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68岁。因“活动后气短10年,胸痛7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
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史10年。
心电图: 窦性心律;V1~V3 导联ST段水平压低。
心脏超声心动图:LVEF 53%。
实验室检查:心肌酶未见异常。
入院后负荷剂量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LM正常,LAD发出第一穿隔支后慢性闭塞,无明显残端,间隔支形成斜坡形态。LCX、RCA不规则改变,RCA向LAD前降支远端提供良好的侧支循环(图1、图2)。

图1 LM正常,LAD发出第一穿隔支后慢性闭塞,无明显残端,穿隔支形成斜坡形态,LCX不规则改变

图2 RCA不规则改变,RCA向LAD前降支远端提供良好的侧支循环
PCI过程
右股动脉7F XB LAD 3.5指引导管至左冠脉,右桡动脉5F多功能造影导管至右冠。送入Volcano IVUS导管至间隔支,IVUS检查提示前降支起始部位位于11点处,近端纤维帽钙化(图3)。在微导管支撑下采用Conquest Pro 导丝在11点部位穿刺近端纤维帽(图3、图4);IVUS证实导丝进入前降支斑块后,在对侧造影提示下继续前送Conquest Pro 导丝和微导管至闭塞段远端。更换Runthrough NS导丝送至LAD远端,造影发现导丝进入假腔形成巨大螺旋夹层(图5、图6)。沿Runthrough NS导丝送入Ryujin 1.5mm×15mm球囊扩张假腔后,送入IVUS导管至假腔。IVUS检查发现:血管假腔和真腔相连接部位,真腔在12点部位表现为致密团状影(起始部真腔小,无血液形成的低回声区)(图7)。假腔超过闭塞段,血肿可使真腔受压,IVUS上表现为可见12~3点受压真腔的三层结构呈新月形或环形改变(图8)。在IVUS指导下,于真假腔连接部位,Conquest Pro 导丝在12点方向对真腔方向进行对穿刺(图9、图10),IVUS证实导丝成功进入LAD远端真腔后(图11)以Maverick 2.0mm×20mm球囊充分预扩张后(图12),以Partner 3.0mm×36mm支架覆盖闭塞段及螺旋夹层入口,造影示LAD前向血流恢复TIMI 3级(图13)。复查血管内超声提示:支架贴壁良好,可见远端部分假腔部位存在壁内血肿。

图3 IVUS导管至间隔支,IVUS检查提示前降支起始部位位于11点处,近端纤维帽钙化;采用Conquest Pro 导丝在11点部位穿刺近端纤维帽

图4 采用Conquest Pro 导丝在11点部位穿刺近端纤维帽

图5 Runthrough NS导丝进入LAD远端假腔形成巨大螺旋夹层

图6 Runthrough NS导丝进入LAD远端假腔形成巨大螺旋夹层

图7 送入IVUS导管至假腔。IVUS检查发现:血管假腔和真腔相连接部位,真腔在12点部位表现为致密团状影(起始部真腔小,无血液形成的低回声区)

图8 假腔压迫真腔,IVUS上表现为可见12~3点受压真腔的三层结构呈新月形或环形改变

图9 IVUS指导下,于真假腔连接部位,Conquest Pro 导丝在12点方向对真腔方向进行穿刺

图10 IVUS指导下,于真假腔连接部位,Conquest Pro 导丝在12点方向对真腔方向进行对穿刺

图11 IVUS证实导丝成功进入LAD远端真腔

图12 以Maverick 2.0mm×20mm球囊充分预扩张

图13 以Partner3.0mm×36mm支架覆盖闭塞段及螺旋夹层入口,造影示LAD前向血流恢复TIMI 3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