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吞食,异物,象棋,安全管理
男性患者,25岁,因“反复疑人害、言行异常8年,再发1周”于2010年3月8日入精神科病房。患者家属提供病史。
现病史:患者于2002年出现精神异常,表现生活懒散、不愿外出。怀疑食物内被人下毒,不愿吃家人做的饭菜,要家人先吃,观察半个多小时见家人无异常后才敢吃,经常只吃自己做的饭菜。有时发呆,自语自笑。2002~2009年期间,患者多次被送往某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诊断“未定型分裂症”,曾予“氯氮平、舒必利、丙戊酸钠、阿立哌唑”等药物口服(具体不详)。患者出院后不愿意服药,病情经常反复。2009年12月开始口服“阿立哌唑片10mg 1次/日,氯氮平片50mg 1次/晚”等药物,因服药依从性差,病情反复。入院1周前,患者拒绝服药,行为反常,反复煮面条,但煮了后又不吃,家人劝之则骂人,乱发脾气,胡言乱语。家属为求诊治而送来某医院精神科就诊,门诊拟诊“精神分裂症”收入住院。患者起病以来精神差,睡眠不好,饮食差。否认高热、畏寒、抽搐、昏迷等。
既往史:2004年发现乙肝病毒携带。2009年9月份发现高血压,予“硝苯地平片40mg口服每早1次”控制血压,服药不规律,血压一直控制不佳。
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82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50/100mmHg。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2次/分,心音有力,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精神状况检查:意识清晰,定向正常,接触被动、欠合作,注意力不集中。多问少答,讲话内容空洞,思维较贫乏,大多回答“有”或“没有”,难以进一步了解思维内容。记忆力、智力粗测正常。情感平淡,意志减退,对周围事物缺乏情感反应,对住院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什么都不想干,生活懒散。不认为自己有病,但同意住院治疗,自知力缺乏。
入院诊断:精神分裂症;高血压病。
辅助检查:①肾功能:肌酐142μmol/l↑(正常参考值:44~107μmol/L)。②肝功能:丙氨酸转移酶72U/L↑(正常参考值:7~40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7U/L↑(正常参考值:13~40U/L)。③术前免疫学检查:HBV表面抗原定量273.105ng/ml↑(正常参考值:0~0.5ng/ml),HBVe抗体定量 1.337EIU/ml↑(正常参考值:0~0.5PEIU/ml),HBV 核心抗体定量19.562EIU/ml↑(正常参考值:0~0.9PEIU/ml)。④腹部B超:轻度脂肪肝;双肾缩小,弥漫性病变。⑤头颅MRI、胸片、心电图、血常规未见异常。
治疗上予阿立哌唑片抗精神病,同时请心血管内科、肾内科、感染科会诊。肾内科会诊意见为: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肾性高血压;建议予尿毒清颗粒、百苓胶囊护肾,定期监测肾功能,控制高血压。心血管内科会诊后诊断:肾性高血压;建议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降压,监测血压、肾功能。感染科会诊后诊断为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建议予双环醇片、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
最后诊断:精神分裂症;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肾性高血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
入院后患者由其母亲陪护,生活较懒散,常需工作人员督促起床、叠被子。行为孤僻,少与他人来往,有时可观看其他患者下棋,讲话内容空洞,治疗被动配合。
入院第10天上午10时30分,护士查房发现患者在卫生间内抠喉咙催吐,呕出少许胃内容物。问其有何不适时患者不愿回答,查体未见异常。11时30分,患者进食半份饭菜,12时10分,值班医生看见患者缓慢坐下后倒在地上,自诉头晕,否认其他不适。查血压150/90mmHg,脉搏82次/分,呼吸18次/分,意识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部无压痛。急查:①血常规:白细胞12.3×109/L↑,正常参考值:(3.5~9.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8.2×109/L↑,正常参考值:(1.8~6.3)×109/L,余正常。②血生化:血糖为6.4mmol/L↑(正常参考值:3.9~6.1mmol/L)。③肾功能、电解质正常,心电图、头颅CT未见异常。12时30分患者安静躺下后复测血压136/85mmHg。
