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过程中所致癫痫
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过程中所致癫痫
案例诊断
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过程中所致癫痫
导读

本案例介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多种治疗方案无效,使用长效针剂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每月150mg合并中等剂量的氯氮平350mg/d治疗时,出现癫痫发作,但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突然改善,通过减量、加用抗癫痫药物等治疗方案的调整,患者好转出院。针对这一案例,我们就临床使用氯氮平出现癫痫的概率、量效关系、风险评估及处理进行相关讨论。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18岁,因“渐起孤僻懒散、疑人害己3年,加重3个月”就诊于深圳市康宁医院。患者2012年逐渐表现懒散、性格古怪,在家看电视时,认为母亲与电视里的人联合起来笑话自己,为此暴躁、发脾气,并打骂母亲。曾于2012年9月到某医院住院治疗,诊疗不详。出院半年后患者认为药里有毒,称再吃药人就死了,遂自行停药。之后病情持续。2015年5月,患者怀疑母亲给自己下毒,遂避开家人自行进食进水,反锁房门,不让家人碰自己的东西。不敢出门,认为有人要害自己,怀疑母亲联系别人要打自己。家属遂于2015年7月20日送患者来深圳市康宁医院治疗,诊断“精神分裂症”。

1.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平稳,检查时显紧张警惕,不配合;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未引出阳性病理体征。

2.精神检查

神志清晰,定向可,接触被动,问话不答,警惕性高,眼神显凶狠,不暴露内心体验,尽量避免与医生进行眼神交流。情感反应不协调,恐惧,紧张,无故瞪眼,拒绝与他人交流。行为显冲动,冲门、撞墙、时而喊叫,对治疗护理不合作,入院后即被约束保护于床上。意志行为减退,无自知力。

3.实验室检查

肾功能四项检查示尿酸531µmol/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胸片、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入院检查(2015年7月22日)脑电图示:正常范围;2015年10月23日检查脑电图示:轻度异常;2015年10月27日脑电图示:界线性;2015年11月20日脑电图示:轻度异常。

诊疗过程及病情变化:入院后相继服用奥氮平(最高20mg/d)、利培酮片(最高6mg/d)及7次MECT治疗。考虑到患者出院以后长期服药依从性的问题,给予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每月150mg,治疗2个月。患者病情无明显改善,仍显孤僻懒散,无自知力,经常纠缠出院,求医生不要再毒害自己,对周围患者警惕性高。考虑患者奥氮平、利培酮足量全疗程治疗,病情无明显变化,换用氯氮平治疗,逐渐加至350mg/d时患者出现发作性的全身抽搐,倒在病床上、翻白眼,考虑药源性癫痫发作,予地西泮20mg静脉注射,复查脑电图检查示正常范围,遂减至250mg/d(中午100mg,晚上150mg),合并丙戊酸钠缓释片抗癫痫治疗。此时患者症状较前明显改善,能主动与其他患者交流,向医生表明近3年怀疑家人害自己、监视控制自己,经常无故听到一名女子命令自己做事,感到身边有鬼,恐惧,不敢出门,不愿读书;住院期间一直担心医生想毒死自己,不想吃药。现在听不到古怪的声音,恐惧减轻,认为自己的确有病,能表达自己诉求,不会反复纠缠出院,偶尔会有情感流露,表现伤心、想念家人,关心妹妹健康,部分自知力恢复,好转出院。

讨论

本病例有以下特点:①青少年男性,15岁起病,慢性病程3年;②多种抗精神病药物足量全疗程治疗效果不佳;③抗精神病药物合并MECT治疗效果不佳;④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每月150mg,治疗2个月效果不佳,合并氯氮平治疗350mg/d时出现癫痫发作;⑤药源性癫痫发作后病情突然改善;⑥减量氯氮平,同时合并使用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后,精神病性症状好转,癫痫未再发作。

