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介绍
患者,女性,35岁。因“发热5天,突发胸闷、气促半天”入院。患者于5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最高39℃左右,无咽痛、鼻塞,无咳嗽、咳痰,无呕吐、腹泻,无头痛、头晕等,即在当地诊所就诊,予头孢曲松等药物治疗,仍有发热。半天前在静脉滴注头孢曲松后感胸闷,皮肤湿冷,并有恶心、呕吐,伴咳粉红色泡沫样痰,被送往当地某医院,予抗过敏等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来笔者医院急诊。当时血压50/34mmHg,SPO2 76%,查血气分析示pH 7.357,PaCO2 27.5mmHg,PaO2 51.1mmHg,SaO2 85.1%,血常规示WBC 12.31×109/L,N 87.3%,E 0.0%,肌钙蛋白3.88μg/L,胸片提示两肺弥漫性渗出影,透亮度减低,予肾上腺素、激素补液、升压及无创通气等治疗后氧合未见改善,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转入ICU治疗。该患者既往健康,本次发病前无药物过敏史,个人史、婚育史及家族史均无特殊。
体格检查:T 38℃,P 125次/分,R 18次/分,BP 125/75mmHg(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下),药物镇静,呼吸稍促,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粗,闻及广泛湿性啰音,心率125次/分,律齐,腹软,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诊断:①过敏性休克?心肌炎?②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
重要提示
1.患者为年轻女性,既往健康,无基础疾病,无药物过敏史。
2.本次发病突然,且发病时患者正在输注抗生素(头孢曲松),急性发作表现与药物过敏表现相似。
3.患者发病后对肾上腺素、大量补液抗过敏治疗等抢救措施效果不佳,进而出现心源性休克,且患者之前曾行头孢曲松皮试(结果为阴性),发病时亦非首次输液,引起临床医师对原先过敏性休克诊断的怀疑。
4.患者肌钙蛋白升高、心电图有心肌损伤性改变,在不能排除心肌梗死的情况下,为指导抢救方案,积极联系心内科予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从而排除心肌梗死的可能;其后结合肌钙蛋白、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等检查及病史综合分析,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5.明确诊断后,予呼吸机支持、营养心肌、IABP维护心功能、激素抗炎等治疗后,病情好转,成功脱机拔管,好转出院。
6.早期及时、积极的诊断及针对性抢救,最终挽救了这一例类似于过敏性休克发病的重症心肌炎患者。
入ICU后,予重症监护,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抗感染,补液升压,激素抗感染,祛痰利尿,维持循环内环境稳定,营养心肌,镇静,对症支持,并进一步完善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入院当天床边心脏超声示左心室心尖圆钝,左心室壁及室间隔局部活动度减弱,三尖瓣轻度反流,EF 15%;心电图示广泛前壁、高侧壁ST-T损伤性改变;床边X线示心、肺、膈未见明显异常。至此诊断仍不能完全明确,因为复查肌钙蛋白为94.0μg/L,为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在机械通气情况下冒着极大风险至DSA室行冠状动脉及心室造影,结果发现患者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心室运动减弱。故结合病史及相关辅助检查,高度考虑为重症心肌炎。进入ICU后该患者心源性休克一直不能纠正,血管活性药物剂量逐步上调,尿量极少,故于次日凌晨起予IABP(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及CRRT(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后经积极抢救,患者病情逐步趋于稳定,最终恢复出院,出院前复查心脏超声示肺动脉瓣轻度反流,EF 58%。住院期间肌钙蛋白变化见图1。

图1 患者血肌钙蛋白浓度的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