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病例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
刘鲁沂;李小丽;田行瀚
案例诊断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病情简介

(一)基本资料

患者,女,28岁,工人。

(二)主诉及现病史

因“腹痛10余天,反复呕吐5~6天,加重3天,意识不清2小时”入院。患者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为胸骨后及剑突下痛(具体性质不清),疼痛与进食无关,无恶心呕吐,大便正常,自认为“胃痛”,未特殊治疗。5~6天前始出现呕吐,呕吐为非喷射性,为胃内容物,每日4~5次,未诉头痛头晕,无肢体活动不灵,到门诊行胃镜检查示急性出血性胃炎,予口服云南白药治疗,未见明显好转。3天前始患者呕吐加重,每日6~7次,呕吐物为咖啡色物质,进食极少,曾到社区医院就诊,予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病情略好转。2小时前,家属发现患者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四肢可见自主活动,无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急转院就诊,行颅脑CT示:小脑幕缘、纵裂池区密度略高,考虑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为进一步治疗收住神经内科病房。患者病前24天分娩,为顺产,此次发病前无感冒受凉,病后无发热,精神状态差,进食极少,近3日未睡眠,近3天黑便,每天1次,小便正常,体力情况很差,体重情况不详。

(三)既往史

既往有血红蛋白增高,20余天前分娩,住院期间查血红蛋白高,请血液科会诊,考虑红细胞增多症。

(四)入院查体

T 38.5℃,P 110次/分,R 19次/分,BP 123/79mmHg。神志恍惚,不言语。颈部抵抗感,颏胸距3横指,Kernig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活动检查不合作,无眼球震颤及眼球凝视。双侧额纹对称较浅,双眼闭合无力,双侧鼻唇沟对称较浅,伸舌不合作。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查体不合作,四肢均可见自主活动。无不自主运动。共济运动及感觉查体不合作。双侧肱二头肌反射( ++),双侧膝腱反射( +)。双侧Chaddock征( +)。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

(五)辅助检查

1.胃液潜血阳性。

2.急查脂肪酶+心肌酶谱+淀粉酶 脂肪酶61U/L、谷草转氨酶21U/L,肌酸激酶752U/ L,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3.68ng/ml,乳酸脱氢酶462U/L,血淀粉酶18U/L。

3.血气分析pH 7.48,PCO 17.4mmHg,PO 115mmHg,BE-6.9mmol/L、HCO3 13.1mmol/L。

4.急诊生化 钠134mmol/L,氯94mmol/L、尿素氮23.2mmol/L、血糖8.4mmol/L。

5.血常规 红细胞计数5.94×1012/L,血红蛋白183g/L,血小板计数204×109/L,白细胞计数23.0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18.1%;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六)入院诊断

1.意识不清原因待查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

2.产褥期。

诊疗经过

入院后给予促醒、脱水降颅压、抗感染、补液等治疗。入院后病情进行性加重,很快出现呕吐黑色液,内含少量沉渣,伴排黑色粪便,予抑酸、胃肠减压等对症处理,请多学科会诊协助诊治。同时急行腰穿,脑压及脑脊液化验均未见异常。患者病情仍进行性加重,下午复查血常规:红细胞总数5.33×1012/L、血红蛋白167g/L、白细胞总数12.4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2%、淋巴细胞百分比8.5%;气分析示:pH 7.422、PCO218.2mmHg、PO2 55.6mmHg、BE-10.0mmol/L、HCO311.5mmol/L;生化系列:总蛋白54.76g/L、白蛋白24.05g/L、钠132.4mmol/L、碳酸氢盐11.9mmol/L、钙2.03mmol/L、尿素23.52mmol/L、肌酐195μmol/L、尿酸504μmol/L、肌酸激酶470IU/L、乳酸脱氢酶615IU/L、总胆固醇2. 61mmol/ 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8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0mmol/L、唾液酸949mg/L,余项正常;自身抗体阴性; DIC:凝血酶原时间15.9s、凝血酶时间13.6s、D-二聚体>15mg/L;B型脑钠肽183.33pg/ml。床边彩超:腹腔积液;右下腹阑尾区目前未见明显包块,但不能完全排除超声阴性的阑尾炎可能,右下腹及盆腔肠间隙积液。床头胸片:右肺上下野斑片状影,考虑炎症。外科会诊诊断性腹腔穿刺可见红色不凝血。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急诊剖腹探查明确病因。患者术中诊断:肠坏死、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行小肠次全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转重症医学科治疗。术后患者一般状况较差,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补液、抗感染、抗凝、改善循环、升压、抑制消化液分泌等对症治疗。于术后6小时突发室颤,立即胸外心脏按压、静推肾上腺素等抢救治疗,15秒后恢复窦性心律,此后未再发作。术后查降钙素原>100.0ng/ml;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18.2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3.4s;血常规:血红蛋白117g/L、血小板总数116×109/L;生化系列:白蛋白11.13g/L、谷草转氨酶82IU/L、肌酐202μmol/L、肌酸激酶2212IU/L。患者术后意识不清,反复高热,呼吸机辅助呼吸,血压需升压药物维持。合并意识障碍、循环不稳定、肾功能不全、肝功能异常、凝血异常等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于术后第3天神志转清,停用呼吸机并拔除气管插管,体温渐恢复正常,脏器功能好转,6天后转入外科病房继续治疗。

病例剖析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