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介绍
患者,男性,75岁。因“反复发作性左前胸及后背部疼痛10天”于2011年3月7日收住急诊内科病房。患者入院前10天无明显诱因于前胸及后背部反复发作疼痛,持续时间10~30分钟,伴恶心,未呕吐。曾到附近医院就诊,心电图检查示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Ⅰ、aVL、V3~V6导联ST段压低约0.1mV,给予对症处理,患者日常活动后仍反复发作上述症状,遂来笔者医院就医,急诊以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收住急诊内科病房。糖尿病病史20余年,平时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现血糖尚平稳。2005年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住院行溶栓治疗,出院后间断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琥珀酸美托洛尔等药物。
体格检查:消瘦,双肺无干湿性啰音,心脏无明显阳性体征,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空腹GLU 10.11mmol/L,血常规、血生化及心肌梗死三项均未见明显异常。给予抗栓、扩张冠状动脉、降糖、调脂等处理后,于3月8日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术中示三支血管病变:RCA近段慢性闭塞病变,LAD及LCX均有严重狭窄病变,结合患者糖尿病病史,建议首选CABG术。
患者于3月9日转入笔者医院心脏外科欲行CABG术,转科后第3天患者出现憋喘症状,听诊肺底湿啰音,考虑合并肺部感染,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3.375g,静脉滴注,每日2次。3月14日心脏超声示左心室节段性运动不良,LVEF 52%。3月17日患者出现腹胀、恶心、排便困难,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无改善。3月18日检查心肌梗死三项:CK-MB 4.0ng/ml,MYO 80.4ng/ml,cTnI 0.19ng/ml;血生化:K+4.20mmol/L,Na+117mmol/L,Cl-74mmol/L;3月20日复查CK-MB 14.4ng/ml,MYO 86.4ng/ml,cTnI 2.39ng/ml;血生化:K+3.20mmol/L,Na+116mmol/L,Cl-69mmol/L,表明患者存在心肌损伤、心功能不全及电解质紊乱。给予补充电解质、营养心肌、抗感染等对症处理,病情无好转,评估患者无法耐受CABG术,于3月31日再次转入急诊内科病房药物治疗。
4月2日胸部CT(图1)示双肺见小片状高密度影,以右肺为著,双侧胸腔积液,少量心包积液。痰培养未找到致病菌,4月4日调整抗生素,给予美罗培南1.0g,每12小时1次,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同时多次查血生化,血Na+均显著降低,多波动于105~115mmol/L,并伴有神志淡漠,予以限水及补钠未见效。为明确顽固性低钠血症的原因,与内分泌科讨论后行血ACTH、皮质醇节律及24小时尿钠定量。结果显示患者血ACTH及血皮质醇均明显低于正常,24小时尿钠在正常范围内,考虑存在腺垂体功能减退症,行垂体MRI及甲状腺功能检查。垂体MRI示空泡蝶鞍,甲状腺功能正常。遂给予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4月18日复查血生化K+4.53mmol/L,Na+130mmol/L,Cl-98mmol/L,当天停用美罗培南,改为莫西沙星0.4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应用3天。4月25日复查胸部CT(图2)示感染征象已控制,准予出院。

图1 2011年4月2日胸部CT

图2 4月25日胸部CT
最终诊断:①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心功能Ⅲ级(NYHA分级)QCA后;②肺部感染;③腺垂体功能减退症;④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⑤2型糖尿病。
治疗和转归:患者经抗感染、抗栓、扩张冠状动脉、营养心肌、强心、利尿等综合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门诊随访中。
重要提示
1.老年男性,既往有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
2.反复发作性前胸及后背部疼痛,活动后加重。
3.心肌生化标志物有动态变化,出现心肌损伤和心功能不全。
4.发生院内感染,胸部CT见肺部炎症改变,出现常规治疗无效的顽固性低钠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