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61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1周”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术前尿常规:尿潜血++,尿白细胞+,尿沉渣红细胞计数27.4个/μl,尿沉渣白细胞计数30.0个/μl;肿瘤标志物(女):AFP0.6μg/L,CEA2.0μg/L,糖类抗原1254.6U/ml,糖类抗原1999.3U/ml,糖类抗原1538.1U/ml,细胞角蛋白191.4ng/ml,糖类抗原724184.8U/ml;泌尿系增强CT增强提示(图1):腹部平扫示双肾形态大小基本正常,双肾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泌尿系统未见阳性结石影,双侧肾盂肾盏及所示输尿管未见明显扩张和积水征象。膀胱充盈良好,膀胱前上壁见类似管道样结构,上端闭塞,局部可见条状高密度影,下端与膀胱相通,管壁明显增厚,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腹腔内未见积液。后腹膜腔未见肿大的淋巴结影。诊断结果:脐尿管憩室,恶变不除外。

图1 术前CT片
术前准备
1.术前全身常规血液化验,重要脏器影像学检查,膀胱影像学检查了解肿瘤分期,有无全身转移情况。如上述。
2.术前晚及次日晨清洁灌肠。术前常规备皮,备血。
3.术前应用抗生素控制尿路感染。
手术方法
1.麻醉、体位及Trocar穿刺位置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平卧位,头低脚高位约20°。第1个穿刺点为脐旁右侧,置入10mm的Trocar,30°的观察镜进入后直视下置入其他2个Trocar:分别于右腋前线脐下5cm及右侧稍靠外脐上3cm,置入5mm、10mmTrocar,并置入相应腹腔镜手术器械。
2.切除肿瘤
将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针30mg,10分钟后抽空并重新注入300ml生理盐水。用超声刀打开膀胱后壁,吸尽膀胱内液体,见膀胱前顶壁一3cm×2cm大小菜花样肿瘤,用超声刀沿肿瘤边缘2cm的距离将肿瘤及膀胱壁切除,并沿脐尿管顺延切除至脐缘(图2、图3)。

图2 沿脐尿管走形切除至脐部

图3 距离肿块边界2cm切除肿瘤
3.关闭膀胱
探查膀胱内无其他异常组织,遂用2-0的倒刺缝线连续缝合膀胱黏膜和肌层(图4),再用2-0的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浆肌层,再往膀胱内灌注生理盐水300ml观察切口是否有渗漏,蒸馏水冲洗盆腔,吸引器吸干后在盆腔内留置1根引流管,清点器械无误后拔出各Trocar,缝合各穿刺孔结束手术。

图4 缝合膀胱壁
术后处理
患者术后尿色清亮;根据术后尿色决定是否行膀胱冲洗或手工低压冲洗。术后常规肠外营养,第2日患者肛门排气后改为流质并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术后6天拔除导尿管及出院。病理结果:“膀胱顶壁”黏液腺癌;送检组织大小7cm×5cm×3cm,肿块大小4cm×2.2cm,肿瘤组织浸润膀胱壁全层;结合临床,符合脐尿管癌。嘱患者定期复查腹部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