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改善阴性症状,走向康复之路
改善阴性症状,走向康复之路
案例诊断
精神分裂症
患者介绍

患者女性,汉族,25岁,未婚,本科文化,无业。就诊时,已退休多年的父母讲起女儿的情况老泪纵横。

1.病史

患者初次起病年龄为20岁(2010年5月),当时患者与男友分手后出现心情差,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不再工作,在家也不做家务。此后病情逐渐加重,患者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跟家人说自己想看书,但家人观察患者根本就看不进去,只是对着书本发呆。和她说话也没有反应,有时安排她做事,转眼就忘了自己要做什么。跟父亲在办公室说话时认为外面有人偷听。称与男友分手是因为有第三者,虽没有依据,但坚信不疑。曾于2010年6月、8月两次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抑郁症”,予舍曲林50mg/d治疗,服药1个月后患者自行停药。此后家人一直按抑郁症给患者暗服药治疗,未见明显效果。2012年以来,家人发现患者生活变得越加懒散,不与任何亲戚或朋友来往,家里来了客人也不理睬。个人卫生差,经常一个多星期不洗澡。无工作欲望,对自己将来没有打算,对自己恋爱婚姻不在意。经常称半夜时楼上有吵闹的声音,吵得自己睡不着。外出住宾馆时也称楼上有吵闹声,要求家人搬到宾馆顶楼去住。向家人述说自己近10年并没有生活在宁波(其长期居住地),而是被人骗到了宁波,包括自己的家人也是被骗到宁波的。称电视、网络上的东西都是骗人的,不让家人看电视。患者的姨夫近期刚过世,患者坚持说姨夫已经去世多年,反道自己去世多年的姥姥还活着。情绪不稳,家人做事必须顺着她,否则就发脾气。每每与人发生争执时,都把责任推向对方,认为都是别人的错。家人于2015年9月16日给患者暗服阿立哌唑10mg/d治疗,病情未见明显好转。夜眠差,每天夜里12点以后才睡觉,夜间时睡时醒,有时夜里大声叫喊。

患者于2015年10月住院治疗。

2.入院精神检查

意识清晰,定向力完整,虽然不愿意住院,但是出院的愿望似乎并不强烈。患者称在家中总是听到楼上有人说话,家里其他人却听不到。患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少语少动,不与周围人交流。认为自己有一个家庭,丈夫是外国人,还有2个孩子。问其丈夫为何不来中国看她,患者说丈夫瘫痪了,一直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来不了。坚持说自己的姥姥没有去世,一直在国外看病,问其多长时间没有看到姥姥了,患者则表现不语。注意力、记忆力、智能正常。无自知力,坚决否认自己有精神问题。情感反应平淡,表情变化很少,与人无眼神交流,意志活动减退,生活懒散。

3.入院诊断

患者在一定的心因下(失恋)慢性起病,发病初期按抑郁症治疗,效果不理想。随着病情的发展,精神病性症状逐渐显露,出现幻觉、妄想及冲动行为等阳性症状,同时阴性症状也较为突出,社会功能受损明显,故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4.治疗和康复过程

入院后予以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治疗的同时也开始了康复训练。因为患者患病后体重增加很多(近1年体重就增加了10kg,目前体重78kg)。为防止药物影响体重、血糖及血脂,选择了齐拉西酮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在近2周的时间内渐将药物加量至160mg/d,同时进行了心理康复方面的治疗,并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改善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监测患者体重、心电图的变化。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加强服药训练,让患者尽量自主服药,宣传服药的重要性,不要忘服或漏服药,更不要擅自停药,在治疗过程中,每到适当的时候,都需要给患者强化这个观念。

在病房中观察,患者初始入病房时对自己的父母探视没有任何关心情感,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安排,日常生活中表现邋遢,头发很长很脏,胡乱的扎在脑后,难得见患者早上主动洗漱,也很少与人交流,经常独自走来走去,阴性症状突出。督促其在病房内日常生活自理,保持自己整洁的内务和个人形象,维持日常生活技能。同时,参加各项工娱治疗,比如陶艺、手工制作、跳舞等活动,帮助患者改善阴性症状。

治疗2周后,患者在晚上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坐立不安,面部表情呆板,行走缓慢,考虑为锥体外系副反应,应为齐拉西酮副作用,对症给予苯海索治疗后,锥体外系副反应缓解。治疗过程中,鼓励患者多与周围人交流,多与医生、护士互动,促进患者社交功能的恢复。

