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重度脓毒症致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病例 重度脓毒症致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作者
刘鲁沂;李小丽;田行瀚
案例诊断
感染性休克;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病情简介

(一)基本情况

患者,女,28岁,工人。

(二)主诉及现病史

因“腹痛10余天,反复呕吐5~6天,加重3天,意识不清2小时”入院。入院前近8天进食极少,进食后呕吐。无发热,无肢体活动不灵。3小时余前曾起夜如厕,肢体活动良好,无意识不清。2小时余前被发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四肢可见自主活动,无呕吐。

(三)既往史

既往体健,分娩后20余天。

(四)入院情况

T 38.5℃,P 110次/分,R 19次/分,BP 123/79mmHg。神志恍惚,不言语。颈部抵抗感,颏胸距3横指,Kernig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活动检查不合作,无眼球震颤及眼球凝视。双侧额纹对称较浅,双眼闭合无力,双侧鼻唇沟对称较浅,伸舌不合作。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查体不合作,四肢均可见自主活动。无不自主运动。共济运动及感觉查体不合作。双侧肱二头肌反射( ++),双侧膝腱反射( +)。双侧Chaddock征( +)。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

(五)辅助检查

1.胃镜

急性出血性胃炎;胃液潜血( +)。

2.急查脂肪酶+急诊生化+心肌酶谱+淀粉酶

脂肪酶61U/L,尿素10. 7mmol/L,血糖9mmol/L,谷草转氨酶21U/L,肌酸激酶752U/L,肌酸激酶同工酶-MB 3.68ng/ml,乳酸脱氢酶462U/L,淀粉酶18U/L。

3.动脉血气分析

pH 7.480,PCO217. 4mmHg,PO282.3mmHg,ABE-6.9mmol/L,SBE-10.2mmol/L。

4.急诊生化

钠134mmol/L,氯94mmol/L,尿素23.2mmol/L,血糖8. 4mmol/L。

5.血常规

白细胞23.07×109/L,中性粒细胞18.1%,红细胞5.94×1012/L,血红蛋白183g/L,血小板204×109/L。

6.颅脑CT

小脑幕缘、纵裂池区密度略高,考虑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图1)。

图1 颅脑CT:小脑幕缘、纵裂池区密度略高,考虑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

(六)入院诊断

1.意识不清原因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

2.产褥期。

3.红细胞增多症。

诊疗经过

入院后给予保护神经元、脱水降颅压、补液对症支持治疗,但病情进行性加重,很快出现呕吐黑色液体,内含少量沉渣,伴排黑色粪便。入院后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不高,脑脊液常规及生化化验未见异常,腹部B超示:腹腔积液,右下腹及盆腔肠间隙积液。诊断性腹腔穿刺可见不凝红色血液。急诊剖腹探查术中见: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距屈氏韧带约20cm小肠血运可,其远端小肠至回盲部近端约20cm之间小肠坏死,切除坏死肠管。患者术中血压低,需升压药物持续泵入维持血压,经颈内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及进行静脉补液。术后转入重症医学科,转入后给予继续升压药物维持血压,患者血气分析示严重代谢性酸中毒,血乳酸12.3mmol/L,降钙素原大于100ng/L,血常规白细胞总数32.09×109/L,中性粒细胞分类95%,给予快速补液扩容。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后突发室颤,经抢救转复窦性心律。患者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肠坏死,感染性休克,予亚胺培南+左奥硝唑联合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抗炎、保护胃肠道黏膜等综合治疗。术后第二天患者神志转清,并成功撤机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第4天转回普外科,继续积极抗感染、补液、营养支持、抗凝、抑酸、抑制消化液分泌等综合治疗,患者体温正常,腹腔引流量逐渐减少,生命体征相对平稳。

转回外科病房3天后患者再次突然出现意识欠佳、语言障碍,急行颅脑CT检查未见异常,颅脑MRI检查结果示:弥散像双侧大脑半球皮层内多发稍高信号,弥漫性缺血可能大(图2)。

图2 颅脑MRI:弥散像双侧大脑半球皮层内多发稍高信号,弥漫性缺血可能大

转至神经内科行腰穿检查,结果未见异常,颅脑MRA+MRV:①颅内动脉走行稍僵硬并颈外动脉代偿显影,考虑与慢性缺血缺氧有关;②脑MRV未见明显异常,在神经内科治疗2天后再次转入重症医学科治疗。患者出现发热,体温逐渐升高,为寻找发热部位及原因,复查胸部CT+腹部CT:①双侧胸腔积液,伴双肺少许炎症;②考虑心包少许积液;③肠切除术后,局部肠间隙脂肪层模糊浑浊,治疗上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盐酸万古霉素(稳可信)+氟康唑抗感染治疗。患者体温最高至39.9℃,伴寒战,床头腹部彩超:肝胆胰体脾肾未见明显异常,腹腔未见明显积液。上述抗感染治疗3天,患者体温最高至41℃,伴寒战,血培养、大便常规未见异常。拔除深静脉留置管送细菌培养,同时送检周围血细菌培养、深静脉留置管处血培养,并继续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盐酸万古霉素+氟康唑抗感染治疗。患者体温高热至41℃时,反复发作性抽搐5次,每次持续十几秒,予丙戊酸钠(德巴金)持续静脉泵入、苯巴比妥0.1g q8h肌注仍不能控制抽搐发作。拔除深静脉只管后患者体温逐渐控制,体温波动在38.0℃左右,癫痫发作次数逐渐下降,在联合抗感染、镇静+抗癫痫治疗基础上继续加强支持对症治疗,每日肠内营养液鼻饲,并予肠外营养、白蛋白输注等,根据患者氧合情况调整呼吸机辅助参数,加强翻身拍背吸痰等气道管理,监测血气分析+电解质,根据结果调整电解质入量、维持内环境稳定。深静脉导管培养48小时结果回报为:①肺炎克雷伯菌;②华纳葡萄球菌。患者血培养72小时回报结果提示为相同菌感染;对所用的头孢哌酮舒巴坦(针对杆菌)联合万古霉素(针对球菌)敏感。患者反复发作抽搐,再次行腰椎穿刺并送检脑脊液,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患者体温逐渐下降,意识转清,生命体征平稳,肢体肌力恢复5级,经调养后顺利出院。

病例剖析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应用血液滤过治疗常规药物难控制性颅内高压 下一篇:病例 假性肠梗阻为首发症状就诊的重症肌无力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