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女士,72岁,退休工人。因生活事件后出现控制不住发脾气、回避特定场合、失眠、心情烦闷半年余就诊。
Z女士和老伴同为某大学后勤职工,夫妻关系和睦,在家庭生活中Z女士处于主导地位,丈夫基本上“百依百顺”。育有1子1女,均事业有成,其中女儿尤其出色,已经是某高校副教授,Z女士常常把女儿挂在嘴边“我们在大学里虽然不是老师,我们的女儿可是大学教授”。
半年多以前,Z女士一个远房侄女来京看病。因其治疗周期长加上经济上不宽裕,Z女士就安排侄女住在自己家中,每晚在客厅支起折叠床安歇,次日早晨再把折叠床收起,这个过程都需要Z女士的丈夫帮忙。某晚Z女士已经上床歇息,但迟迟未见丈夫回屋,遂到客厅催促,结果看到侄女与丈夫贴近站立,丈夫的手似乎伸在侄女的衣服里。Z女士当时大叫一声:你们在干什么?俩人顿时分开,丈 夫讪笑地推着Z女士回屋并解释说什么事都没有。Z女士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又专门跑去质问侄女,侄女一开始百般辩解,最后拗不过Z女士,承认当时是自己让Z女士的丈夫“摸摸”。Z女士心头火起,打算连夜把侄女轰出家门,后来在丈夫劝说下作罢。但次日早晨,让侄女立即离开,并打电话把子女叫来,开家庭会议。Z女士本以为儿女们都会站在自己一边批判老伴道德败坏,没想到儿女们一致认为Z女士小题大做。特别是女儿,甚至认为是Z女士冤枉了好人。
此后,Z女士感觉自己好像“吞下了一颗苍蝇”,心里头发闷,却又无从发泄。她先让老伴把折叠床扔在阳台,称看见这东西就恶心。后来又让收废品的人拿走。渐渐不愿去客厅,说一到客厅脑子里就不由自主看到两个人“亲嘴搂抱”的画面。看电视节目,只要涉及“小三,出轨,婚外情”等内容,Z女士就要换台,称这些东西让她会联想起那个坏女人。夜里睡眠质量变差,入睡困难,脑子里常常想“我们家从来都是清清白白的,怎么让那个坏女人毁了”,有时候越想越气,会控制不住掐、拧睡在身边的老伴。夜里会突然惊醒,有一种要去客厅“查看情况”的冲动。胃口变差,吃点东西就会有饱胀感,有时还会不停呃逆(俗称打嗝)。回避社交,最怕邻居同事称赞他们两口子“恩爱”。
本次由女儿安排患者就诊,Z女士对看病有顾虑,认为“家丑不可外扬”。说及事情起因时,表现得情绪激动,绘声绘色地描述那个“坏女人”是如何“不要脸”,同时又指着一旁唯唯诺诺的丈夫,斥责其“不争气”“毁了这个家的名声”,叙述自己过了那么长时间,脑子里仍然会反复出现当时俩人在一起搂搂抱抱的画面(丈夫插话说没有搂抱,Z女士立即怒不可遏)。Z女士感到这半年活得很累,自己陷在这件事的阴影里难以自拔,本来是个让大家都羡慕的家庭,现在再也找不回原来的感觉了。
予舍曲林50mg/d和喹硫平25mg/d,1个月后复诊患者自诉睡眠好一些,入睡比过去快,睡前脑子也不胡思乱想了。情绪也稍稳定一些,但是仍会情不自禁回想那些不愉快的事,有时也仍会对老伴撒气。继续该方案治疗3个月后随访,患者总体情绪有较大改善,现在可以进出客厅,观看电视,恢复了社交活动。偶尔仍会数落老伴,但是态度平和了一些。食欲睡眠都不错,体重也有增加。
应激性事件会造成心理创伤,人类对此认识已久。“伍子胥过昭关”“范进中举”都是在应激事件后个体立即出现身心巨大反应的例子。但是应激对个体带来的长期影响,即我们所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却是最近几十年才被医学界逐渐认识。虽然PTSD的成因中,包括了“反复经历或接触创伤的细节”,但绝大多数的PTSD为单个创伤性事件所引发。PTSD可以视为在一个应激事件后,个体持续挣扎和纠缠在事件所造成的生理心理反应当中,无法恢复到之前心理内稳态的过程。老年人是否比年轻人对应激事件更为敏感,更容易出现PTSD,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但PTSD可以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确是毋庸置疑。且女性、低社会支持度、神经质人格特点、有过童年创伤经历、低智商的老年人有更高风险成为PTSD的罹患者。自然灾害、战争,或针对个体的暴力侵害,这些PTSD的诱发事件,同样也是诱发老年人PTSD的常见原因,此外,某些重大躯体疾病如心肌梗死发作、跌伤,以及常见于老年期的生活事件如丧偶,也可能会成为老年人PTSD的成因。有意思的是,老年人年轻时所遭受的创伤,在当时并未引起PTSD,进入老年期后,会在某些因素(如躯体疾病、手术)的诱发下,表现出典型的PTSD症状,而年轻时的创伤内容成为了症状核心。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在老年期,有时候所谓的创伤性事件并不像我们一般认为的那样“惊心动魄”,但是结合个体的生活经历与个性特征,某些日常性事件对于特定个体来说,也可能是灾难性的。比如本案例中Z女士所面对的“丈夫出轨”。
老年人的PTSD症状谱与年轻患者相比,并无特殊之处。一般需要具备三大主征:①创伤性经历的再现(噩梦或闯入性思维);②对创伤相关刺激的麻木或回避;③过度唤起。但老年期PTSD患者伴发抑郁和焦虑的比例更高。同时,PTSD会给老年人带来更为严重的健康后果,包括加速衰老、增加痴呆和其他慢性病风险、加重功能损害、升高自杀风险。
与年轻患者不同,PTSD老年患者的主动就诊率更低。究其原因,或者是患者将症状归咎于衰老,或者认为创伤事件难以启齿,而延迟就诊不仅使PTSD症状慢性化,也会导致抑郁和焦虑情绪加重。在PTSD老年患者中,应用心理治疗如CBT或EMDR的研究太少,难以评价疗效。实际上,药物治疗的研究也不多。SSRIs使用原则上是不错的,但是在年轻患者中有效的哌唑嗪,对于伴有心动过缓或低血压的老年人,就不一定适用。同样,老年人中苯二氮䓬类(BZs)药物的使用率较高,这对PTSD的治疗也有一定妨碍,BZs会加重PTSD的解离症状。
PTSD会显著干扰老年人的社交生活,减少社交的频度和质量。因此增加社会支持,也是老年期PTSD患者治疗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意思的是,在自然或人为灾害后,我们常常会认为老年人群体是PTSD的易感人群,但实际上,老年人可以利用自己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个人经历,为其他年龄群体提供有益的社会支持,成为我们在应对创伤后心理危机时宝贵的精神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