询问患者的心理因素(起病原因)及认识程度,了解是否存在无阳性体征及阳性医学检查的躯体症状,了解患者对症状的坚信程度及持续时间、相伴随的情绪症状,了解是否存在有其他精神病性症状。第3题的答案为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支持性心理治疗是治疗的基础,可用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治疗。

病例摘要2

患者,男,29岁,工人,高中文化,未婚。主因“胸痛、心慌、闷气6个月”就诊。6个月前,患者的朋友因心脏病发作去世,患者非常伤心,第3天,患者吃早饭时突然感到“一股气从胸部往上冲,直达头顶部”,并感头昏、心慌、闷气,认为可能是“脑冲血”或心脏病,很着急,即前往市医院,体格检查与心电图、胸透均未发现异常。患者仍不放心,害怕像朋友一样突然去世,数天后又出现类似情况。患者怀疑是心脏病或癌症,前往省级医院就诊。在患者反复要求下作钡餐透视、脑电图、脑超声波检查,均无异常发现。患者对检查结果仍不放心,虽一直坚持上班,但总为胸痛、头昏、头痛、闷气而烦恼,工作效率降低。时感不安、紧张,且因“查不出病来”而心绪不佳,社交与业余爱好兴趣下降,但无内疚、早醒和食欲减低。

提问1:针对本患者的病史情况,接诊时哪些处理是合适的?

1.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性质、程度、演变过程,忽视患者的痛苦;

2.满足患者的要求,给患者做全面的实验室及器械检查;

3.详细了解各种医学检查的结果;

4.了解患者性格特点是否具有敏感多疑易受暗示、性格内向等;

5.详细询问患者的心理因素(起病原因)及认识程度;

6.不要过多询问躯体症状,以免加重患者的疑心;

7.了解是否存在无阳性体征及阳性医学检查的躯体症状;

8.了解患者对症状的坚信程度及持续时间,相伴随的情绪症状;

9.了解是否存在有其他精神病性症状。

提示:

性格较内向,敏感、多疑,容易受到伤害,好幻想。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精神状况检查:意识清、定向好,交谈主动合作。未发现幻觉与妄想,总怀疑有病,希望医生不要隐瞒真情。反复要求做检查早日确诊,智能记忆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肝功能、胸透、心脑电图均无异常。MMPI:L 30,K 45,F 33,H 59,D 90 Hy 75,Pd 70,Mf 63,Pa 97,Pt 93,Sc 120,Ma 65。EPQ:P 60,E 45,N 70,L 35 性格内向。

提问2:此患者最有可能是以下哪种精神障碍?

1.强迫症;

2.焦虑症;

3.恐惧症;

4.疑病症;

5.癔症;

6.人格障碍;

7.抑郁症;

8.偏执性精神病。

提问3:关于疑病症的治疗原则,以下哪些说法正确?

1.心理治疗为主;

2.药物治疗为主;

3.心理治疗为辅;

4.药物治疗为辅;

5.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同样重要;

6.支持性心理治疗是治疗的基础;

7.可用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治疗。

拓展思维病例

患者,41岁,中年女性,医生。主因“躯体疼痛半年,加重3天”。入院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部不适,表现为肋间游走性疼痛,疼痛性质不能描述,遂于5月4日在医院求治,行肝胆脾胰肾及子宫附件彩超:胆囊内强回声(考虑结石),子宫肌瘤,宫内节育器,宫颈囊肿,宫颈肥厚。胸片未见异常,肿瘤标记物检查无异常,未明确疼痛原因,未治疗。患者仍感疼痛,但疼痛能忍受,能正常的生活、工作。2个月前疼痛加重,表现为下肢左右腿游走性疼痛,疼痛性质不能描述,活动受限,遂就诊,行胸部CT:右中肺、左肺舌叶及两下肺少许慢性炎症。双侧胸膜局限性稍增厚。所示脾大。胸椎MRI 3.0:①胸9椎体形态失常,考虑为先天变异;②腰1椎体许莫结节;③胸10椎体异常信号,考虑血管瘤可能,各项检查均不能解释疼痛,未诊断,未治疗,生活受限但能自理。1个月余前疼痛再次加重,遂就诊,行骨盆正位片:骨盆未见明显骨质异常征象。诊断“躯体疼痛障碍”,服用度洛西汀60mg/d、甲钴铵片0.5g/d治疗,服药8天,效果欠佳,疼痛症状无明显改善,自行停药。后自行服用黛力新2片/天,卡马西平,0.2g/d,治疗15天,效果尚可。3天前出现腰部疼痛加重,感乏力,行走不能,为求诊治就诊。起病来,患者夜眠欠佳,饮食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未见明显变化。未见明显的冲动行为,无明显的消极言行。既往史:6年前曾患阑尾炎,目前已愈。个人史无特殊,家族史:无类似病史。