观察至15时00分,患者诉腹痛,说话吞吞吐吐。耐心询问后患者诉,10时00分左右,与一病友下棋,输了之后自觉非常气愤,拿走整副象棋跑到自己病房的卫生间内吞下棋子,具体吞服多少粒,患者自己也不清楚。遂仔细查找象棋,发现只剩下4枚棋子,均为木质,直径为2.5cm。护士检查其他当日所用的工娱活动用品均齐全、完好。急查腹部CT示“胃内见较多内容物,请结合临床”,腹部立位片示“未见胃肠穿孔及肠梗阻征象”,消化道钡餐提示“食道、胃内未见异物存留”。急请普通外科会诊,意见:①暂予石蜡油50ml口服3次/日,以助胃内异物排出;②禁食、水;③予奥镁拉唑静滴抑酸护胃,同时抗炎、能量合剂支持治疗。患者当晚至次日12时00分,共解四次大便,从中找出28枚完整的象棋子,各棋子被粪便包裹,无血迹粘附(图1),加上原来找到4枚棋子,一副共32枚的象棋全部找到。

图1 裹着粪便的象棋
再次复查腹部CT、腹部立位片未见异常,推测棋子已全部排出。随后观察发现,患者经常自言自语,直接喝水龙头的水,不吃医院食堂送来的饭菜,要求家人送餐。存在言语性幻听,诉常常凭空听到有男、女的声音和自己讲话,在家时也听到他们议论自己。有被害妄想,诉有人在水、饭内下毒。考虑单独使用阿立哌唑口服效果欠佳,联合癸酸氟哌啶醇注射液肌内注射患者症状逐渐改善。2010年3月31日复查:①肝功能:丙氨酸转移酶60U/L↑(正常参考值:7~40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3U/L↑(正常参考值:13~40U/L)。②肾功能:肌酐113μmol/l↑(正常参考值:44~107μmol/L),血清胱抑素 2.41mg/L↑(正常参考值:0.55~1.2mg/L)。③电解质正常。住院44天出院,出院时无幻觉、妄想,仍情感平淡,自知力部分恢复。
随访:出院1个月后患者家属代其门诊咨询,患者本人一直未就诊,具体情况不详。至2012年4月20日,患者出现全身水肿、气促而入住肾内科病房。经检查发现:①尿素氮49.9mmol/L↑(正常参考值:2.5~8.2μmol/L),肌酐 1657μmol/L↑(正常参考值:44~107μmol/L),钾6.7mmol/L↑(正常参考值:3.5~5.3mmol/L)。②胸片示:双侧肺门旁见片状密度增高影,呈“蝶翼”状改变,心影增大,心胸比0.63。③血气分析示:pH 7.20↓(正常参考值:7.35~7.45),PO2 115mmHg↑(正常参考值:80~100mmHg),PCO2 19mmHg↓(正常参考值:35~45mmHg)。④白细胞:13.0×109/L↑(正常参考值:3.5~9.5×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81.4%↑(正常参考值:40~75%),血红蛋白浓度43g/L↓(正常参考值:115~150g/L)。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急性左心衰;肺部感染;肾性贫血;代谢性酸中毒等。治疗上予抗感染、血液净化、利尿、输血等处理,住院4天,家属即签字要求出院。出院后曾两次来门诊行血透治疗,之后随访失去联系。
本例患者诊断明确,精神症状控制较好。但患者在住院期间吞服大量棋子,具有危险性。
精神障碍患者是一个特殊的人群,意外事件呈多变性,往往难以预料和防范。吞服异物在精神障碍患者中并不少见,精神分裂症患者吞食异物可能是一种自杀行为,也可能是一种冲动行为,或是由思维障碍引起。其中自杀是有意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是精神科临床护理中最常见、最严重的意外事件之一。抑郁症患者及人格障碍患者也可采用吞食异物作为一种自杀方法。患者吞服的异物多种多样,小的可以是玻璃片、刀片、别针、图钉、戒指等,大的如剪刀、体温表、筷子等,也可以是塑料、布片或棉絮片等。吞服的异物不同,所致危险也不同,如有锋口的金属或玻璃片,可损伤重要器官和血管,因而引起胃肠道穿孔或大出血;吞食塑料、棉絮等可引起中毒,而且吞下较多的纤维积物可引起肠梗阻。因此吞服异物可导致严重的后果。
患者吞食异物的行为发生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发生呛咳、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窒息缺氧表现。不要随意按压患者腹部,不要斥责患者,要疏导患者情绪,积极心理安慰,争取让患者讲出吞食异物的种类、大小及吞食的时间,当时有何不适等。要仔细检查患者的口腔及咽部有无外伤,咽喉部有无异物阻塞等。一旦发生噎物窒息,要立即处理。异物堵塞在咽喉部,应立即刺激患者咽部,促进其将异物呕吐出来。若异物进入气管,会出现呛咳、面色紫绀及严重呼吸困难,可立即用粗针头环甲膜处刺入,使呼吸暂时通畅,再紧急气管切开,撑开切口后插入气管套管或代用的空心管,请五官科会诊,采用气管镜、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取出异物。
