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持续性血便5年并皮肤蓝色病变
病例 持续性血便5年并皮肤蓝色病变
作者
孙晓毅 余东海
案例诊断
小儿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
病例摘要

病历摘要

患儿,女,10岁。

主诉

持续性血便5年并皮肤蓝色病变。

现病史

5岁时无明显诱因出现黑色成形血便,黑便渐频重,7岁始给予铁剂补充治疗,症状无改善,入院前每周需输血1~2次,但血红蛋白仅维持在40~50g/ L左右,5岁时有“皮肤血管瘤”切除史。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

生长发育正常,重度贫血貌,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脊柱四肢无异常。

专科情况

四肢数枚大小不等蓝色橡皮泡样病灶,触之可破裂出血(图1),背部有约3cm手术瘢痕。

图1 足部病灶,挤压后会发生迸裂

辅助检查

胃镜检查可见所及消化道内广泛分布紫红色结节状病灶,从胃、十二指肠直到空肠上段(图2)。

图2 胃镜下典型病变

结肠镜检亦可见结肠多处病灶,考虑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

超声检查未及肝胆脾胰肾异常。

SPECT检查提示

体内法标记红细胞后,右下腹少量活动性出血。

CT小肠双期扫描+重建提示:肝右叶包膜下结节及小肠肠壁多个小结节(血管瘤)。

DSA提示

实质期肝内多个小点、片状异常染色灶,实质期可见肠壁、胃壁似有多处小点状异常染色。

最终诊断

小儿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

治疗经过

经过术前准备之后行剖腹探查

术中见胃、小肠及结肠肠壁广泛点状病灶,部分位于肠黏膜上,部分穿透肠壁全层,病变穿透浆膜层者呈暗红草莓状,肠腔内未穿透病变为草莓状突起,触之出血,变为扁平,末端回肠两处小肠套叠,末端回肠内有积血。手术打开胃腔,依次切除胃壁病灶,行胃前壁部分切除以及胃吻合。自屈氏韧带起,分段切除跨壁瘤体,并将远近端肠管套出,从黏膜面处理瘤体,直径小于0.8cm的病灶给予结扎,大于0.8cm的病灶予以切除,末端回肠处病灶过多,且肠腔内有积血,切除肠管约40cm,手术总共处理病灶81枚,其中切除52个、结扎29个,行1处胃吻合,11处肠吻合,手术时间总共10个小时。考虑到手术风险和病灶部位,第一次手术未涉及十二指肠和结肠病灶,病检结果为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第一次手术后一周行四肢病变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术后3个月内回访,大便为黄色成形大便,大便终末间断出现少许鲜血便,患儿未补充铁剂及输血,血红蛋白保持在100g/L以上,可以正常学习及生活。

Ⅱ期治疗

但是3个月后患儿又再次出现渐重的黑便以及失血性贫血,血红蛋白持续下降,遂于第一次手术后的第4个月患儿再次手术治疗:术中切开十二指肠前壁,探查十二指肠,同样方法切除十二指肠病灶5处,同时切除全结肠各处病灶共13处。再次手术之后回访疗效满意,不需要补充铁剂以及输血。

讨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外伤后腹痛3天 下一篇:病例 反复下腹隐痛10个月,腹胀1个月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