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IVUS直接引导的前向治疗处理分叉齐头CTO病变
病例 IVUS直接引导的前向治疗处理分叉齐头CTO病变
作者
刘学波;来晏;姚义安
案例诊断
分叉齐头CTO病变
简要病史

患者,男性,73岁。因“反复活动后胸前区压榨感3年”入院。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史20年,控制不佳;糖尿病病史20年,长期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未监测;吸烟史50年,每天10支。

心电图:窦性心律,前壁V1~V5导联ST段压低1~2mm,T波倒置。

心脏超声心动图:左房增大,左室基底段增厚,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减低,EF 65%。

实验室检查:心肌损伤标志物无明显升高。

入院后予负荷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后行冠脉造影检查。

病例分析及策略选择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过程

线冠状动脉造影和首次失败的介入治疗

选用右侧桡动脉入路,6F血管鞘。造影所见:左主干短,远段狭窄约40%;左前降支发出第一对角支处完全闭塞,多体位未见任何残端;中间支近段80%~90%狭窄;左回旋支近段20%~30%狭窄;右冠状动脉中段50%狭窄,远端可见侧支向前降支供血,侧支血流3级(图1~图4)。

首次术者使用6F EBU 3.5指引导管送入左冠口,双侧桡动脉造影显示闭塞段约15mm(图5),0.014英寸Crosswire NT、Pilot 50以及Miracle 6导丝多次穿刺可能的闭塞处,导丝易滑向对角支并且不能确定导丝的准确位置,均未能通过病变,反复尝试后造影见大片心肌染色(图6),术者放弃手术。

图1 冠脉造影(肝位)

图2 冠脉造影(右肩位),可见前降支齐头闭塞

图3 冠脉造影(左肩位),可见前降支发出对角支处闭塞,中度钙化,无残端可见

图4 右冠造影可见向前降支提供侧支血流

图5 双侧造影提示闭塞段较短

图6 造影可见造影剂滞留,手术失败

PCI过程

3个月后行双侧桡动脉造影,造影情况与前次类似,未见夹层等手术并发症征象。6F EBU 3.5指引导管入左冠口,0.014英寸软导丝置于对角支,行IVUS检查,结果可见:①对角支开口仅少量偏心斑块,且主要分布在嵴部对侧;②造影分叉狭窄的病变绝大部分位于前降支而非对角支开口,提示是CTO病变的近段延伸;③近段纤维帽为钙化性病变;④当IVUS导管从对角支回撤时,多帧可见闭塞病变,提示主支和分支血管成角小(图7~图10)。

图7 对角支-LAD行IVUS检查

图8 IVUS影像:LAD闭塞前狭窄处钙化或致密纤维性病变

图9 IVUS影像:1~3点钟处见LAD闭塞伴钙化

图10 IVUS影像:1点钟处见LAD闭塞、对角支近开口处未见斑块

经IVUS了解病变性质、形态和分布特点,我们首次在撤出IVUS导管并在造影指导下,采用0.014英寸Crosswire NT导丝穿刺闭塞位置并通过CTO病变远段,但对侧造影证实远端未进入真腔;对角支的IVUS证实,CTO导丝穿刺点贴近分叉嵴部,而非近端纤维帽中心位置,导致导丝走行在内膜下而未进入远段血管真腔(图11~图13)。

图11 Crosswire NT导丝未进入真腔

分析技术失败点:①分叉CTO病变形态易致穿刺点偏下而贴近嵴部,造影上可能是穿刺点略偏向对角支方向;②CTO导丝硬度不足,易致穿刺时导丝顶端下滑;③CTO导丝第二弯塑型的直径和角度不适合此病变。

图12 Crosswire NT导丝(12点钟亮点)穿刺太接近嵴部

图13 Crosswire NT导丝(12点钟亮点)通过近端纤维帽后仍位于内膜下

此后,换用0.014英寸Miracle 6导丝重新塑型,IVUS导管置于分叉处直接指导CTO导丝穿刺近端纤维帽中心且顺利进入并通过CTO病变,直接通过远端纤维帽进入真腔,未产生任何夹层(图14)。此处操作的技术要点:①整合造影和IVUS提供的解剖信息;②先准确放置IVUS导管的换能器于最佳穿刺位置后,前后略调整CTO导丝头穿刺纤维帽;③齐头CTO的穿刺点略偏上、稍远离嵴部更易成功。

尽管球囊扩张CTO后对角支口显著狭窄,但IVUS证实嵴部移位,故未于对角支植入支架,采用“单支架”技术(3.0mm×33mm)、高压后扩张和对吻技术,由于LAD近段亦存在狭窄病变,最小管腔面积为3.2mm2,串联3.0mm×18mm DES一枚,最后造影结果满意(图15、图16)。

图14 IVUS直接指导下Miracle导丝穿刺入齐头闭塞病变

图15 单支架Crossover术式,边支对吻扩张,近段串联支架后造影

图16 单支架Crossover术式,边支对吻扩张,近段串联支架后造影

该病例的教学点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逆行导丝技术处理LAD开口慢性闭塞病变 下一篇:病例 反向CART技术经心外膜侧支逆向技术处理RCA完全闭塞病变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