入院查体: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双下肢肌力3级。精神状况检查:意识清,接触交谈合作,定向力完整。情绪不佳,紧张、担心自己的病,自感持续疼痛,影响生活,为此心理压力大,伴食欲缺乏、失眠。自知力存在。病史中无兴奋话多,精力充足表现。入院诊断:持久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入院辅助检查:入院检查,血常规:RBC 2.34×1012/L,HGB 74g/L,肝功 ALP 229U/L(45 ~150U/L),LDH 301U/L(114 ~ 240U/L);肾功:肌酐:146.6μmol/L(44 ~ 115μmol/L),尿素617μmol/L(150 ~440μmol/L),电解质:TCa 3.28mmol/L(2 ~2.75mmol/L),心肌酶 CK 20U/L(25~195U/L),余生化检查基本正常。尿常规:蛋白2+,鳞状上皮 79.81/μ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96次/分,正常范围心电图;肝胆脾胰肾及子宫附件彩超结果示子宫内节育器。贝克焦虑量表:无焦虑症状。贝克抑郁问卷:无抑郁或极轻度。SCL-90示目前除精神病性症状外均存在轻度症状。总分及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常模。因子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及敌对筛查阳性。

外院检查项目:肝胆脾胰肾及子宫附件彩超:胆囊内强回声(考虑结石),子宫肌瘤,宫内节育器,宫颈囊肿,宫颈肥厚(2015年5月)。

胸部CT:右中肺、左肺舌页及两下肺少许慢性炎症。双侧胸膜局限性稍增厚。所示脾大(2015年10月)。胸椎MRI 3.0:①胸9椎体形态失常,考虑为先天变异;②腰1椎体许莫结节;③胸10椎体异常信号,考虑血管瘤可能(2015年10月)。骶髂关节CT平扫:骨盆广泛骨密度异常(2015年11月)。骨盆正位X线检查:骨盆未见明显骨质异常征象(2015年11月)。

入院后治疗及病情变化:患者12月4日入院,入院后上级医师查房考虑暂诊断“持久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指导应用文拉法辛缓释胶囊、阿米替林片、坦度螺酮胶囊治疗。入院后给予文拉法辛缓释胶囊75mg/d、阿米替林片50mg/d、坦度螺酮胶囊15mg/d治疗5天,患者自诉疼痛较前缓解,但下肢活动仍受限。12月9日将文拉法辛缓释胶囊加量至150mg/d治疗,患者诉疼痛较前有所缓解,但下肢活动仍受限。12月13日早上,患者自行外出处理一场官司,中午回病房,回病房后患者开始诉疼痛加重,难以忍受,影响夜眠。值班大夫曾给予劳拉西泮、氯硝西泮片改善疼痛,帮助睡眠。曾给予维生素B6片1片改善症状,效果尚可。12月19日经上级医师查房,调整药物为文拉法辛缓释胶囊225mg/d(早75mg,晚150mg)、阿米替林片50mg/d(早晚各25mg)治疗,坦度螺酮15mg/d(早、中、晚各5mg)22 日早查房患者诉疼痛较前略有缓解。

入院后因患者肾功能异常,内科会诊指示:因患者饮食欠佳,暂给予补液治疗,复查肾功能,并给予肾脏CT检查。目前暂未行肾脏CT。患者下肢活动受限,且外院未行腰椎MRI检查,12 月 8 日给予腰椎 MRI检查,结果示:①腰椎 L3~4、L4~5、L5~ S1椎间盘突出;②腰椎退行性改变;③腰12楔形变,多考虑陈旧性压缩性骨折。

住院期间,查房时发现患者表演色彩较明显:患者诉疼痛难以忍受,但查房时发现患者双脚能随意抖动,问话时抖动停止,说不能活动。半夜3点醒来,说疼痛难忍,要求陪护给予按摩,按摩后症状缓解。

针对此患者,假如您是经治医生,

1.通过整个病例描述,您觉得“入院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部不适”的可靠程度是?您觉得有诱因的话,可能有哪些?

2.在入院后治疗及病情变化描述:12月13日早上,患者自行外出处理一场官司,加上该患者的职业,您会考虑哪些问题?

3.假如您是接诊医生,现病史中尚需了解哪些信息?既往史中尚需了解哪些信息?

4.病史中描述:“住院期间,查房时发现患者表演色彩较明显:患者诉疼痛难以忍受,但查房时发现患者双脚能随意抖动,问话时抖动停止”需与哪些疾病相鉴别?若与分离转换性障碍相鉴别的话,您觉得尚需补充哪些信息?

5.假如此案例您诊断“转化性障碍”,但患者“半夜3点醒来,说疼痛难忍”,在诊疗方面,您觉得请哪些科室会诊?

6.耿德勤等曾在2002年于《临床精神病学》杂志上报道“临床上遇到1例患者全身疼痛不适,3年来就诊于国外数家医院,多达100余项的检查均在正常范围,转诊精神科被诊断为“躯体形式障碍”,但最终死于“多发性骨髓瘤”,结合此案例分享,您对该患者的后续诊疗思路方面有哪些收获,同时可能会对患者有何建议?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