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影像引导乳腺肿物真空辅助活检术
病例 影像引导乳腺肿物真空辅助活检术
作者
赵平 蔡建强
案例诊断
乳腺纤维腺瘤
引言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迅速升高,尤其是一些大城市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长,已经成为危害广大妇女健康的重要因素,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是提高乳腺癌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费效比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提高乳腺癌的早诊率成为一个重要问题,随着乳腺疾病普查的开展以及各类乳腺影像技术(如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与乳腺MRI等)在我国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nonpalpable breast lesions,NPBLs)被检出,在此阶段检出的乳腺癌,病死率将大大降低,显著提高乳腺癌的早诊率,而乳腺影像检查发现的可疑乳腺病灶中,只有约15%~30%为乳腺癌或癌前期病变,大多数仍为良性病变,如何正确处理这些病灶,确定合理的活检指征,选择适合的活检方式是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规范早期乳腺癌诊断治疗的关键。

近年出现的影像引导乳腺肿物真空辅助活检系统(vacuum-assisted breast biopsy VABB),是通过影像定位(X线立体定位系统、B超定位系统、MR立体定位系统)引导,使用乳腺肿物真空辅助活检系统(由旋切刀和真空泵两部分组成),可以对乳腺可疑病灶进行重复切割,以获取乳腺的连续组织学标本,为乳腺癌发现和诊断提供了更好的方法,同时也为良性肿瘤的微创切除提供了技术基础。常使用旋切刀的型号有7gauge,8gauge,10gauge,11gauge,14gauge等,切除组织长度为18~20mm。

病例简介

病例1

患者,女性,28岁,主诉:近期乳腺体检发现右乳肿物,要求进一步诊治来院,门诊查体:双乳对称,外观正常,未及明确肿物,挤压双乳未引出溢液。行乳腺超声检查:右乳外象限可见一低回声结节,大小约1.0cm×1.0cm,界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操作步骤:

1.超声探测肿物大小、位置,并选择旋切刀置入点及方向,置入点的选择应尽可能隐蔽,方向应选择尽可能短的针道距离,总之充分考虑到美容及进一步手术的需要(图1,图2)。

2.消毒、铺巾完成后,在超声引导下用1%利多卡因行局麻,分别沿肿物上下注射,达到充分麻醉效果(图3,图4)。

3.超声引导下将旋切刀置入肿物下方,超声检测旋切全程,至超声显示完全切除肿物,操作过程应旋转旋切刀凹槽位置,均匀切除肿物(图5,图6)。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4.切除标本送检,按压病灶处10~15min,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48小时后去除包扎。

本例病理:乳腺纤维腺瘤。

术后恢复良好,无感染发生,无血肿形成,无乳房变形等。3个月后复查无复发。

病例2

患者,女性,44岁,主诉:双乳胀痛2个月。要求诊治来院,门诊查体:双乳对称,外观正常,未及明确肿物,挤压双乳未引出溢液。

行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检查,乳腺X线摄影:右乳外上见簇状钙化灶;超声检查:双乳未见明确肿物。确定行乳腺X线立体定位下右乳钙化灶真空辅助微创切除术。

操作步骤:

1.固定好患者体位,消除其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手术,钼靶确认病灶并计算出旋切中心点,标记出体表穿刺点位置(图7,图8)。

图7

图8

2.消毒、铺巾完成后,用1%利多卡因行局麻,置入旋切刀,再次确认穿刺位置无变化后,沿确定方向行6点或12点切除,X线摄像确认钙化灶完全切除或大部切除,手术结束,病灶局部加压包扎(图9,图10)。

3.标本X线摄像确认后,送病理,48小时后去除病灶包扎(图11,图12)。

图9

图10

图11

图12

本例病理:乳腺导管原位癌。

本例随后行局部扩大切除术(含针道及穿刺切口),术后行放疗,随诊2年,至今病情稳定。

讨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即刻DIEP皮瓣乳房再造 下一篇:病例 局部晚期乳腺癌降期后保乳治疗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