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资料
患者,女,65岁,退休工人。
(二)主诉、现病史
因“昏迷2小时”入院。入院前2小时,家人发现患者昏迷于床上,呼之不应,伴四肢间断性抽搐、小便失禁,且发热,无大便失禁、呕吐,为求诊治急拨打120,以“昏迷原因待查”收入院。
(三)入院查体
T 38.5℃,P 110次/分,R 20次/分,BP 100/60mmHg,浅昏迷,偶有躁动,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0mm,光反射迟钝,右侧压眶有反应,左侧压眶反应差,唇无发绀,右侧鼻唇沟略浅,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110次/分,律齐,无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颈稍强,布鲁津斯基征弱阳性,克尼格阴性;肌力查体不配合,肌张力减弱,双侧巴宾斯基征弱阳性。
(四)辅助检查
入院急查头颅CT双侧颞顶叶少量硬膜下血肿;血糖示: 33.6mmol/L;尿酮体: 1+,电解质肝肾功能正常,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1.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血红蛋白78g/ L,血小板计数236×109/L。
(五)入院诊断
昏迷原因待查:①脑梗死?②高血糖高渗状态?③病毒性脑炎?
入院后给予控制血糖[0.1U/( kg·h)]、补液、降颅压、镇静止抽、改善脑细胞代谢等药物应用。入院第2天:患者血糖降至12mmol/L左右,但仍间断抽搐,昏迷程度较前减轻,处于昏睡状态,心率呼吸平稳,余查体无明显变化,给予复查头颅CT未见异常(硬膜下血肿消失)。考虑老年女性,既往无明显病史(但亦无相关检查),本次发昏迷、发热、血糖高伴抽搐为主要症状,但入院第2天未再发热,余症状仍存在,查体处于昏睡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mm,光反射迟钝,右侧压眶有反应,左侧压眶反应差,唇无发绀,右侧口角松弛,右侧鼻唇沟略浅,双肺呼吸音稍粗糙,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110次/分,律齐,无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颈稍强,布鲁津斯基征弱阳性,克尼格阴性;肌力查不配合,肌张力减弱,双侧巴宾斯基征弱阳性。复查头颅CT(已发病后24小时)未见异常(硬膜下血肿消失)。入院后6小时左右,血糖一直维持在10mmol/L左右,若是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应该已经清醒,因而不支持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无脑膜刺激征弱阳性,但入院后未应用退热、抗感染的情况下今日未再发热,且无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症状,因此不支持脑炎的诊断,因存在神志不清、口角歪斜、一侧肌力偏差、双侧巴氏征弱阳性,因此还是考虑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较大,且患者为交叉性瘫痪、瞳孔偏小,多提示发病部位在脑干,头颅CT未见异常,可能是患者还未形成梗死。另外,患者入院时有明显发热,查体脑膜刺激征弱阳性,尽管未再发热,但不能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故加用抗病毒药物。入院第3天:患者未发热,血糖控制11mmol/L左右,意识障碍较前减轻,处于意识模糊,查体能部分配合,精神差,言语稍不清,右侧口略松弛,颈稍强,左侧上肢肌力Ⅳ级,余肢体肌力正常,余查体同入院第2天,查头颅MRI仍无亦常,随行腰椎穿刺,但多人、多次、多腰椎间隙穿刺成功后均无脑脊液流出,负压抽吸才见清晰透明的脑积液,抽6ml送检,常规回示:细胞数为0,黏蛋白试验阴性。生化示:糖7mmol/L,余正常。中枢神经感染可排除,3天查头颅MRI仍无异常,也排除脑血管意外,主要考虑高血糖高渗状态所并发的神经系统症状,停用一切降颅压及抗病毒药物,继续控制血糖、补液,患者神志渐转清,近追述病史,患者近半年近来就烦渴多饮多尿,未治疗,因此推测其原来就有糖尿病,只是未检查及治疗。治疗2周:该患者症状完全消失,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