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22岁,主因“咳嗽、咳痰伴呼吸困难2天”于2006年5月29日由××医院转来笔者医院急诊。2天前患者劳累后出现咳嗽、咳痰,发热(体温38.5℃),到社区医院就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克林霉素和清开灵静脉滴注治疗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但咳嗽加重,伴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到××医院就诊,建议次日继续原治疗。患者夜间剧烈咳嗽未睡,今日到社区医院再次静脉滴注克林霉素和清开灵,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再次到××医院就诊,听诊右肺可闻及湿啰音,胸片正常,给予氨茶碱0.25g和地塞米松10mg治疗,病情无好转,于18∶30转来笔者医院。
患者既往体健,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入院查体:BP 110/70mmHg,R 40次/分,P 112次/分,T 36.5℃,急性病容,喘憋貌,右肺可闻及湿啰音,双肺未闻及哮鸣音。心率112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 7.2×109/L,N 92.3%,余正常。尿常规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下壁和前壁导联ST段广泛压低(0.05~0.1mV)。血气分析(面罩吸氧5L/min):pH 7.375,PCO2 46.5mmHg,PO2 216.7mmHg,HCO3- 27.5mmol/L。心肌标记物正常。
急诊考虑急性支气管炎,给予面罩吸氧,头孢曲松抗炎、二羟丙茶碱平喘及甲泼尼龙40mg静脉滴注。经上述治疗后病情无好转,出现双肺湿啰音,呼吸困难加重,呈端坐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