我们回顾文献发现氯氮平可通过5条途径诱发癫痫的发生。以下结合本案例,讨论临床使用氯氮平出现癫痫的概率、量效关系、危险因素、风险评估及处理。

1.氯氮平诱发癫痫的概率与剂量关系

本案例中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每月150mg合并氯氮平治疗,氯氮平加至350mg/d时出现癫痫发作。国外研究报道在氯氮平治疗中,用药治疗剂量300~599mg/d,患者出现药源性癫痫的发生率为2.7%,用药治疗剂量低于300mg/d,患者出现药源性癫痫的发生率为1%。既往研究发现,随时间的推进(服用氯氮平3年以上),癫痫累积发生率提高到9%。

2.氯氮平诱发癫痫的机制和危险因素

氯氮平可以通过5条途径诱发癫痫的发生,涉及氯氮平的抗5-HT2A受体效应、抗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效应、抗组胺能效应及抗多巴胺D2受体效应、抑制内侧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对大脑皮层放电的去同步化作用等。本案例中患者出现癫痫的危险因素可能包括:①使用氯氮平治疗前有过7次MECT治疗史;②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合并氯氮平治疗;③短时间内(1周)加量氯氮平到350mg/d。

3.早期对氯氮平诱发癫痫的风险评估

①掌握确切既往史:有无癫痫病史、有无神经系统异常或昏迷史、有无诱发癫痫的代谢病史、有无MECT治疗史;②联合用药情况: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容易诱发癫痫;③脑电图异常史。本个案中患者使用帕利哌酮(9-羟利培酮)可能加重氯氮平诱发癫痫的风险。

4.氯氮平诱发癫痫后的临床处置

①减少氯氮平剂量:研究表明氯氮平用药治疗剂量低于300mg/d的患者,癫痫的发生率可降低为1%。监测血药浓度,调整氯氮平到最低有效剂量对于临床治疗可能指导意义会更为明显(目前氯氮平推荐的有效血药浓度为350~420ng/ml);②加用抗癫痫药物,需要注意药物的代谢特点及副作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都可能加重氯氮平粒细胞缺乏的副作用,丙戊酸钠被推荐为氯氮平所致癫痫发作的标准治疗;③分次给药,报道氯氮平致癫痫发作与药物峰值有关,分次给药可降低癫痫发作的危险性;④监测脑电图及药物的血药浓度;⑤持续的随访,定期的评估。

(病例提供:曾玲芸、王中磊、齐立国,深圳市康宁医院)

点评

氯氮平作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推荐治疗,虽然具有中性粒细胞缺乏、降低癫痫阈值等潜在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但在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中仍有广泛应用。作者结合案例讨论了氯氮平所致癫痫的病理机制、癫痫发作的评估及处理等,对精神科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描述过程中,作者未提及患者既往躯体疾病史;氯氮平加到350mg时用了多长时间(讨论部分提及1周之内加至350mg);在换药过程中是否存在多种抗精神病药物联用的情况;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减量过程是否过快;是否合并其他精神科药物,这些也可能是癫痫发作的一些风险因素。多次脑电图检查,当时的具体用药是什么,轻度异常脑电图是以何种波形表现为主,这些情况对于癫痫诊断及原因分析具有提示作用。患者出现癫痫发作时,除了考虑抗精神病药物的影响,还应积极排除躯体疾病所致癫痫发作,例如心律失常、低血糖等,患者有可能是因为多个原因共同作用导致癫痫发作。全面的临床评估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遗漏其他病因。本例患者癫痫发作时为何没有监测到棘慢波,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为何患者氯氮平用量从350mg减至250mg,合并丙戊酸钠缓释片后,病情有明显好转?调整药物方案后,多长时间患者开始好转?是因为丙戊酸钠缓释片的增效作用,还是因为氯氮平的疗效开始呈现?如果是因为后者,可能说明本例患者不需要太高的氯氮平剂量。这提示临床医生在加量氯氮平的过程中应缓慢为宜,氯氮平开始治疗前后应注意监测脑电图变化,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患者和老年患者。本例患者的癫痫发作,可能与氯氮平加量过快有关。

(点评专家:蒲城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