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病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以往本病有许多种命名,如“乳腺囊性增生、囊肿病、囊性腺病、慢性纤维性乳腺炎、Schimmelbusch病”,结构不良,囊性纤维腺病等。实质上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病是一种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疾病,而是以乳腺纤维组织及上皮增生伴囊肿形成的一种乳腺结构紊乱性疾病。乳腺纤维囊性增生多是由于内分泌失调所致,是乳腺小叶结构在数量和形态上异常改变的结果,增生由腺上皮开始,逐渐出现纤维组织增生、纤维囊性增生和纤维腺瘤等一系列组织形态方面的病理改变,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
【临床特征】
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病是妇女乳腺常见的小叶增生性病变,平均发病年龄约为40岁左右,在30~50岁的人群中其发生率可达15%左右,发病高峰年龄在30~45岁,很少在绝经后女性中发生,被认为与乳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
1.乳房胀痛
多为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以一侧偏重多见,多与月经周期相关,疼痛严重者不敢触碰,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部分患者疼痛可放射至上臂、双肩、背、胸部等。
2.乳房肿块
常发生在单侧或双侧乳房内,有单个或多个,质较软,有韧性,可有压痛,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活动度尚可。
3.乳头溢液
少数患者会出现乳头自发性溢液,这类溢液多呈黄绿色、棕色或血性,偶然有无色浆液性。
【病理改变】
大体所见整个乳腺或病变组织为灰白色,质软、韧,可见多发软硬不均的囊性结节,病变范围可为一侧乳腺或双侧。囊肿大小不一,较大者直径可达1~5cm,呈灰白色或蓝色,小者可仅2mm,甚至肉眼看不到,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囊肿内所含的内容为清亮无色的浆液性或棕灰色、棕黄色、淡黄色或棕褐色液体,有时为血性液体。囊肿内壁光滑,但有时也可呈颗粒样改变或乳头状瘤样突起。
镜下所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变化:
1.乳腺导管和末梢导管高度扩张,形成囊肿;
2.囊肿内壁被覆腺上皮细胞不同程度增生,通常为细胞层次增加,也可从管壁向腔内形成乳头状突起,乳头顶部互相吻合可形成网状结构,进一步增生拥挤于管腔内而看不到囊肿成为腺瘤样增生,当增生的上皮呈片状,其中散在多数小圆孔时,称为筛状增生。其中乳头状、网状、筛状或实体性异型增生一般被视为癌前病变;
3.乳头状瘤病
末梢导管上皮异常增殖可形成导管扩张,增生的上皮可呈复层,也可以从管壁多处呈乳头状突向腔内,形成乳头状瘤病;
4.腺管型腺病
以乳腺小叶小管,末梢导管及结缔组织均有不同的增生为特点;
5.部分囊肿内腺上皮可见顶泌汗腺样化生,此时囊肿的内衬上皮呈高柱状,胞体大,核小而圆,位于细胞基底部,胞浆呈强酸性,颗粒样,游离缘可见小球形隆起物,这种上皮的出现常为良性病变的标志。
二、影像学表现
(一)钼靶X线摄影
乳腺腺体密度不均匀增高,呈弥漫性片状或结节状密度增高影,可见大小不一、数目不等的圆形、卵圆形或结节状高密度影,边界模糊或清楚,密度稍高于乳腺腺体;有时在肿块区域内可见小片状、不规则状或蛋壳状钙化影。
(二)超声
乳腺回声厚度增加,质地及结构稍紊乱,密度不均匀,部分区域回声增强,其边界模糊或清晰,囊性增生部分表现为多个中、低回声的肿块区,分布不均,大小不等,边界清晰。
(三)CT
可见腺体增厚,增生腺体呈片状或块状稍高密度影,稍高于周围腺体组织,若有囊肿形成时,可见多发类圆形低密度结节,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增强后增生腺体可见轻度强化,囊变部分可见囊壁强化,囊内始终不见强化。
(四)MRI
T1WI示增生腺体与正常腺体信号大致相同,呈稍低或等信号影,T2WI上信号强度与增生腺体组织含水量相关,可呈片状或团片状稍高或高信号影,边缘模糊不清;囊性增生时腺体内可见多发囊性结构,表现为大小不等、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清楚。增强后可见增生腺体呈缓慢渐进性强化,强化程度与增生程度相关,增生严重者可见明显强化,甚至与乳腺癌强化程度相近,囊性部分则始终未见强化。
三、鉴别诊断
1.乳腺纤维腺瘤
好发于青年,患者年龄多在30岁以下,以20~25岁最多见,大多为单侧单发,肿块多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活动度大,质地一般韧实,亦有多发者,但一般无乳房胀痛,或仅有轻度经期乳房不适感,无触痛,乳房肿块的大小性状不因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在钼靶X线片上,乳腺纤维腺瘤常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均匀的阴影,周围可见环形透明晕圈,内部可见粗大钙化;CT及MRI扫描可见均质圆形或卵圆形结节,增强扫描可见渐进性均匀强化。
2.乳腺癌
发病年龄较大,多见于中老年女性,质地较硬,活动度差,可出现皮肤及乳头受累表现,可见为腺体内肿块影,病变边缘多见分叶状和毛刺,病变内部或周围区域内恶性微细钙化,出现在癌肿周围的不规则透亮带,邻近皮肤增厚或乳头内陷等,部分病例可引起腋下淋巴结增大。CT和MRI检查可见病变呈软组织密度/信号,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以较高信号为主,多期动态增强乳腺癌多呈快速增强及快速廓清现象。
【病例介绍】
女性患者,33岁。患者三个月前自觉左乳外侧略有胀痛,与月经周期无明显关系,局部可触及一约拇指指甲大小肿物,轻微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查体见双乳对称,未见橘皮征及酒窝征,乳头无凹陷。左乳外侧象限距乳头2cm处可触及3.0cm×2.5cm肿物,质韧,边界欠清,活动度尚可,与皮肤及胸肌无粘连,无明显压痛,乳头挤压无溢液,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图1、图2)。

图1 乳腺三维超声检查
双乳腺体回声粗糙,左乳腺相当于3点钟可见2.8cm×2.3cm×0.9cm实性肿物,形态不整,边界模糊,内呈不均质中低回声伴少许强回声点,直径约0.1cm
引自:主编:疑难病例影像诊断评述.第1版.ISBN:978-7-117-16817-5
.

图2 乳腺MR平扫及增强扫描
图A、图B为横断面T1WI、T2WI,图C、图D为矢状面T2WI和增强扫描,箭头所示左乳外下象限局部皮肤稍凹陷,可见片状T1等、T2稍高信号影,边缘模糊不清,增强扫描可见局部明显强化,形态不规整,边缘毛糙;图E、图F为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后减影,左乳外下象限可见结节状明显强化灶,呈持续强化,边缘毛糙,可见毛刺,局部皮肤增厚、略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