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1岁,因“活动后心前区不适3周”收入院。
心血管危险因素: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余,吸烟史20余年,每天10支。
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
心脏超声心动图:LVEF 55%,未见室壁运动异常。
实验室检查:肌钙蛋白(-)。
入院后给予负荷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后行冠脉造影检查。
冠脉造影结果
选择右侧桡动脉径路,6F 动脉鞘。造影显示:左主干未见异常,前降支中段偏心狭窄80%,回旋支中段狭窄70%,远段狭窄90%;右冠中段完全闭塞。左冠向右冠远端发出侧支循环(图1~图3)。

图1 左冠造影图(肝位)

图2 左冠造影图(头位)

图3 右冠造影图
PCI过程
6F AL 0.75 SH(SAL)指引导管通过右侧桡动脉至右冠口,5F TIG造影管通过左侧桡动脉至左冠口,双侧同时造影,不同体位均未能明确右冠闭塞部位。送入Sion导丝至右冠分支远端,尝试送入IVUS进行定位,但反复尝试IVUS不能至右冠中段,放弃IVUS尝试(图4)。
反复阅片,确定右冠闭塞部位应为拐角较大的地方,在Finecross (130cm)的支持下,选择Miracle 3导丝尝试不能至右冠远端,换用Miracle 6导丝成功至右冠锐缘支真腔内(图5、图6)。
对侧造影确认后将Finecross至锐缘支内,换Sion导丝至锐缘支远端。尝试寻找右冠中段真腔过程中,Miracle 6导丝至血管外并造影剂滞留。由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未见显著破裂口和造影剂外渗,因此决定继续逆向尝试。送入Sion导丝至间隔支,Finecross(150cm)至间隔支内进行超选造影,通过阅片,我们发现左冠隐约可见间隔支侧支连接至右冠远端,因此我们选择此间隔支继续逆向尝试(图7、图8)。

图4 尝试应用IVUS定位右冠闭塞部位

图5 Miracle 3导丝在1.3m Finecross微导管支撑下前向尝试进入假腔

图6 Miracle 6导丝在微导管支撑下前向尝试进入锐缘支

图7 Miracle 6导丝右冠中段尝试至血管外,造影剂外渗

图8 Finecross微导管至间隔支内超选造影,显示细小侧支至右冠
送入6F EBU 3.5指引导管至左冠口,Sion导丝在Finecross(150cm)支撑下通过间隔支侧支顺利至右冠远端,随后Finecross微导管也顺利推送至右冠远端。换用Miracle 3导丝经反复尝试能进入病变部位,但不能达到右冠近段血管真腔内,随决定采用Reverse CART技术。前向送入2.5mm×20mm球囊至右冠中段扩张,逆向Miracle 4.5导丝顺利至右冠真腔内,并顺利进入至右冠指引导管内。球囊扩张固定右冠指引导管内逆向导丝,经反复尝试后,终于将微导管送至右冠指引导管内。但是,此时患者述胸闷不适,心电监护显示血压下降至90mmHg以下。我们初步考虑为右冠指引导管过深嵌顿所致,也可能为心脏牵拉反射所致,稍回撤右冠指引导管,但患者症状未缓解,血压仍然在90mmHg以下,且有继续下降趋势。立即行左冠造影,显示前降支血流TIMI 2级,立即送入Sion导丝至前降支远端,2.5mm×20mm球囊扩张前降支中段后恢复前向TIMI 3级血流(图9~图13)。

图9 Sion导丝在1.5m Finecross微导管支撑下经前降支间隔支逆向至右冠中段

图10 Miracle 3导丝在1.5m Finecross微导管支撑下经前降支间隔支逆向至右冠中段,尝试至右冠前向指引导管内,反复尝试未成功
经过上述及一定的药物处理,患者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但是,进一步的任何操作,都可能导致前降支血管的新的不稳定,特别是一旦发生急性闭塞,患者可能会出现意外,甚至死亡风险。如果为了确保前降支的稳定而首先植入支架,那么逆向导丝和微导管会被支架挤压,导致导丝与微导管回撤困难,使用力量过度的话,极易发生导丝严重切割导致左冠脉夹层、损伤,甚至导丝断裂在冠脉内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当前患者的进一步策略面临两难境地。

图11 reverse CART技术,经右冠前向指引导管送入2.5mm×20mm球囊至右冠中段6atm×8s扩张,回撤球囊后Miracle 4.5导丝在1.5m Finecross微导管支撑下经前降支间隔支逆向至右冠近段真腔内,进而至右冠前向指引导管内

图12 Miracle 4.5导丝在1.5m Finecross微导管支撑下经前降支间隔支逆向至右冠前向指引导管内后,2.5mm×20mm至右冠前向指引导管内扩张固定逆向导丝,推送Finecross微导管逆向至右冠前向指引导管内

图13 患者胸闷、血压下降,左冠造影示前向血流TIMI 2级,Sion导丝至前降支远端,2.5mm×20mm球囊至前降支中段扩张后患者症状好转
待患者临床情况稍微稳定后,我们决定采用相对比较快速的“微导管对吻技术”(kissing microcatheter技术)。前向送入Sion及Finecross (130cm)微导管至右冠指引导管头端,回撤逆向导丝至逆向Finecross (150cm)微导管内,两微导管在前向指引导管内相距1cm左右,幸运的是仅用时5~10秒,即将前向Sion导丝操作进入逆向Finecross微导管内,随即回撤逆向导丝,前向导丝沿逆向微导管进入接近间隔支水平,缓慢回撤逆向微导管及逆向导丝,实现左右靶血管导丝化。首先在前降支中段植入一枚支架,主支血管高压后扩张,并与对角支对吻扩张,造影示支架扩张重复,无残余狭窄,血流TIMI 3级。然后,对右冠近中段充分预扩张后,由远及近植入两枚支架,造影示右冠血流TIMI 3级,右冠支架植入后右冠中段似乎仍有造影剂外渗,送入2.5mm×20mm球囊至右冠支架内4~6atm扩张,每次30秒,持续5分钟左右,复查造影显示右冠外渗消失,结束手术(图14~图16)。

图14 kissing microcatheter技术成功将右冠前向导丝送至逆向Finecross微导管内,进而至右冠中段

图15 前降支支架植入术后

图16 右冠支架植入术后最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