治疗4周后,患者逐渐与医生有了主动交流,询问医生自己到底为什么住院,自己有哪些想法是病态的。向患者宣教了有关幻听的知识,患者回忆自己的症状,表示如果同在一个房间的母亲没有听到声音,独独自己听到了,那么可能就是自己出现了幻听。患者的思维有了一定的逻辑性,妄想内容也有一定的松动,但仍难以分清妄想与现实。在此期间,除药物治疗外,继续工娱治疗、绘画治疗等康复治疗,并安排一对一的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在药物治疗刚刚开始时曾经进行过一次,但患者对心理治疗非常抗拒。再次开始心理治疗是因为患者有了主动交流的意向,对未来的生活感到一些迷惘,此时的心理治疗能够及时帮助患者找到自信。

随着治疗的逐步进展,治疗6周后,患者的病情有了进一步的改善,患者经常与医生交流,主动地找书来看,能够坚持运动以控制体重。主动找医生谈了自己目前存在的症状,交流中也能够感受到患者的情绪变化,有了情感方面的交流,患者说自己还有偶尔冒出来的、不能控制的想法,需要医生的帮助。

在治疗第7周左右,齐拉西酮的锥体外系副反应依然很明显,故将齐拉西酮减量至120mg/d。

治疗8周后,患者的妄想内容消失,不再说自己有老公和孩子,说自己是瞎想的,也承认自己的姥姥已经去世的事实。督促下患者的日常作息规律,每日保持了一定的运动量,未予严格控制进食量。由于患者的症状有缓解,而药物副作用仍十分明显,将齐拉西酮减量至100mg/d。此时患者有出院要求。

在经过急性期的症状控制后,患者需要回归家庭和社会,在住院期间与家属的沟通也至关重要,保证患者回归社会后能够有一个连续的治疗过程。患者住院期间,对患者的家属也进行了精神科疾病知识的宣教,患者父母经常主动与医生交流出院的注意事项。评估患者和家属都已经做好了院外继续治疗和康复的准备,故经过10周院内的系统治疗后出院。

出院后进行跟踪随访,患者院外继续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有了更好的自知力,和父母说应该早一些看病,不至于这么些年一直不正常。患者每日和父母一起晨练,外出参观旅游,能够在家中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也有进一步深造的打算。在定期门诊的过程中,患者病情稳定,药源性焦虑、静坐不能时有发生,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评估患者的状况后,将齐拉西酮减量至80mg/d,在随后的随访中了解患者病情保持稳定,药物不良反应消失,正在考虑自己的工作和学习问题。

讨论

患者的病程大约5年余,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都很突出。本次住院前没有经过系统治疗,病情逐渐加重。但幸运的是患者的家属勤于学习并乐于与人交流。当明确是精神疾病后,选择与医生合作,有坚定的治疗信念,这也是医患良性沟通的基础。在治疗方面建立患者—家属—医护联盟,选择合适的药物对症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精神康复训练,这是患者能够获得良好预后的保证。精神疾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疾病的急性期,住院治疗可以很快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在此期间,要让患者对自己的症状有了解,让患者对服药的重要性有认识,这也是保证患者能够康复的基础。一旦患者的精神症状有了明显的好转,对自己的症状有了认识,就应该离开病房,开始在社会、家庭中继续康复治疗,此时家庭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家庭支持能够让患者获得希望和动力。一般建议患者在精神症状刚刚恢复时,尽量避免压力过大的工作或环境,在精神症状逐渐稳定后再恢复正常工作、学习。

在此病例中所涉及的康复治疗包括:①服药训练;②精神康复的知识宣教;③促进社交功能恢复;④维持日常生活技能;⑤心理康复训练;⑥与患者共同制定治疗方案;⑦及时回归家庭、社会。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出院后,虽然能够有进一步的恢复,但患者用药的规律性有可能逐渐下降,对自己的病情恢复也常抱有不切实际的乐观,自行停药的患者占很大的比重。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联系,进行病情的追踪,或者督促患者定期门诊复诊,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时调整康复治疗的方案和药物剂量,保证治疗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便为患者的康复之路保驾护航。

(病例提供:陈大春、尹 璐、李 娟、杨甫德,北京回龙观医院)

点评

本例所呈现的是精神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经常见到的一类情境:患者慢性起病,阳性和阴性症状均突出,自知力和治疗依从性均差。因此在较长的病程中都没有得到充分的治疗,直到住院才有机会进行系统治疗。

医生在制定急性期治疗方案时,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不只看到了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症状,还考虑了患者长期治疗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并在治疗初期即开始了针对性的干预。这种系统的、全病程的治疗理念是值得学习推广的。

(点评专家:杨 磊,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