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即刻DIEP皮瓣乳房再造
病例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即刻DIEP皮瓣乳房再造
作者
赵平 蔡建强
案例诊断
右乳腺癌
引言

乳房是女性显示其性征和体态健美的重要标志,传统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严重破坏了女性的形体完美,对患者身心造成严重影响。乳房再造能防止或减轻这种消极心理,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40岁,发现右乳肿物3个月入院。入院查体:右乳乳晕外侧肿物,约2cm×2cm大小,质硬,边界欠清,右乳外上肿物,1cm×2cm大小,质硬,边界欠清,腋窝可及1枚肿大淋巴结,0.5cm大小,质硬,活动。乳腺像检查发现右乳肿物2枚,均考虑为乳腺癌(图1)。两处肿物细针穿刺细胞学均发现癌细胞。

图1 乳腺像提示右乳癌(多灶)

术前诊断:右乳腺癌。

因该患者为多中心性乳腺癌,存在保乳手术禁忌,故行改良根治术+即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乳房再造。

治疗过程

操作细节:

1.乳腺手术操作要点

1)切口:以肿瘤为中心,包括乳头及乳晕,做一横形梭形切口,切口距肿瘤边缘2cm以上。

2)清扫腋窝淋巴结至Ⅱ水平。

3)显露胸背血管作为受区血管,仔细游离,注意保护。

2.腹部手术操作要点

1)术前应用超声多普勒检测腹壁下动脉穿支位置,根据血流信号的强弱,标定粗大穿支,供术中参考(图2)。

2)皮瓣设计呈横行梭形。上缘位于脐上绕脐,下缘设计根据预计利用的组织量和腹部能够完全关闭为标准(图2)。

图2 DIEP皮瓣设计

3)在腹外斜肌及其腱膜表面掀起皮瓣,由外向内进行剥离。当抵达腹直肌前鞘的外侧缘时,需仔细剥离,注意保护穿过腹直肌前鞘、来源于腹壁下动静脉的穿支血管,保留1~2组穿支血管(图3)。

图3 腹壁下动静脉及其分支

4)向内侧剥离至腹壁中线处。沿腹直肌肌纤维的方向切开围绕穿支血管的腹直肌前鞘,游离穿支血管,直至腹壁下血管主干处。游离出足够长度的腹壁下血管后,切断腹壁下动静脉,取下皮瓣。

5)缝合腹直肌前鞘,沿腹壁切口向上、下方进行皮下潜行剥离,减少切口张力,分层关闭腹壁切口。

3.血管吻合和塑型

1)分离出两侧的腹壁下动脉,先在两个腹壁下动脉之间做端侧吻合。

2)将腹壁下动静脉与胸背动静脉分别进行吻合,吻合后,观察血供情况,确认血管接通,血供良好,切除血供不良的部分皮瓣。

3)皮瓣放置的位置和再造乳房的形态进行塑型和调整,直至获得最佳的乳房形态。图4为患者术后半年时的情况。

图4 术后半年

4.术后处理

1)手术后常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抗凝治疗7天。

2)术后72小时内,每1~2小时通过观察皮瓣的色泽和指压反应等措施监测皮瓣血运。

组织学检查及术后疗效观察:

术后病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级,无脉管瘤栓,肿瘤最大直径3.5cm,腋窝淋巴结转移:1/26,ER(++),PR(++),Her-2(-)。

术后予EC(表柔比星+顺铂)化疗六周期,未行放疗。计划口服他莫昔芬治疗五年。目前随诊4年,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讨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腹壁巨大肉瘤切除术后腹壁重建 下一篇:病例 影像引导乳腺肿物真空辅助活检术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