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诊断
疱疹样天疱疮
病历摘要
患者,男,58岁,干部。
主诉:全身起疹,反复发作14年。
现病史:该患者14年前无明显诱因头部、躯干、四肢出现红斑,痒,当时于外院就诊,诊断不详,口服泼尼松30mg/d,同时口服中草药,治疗有效,1年前停用泼尼松,近1年来躯干、四肢出现红斑,瘙痒,逐渐向外扩大呈环状、半环状,其上出现小水疱。
既往史、家族史:既往体健,否认有该病家族史。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良好,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系统检查无特殊。
专科情况:躯干、四肢可见多发蚕豆大小红斑,边缘隆起,头部皮损表面见痂皮。躯干部及四肢可见大小不等的环状或半环状红斑,边缘隆起,伴粟粒大小的丘疱疹,尼氏征阴性,口腔及外生殖器黏膜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
病理:表皮内水疱,疱内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棘层松解不明显(图1~图2)。

图1 表皮内水疱,疱内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棘层松解不明显

图2 表皮内水疱,疱内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经过
泼尼松龙40mg,每日一次,雷公藤多苷20mg,每日三次,炉甘石洗剂、卤米松外用。一周后泼尼松减量至35mg/d。
猪苓20g,泽泻10g,黄连3g,黄芩6g,厚朴6g,陈皮6g,车前草10g,白术10g,款冬花10g,野菊花10g,双花10g,槐花10g,地肤子6g,首乌藤10g,红花6g,玉竹10g,沙参10g,麦冬10g,生地10g,连翘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