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介绍
患者,女,67岁,因“发热5天伴胸闷、气急近1天”入院。2011年5月25日患者劳累后出现排尿不适感并伴有发热、畏寒、寒战等,体温最高达40℃,次日至外院就诊,查尿常规:WBC > 100/HP,结合患者“海绵肾”病史,考虑为急性尿路感染,予头孢呋辛4.0g/d,静脉滴注,用药2日后患者仍有发热,查血常规:WBC 18.6 ×109/L,N 87%,换用左氧氟沙星0.4g,静脉滴注1日。5月29日上午患者再次出现40℃高热,并伴有轻度胸闷、气促,症状持续不缓解,当日夜间20时至笔者医院急诊。血压90/60mmHg;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低电压,V2~V6导联ST段抬高0.5~3mm,Ⅱ、Ⅲ、aVF导联呈QS型;心肌酶:CK-MB 4.3ng/ml,TNT 0.721ng/ml。考虑急性广泛前壁、高侧壁心肌梗死可能,予阿司匹林300mg及氯吡格雷300mg口服,此后患者胸闷症状缓解,但仍气急,入院次日凌晨3时随访心电图与前相仿,查心肌酶:CK-MB 5.3ng/ml,BNP 1860pg/ml,为进一步诊治收入CCU。既往史:患者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有反复尿路感染病史,查B超及CT发现两肾多发钙化,2010年于笔者医院泌尿外科诊断为海绵肾。
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稍差,双肺呼吸音粗,两肺底少许细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102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痛,墨菲征(?),双下肢无水肿。
初步诊断: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KillipⅡ级;海绵肾,急性尿路感染。
重要提示
1.该患者心血管系统症状起病于高热及尿路感染之后,提醒在治疗感染的过程中不能忽略其他系统问题。
2.心血管系统症状以心功能不全为主,胸闷、胸痛症状不典型。许多不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需要高度警惕。
患者入院后考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低分子肝素抗凝,并给予扩血管、强心、利尿等措施纠正心功能不全,因患者入院时发病已超过12小时,未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监测心肌酶(表1)及心电图变化。查血常规:WBC 12.6×109/L,N 87%;尿常规:WBC 15~25/HP,BNP 1860pg/ml;超声心动:左心室中间段至心尖段收缩活动减弱,二尖瓣反流(轻中度),三尖瓣反流。肺动脉压力轻度增高,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微量心包积液。6月3日BNP 674pg/ml。6月5日血常规WBC 9.9×109/L,N 84%,尿常规WBC 5~6/HP。血培养: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酶(+),亚胺培南敏感(5月31采血)。针对其感染留取血培养后给予氧氟沙星0.5g,每日1次抗感染,后据其药敏结果于6月6日换用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1.0g,每8小时1次抗感染。用药后患者心功能不全症状明显好转,体温正常后,于6月14日行冠状动脉造影:左主干及回旋支未见明显异常,前降支中段50%狭窄,TIMI血流3级,左心室造影:左心室心尖部收缩活动略有减弱。未予PCI等进一步治疗,随访血常规、尿常规正常后于6月21日出院,建议其泌尿外科随访。
住院期间心肌酶谱见表1,心电图演变见图1~图4。
表1 住院期间心肌酶谱


图1 窦性心动过速,低电压,LAH,V2~V6导联ST段抬高0.5~3mm,Ⅱ、Ⅲ、aVF导联呈QS型(5月29日急诊)
最终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海绵肾,急性尿路感染,内毒素血症。

图2 V2~V6导联ST段抬高,T波倒置(5月30日)

图3 V2导联ST段抬高,V3~V6导联T波倒置(6月7日)

图4 V2~V6导联T波倒置,冠状T波(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