吞食异物应常规行X光、B超或者CT检查,以明确异物的性质,便于及时处理,必要时还要反复追踪检查。如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提示异物位于口咽部、食管入口上方者,先行喉镜检查,发现异物后应尝试取出。对拟诊上消化道异物、而喉镜或影像学检查结果阴性的患者,需进一步行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大多数阳性异物通过透视和X片及补充吞钡检查可以较容易地确定诊断。较大的阴性异物吞钡能显示充盈缺损,亦能较好地显示出来。上述方法仍未检及者可采用口服1.5%泛影葡胺后CT扫描检查。
处理上,要根据吞服异物的性质或大小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如患者吞食了小棋子、硬币、钮扣等圆、钝异物,这些异物大部分能随胃肠道蠕动与粪便一起排出体外,此时如食用多纤维食物,如韭菜、芹菜等,可促进肠道的生理性蠕动;也可同时给予缓泻剂,加速异物排出。患者若咬碎了体温表并吞食了水银,应立即口服大量蛋清或牛奶。患者若吞入钉子、碎玻璃等尖锐的异物,或手表、金戒指等较大较重的异物,异物一般很难顺利排出,要送专科医院检查处置,及时行手术或胃镜下取异物。吞食异物后,80%~90%的患者1周左右可以自然排出异物。直径>2.5cm的圆形异物不易通过幽门,应内镜处理;长度>6cm的尖锐异物难以自然排出,若3至5天异物未移动者建议尽早内镜去除;长度>9cm的消化道异物,一经确诊均有剖腹指征;若异物残留在食道内,或轻或重的发生了水肿、充血时取出的难度会加大,若残留时间>72h,常需抗炎治疗,消除水肿2至3天后才能取出;上消化道金属异物已刺破胃肠壁形成腹膜炎和局部性脓肿时,应及时行外科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
吞服异物是此次住院的意外事件,所幸的是医护人员细致、密切、耐心的观察和及时的处理而避免了严重后果。该事件提示我们:
第一,要重视患者异常言行,耐心细致询问病情,及时发现问题。精神科患者因为精神症状,出现躯体不适时,往往很难表达。本例患者抠喉催吐,呕出少许胃内容物,随后出现头晕、缓慢坐倒在地,血压一度增高后恢复正常,这引起了我们的重视。急查血常规、生化,提示白细胞稍升高,但患者当时无感染症状及体征等表现,因未能发现证据,当时考虑可能是精神症状,予密切观察。后患者出现腹痛,经仔细耐心询问病史,才得知患者吞食了象棋,然后才有机会立即给予积极处理,避免了不良医疗事件的发生。因此,作为精神卫生工作人员,不仅要关注患者精神症状,亦要高度重视患者的躯体症状和体征,还要关注患者的不适主诉,不能按惯性思维认为是单纯的精神症状。要仔细询问病史,细心观察病情变化,追究患者出现相应临床症状或体征的根源,这样才能避免漏诊和误诊,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疗质量及保证医疗安全。
第二,要落实精神科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避免精神科安全意外发生。对本案例,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比如工娱活动时给患者发放的象棋,活动结束后没有及时回收,没有及时发现象棋的丢失。落实物品清查制度是避免吞食异物行为发生的有力保证,因此,医护人员应将安全检查贯穿在精神病患者住院的整个过程。曾经有过精神患者喝滚烫的开水、盐酸、消毒水、洁厕精、洗衣粉等的报道,这些都是安全管理方面血的教训。加强安全管理,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各级人员认真落实查房巡视制度;二是要加强危险物品管理,做好病区的安全设施检查工作,如门窗、桌椅、床单元、螺丝松动时要及时检查修理,要管理好开水房、卫生消毒用品等;三是要积极治疗精神疾病,尽快控制精神症状;四是要经常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掌握患者活动规律,及早发现意外先兆,发现患者有情绪波动时,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并纳入重点关注对象。
专家点评
医护人员要随时警惕精神病患者吞食异物的可能性,分析其吞食异物的行为动机;要重视患者躯体不适主诉,不要让“此为精神症状”的惯性思维干扰了临床判断;此外,要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及措施,从而确保管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