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间隙的范围上为横膈,下达盆膈,侧界相当于双侧第12肋尖至髂嵴的垂直线。其前为壁层腹膜、肝裸区、十二指肠、升降结肠及直肠的腹膜后部分,后为腰大肌、腰方肌。其内主要有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及其重要分支、胰腺、部分十二指肠、肾上腺、肾脏及输尿管,此外还有神经组织、淋巴系统、脂肪等结缔组织,异常的还有原始泌尿生殖嵴残留部分及胚胎残留组织。
由于腹膜后间隙位置深在,潜在腔隙大,适容性强,故肿瘤可生长较长时间而无临床症状,早期不易发现,大部分患者首次就诊时肿瘤便已巨大,并可能已压迫和浸润邻近脏器和组织结构,Liles报道超过60%的肿瘤首次发现时直径便已超过10cm。此时只有进行联合脏器整块切除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虽然联合脏器切除给手术带来较大困难和风险,但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降低复发率,延长复发间隔时间,因此对于有局部组织器官侵犯的较大或复杂腹膜后肿瘤病例,在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行联合脏器切除是有必要的。
患者男性,44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伴呃逆、便秘1个月于当地医院行腹部超声及CT检查,发现腹膜后巨大占位性病变,转入笔者单位。CT检查可见:左侧腹膜后肿物,包裹左肾、胰尾(图1)。术前考虑为腹膜后脂肪肉瘤,行相关术前检查未见明确手术禁忌后行开腹探查术。


图1 腹部CT检查
操作细节:
取腹部正中切口,上至剑突,下至脐与耻骨联合中点处。探查:左中上腹部可见巨大肿物,上达膈下,下至骨盆入口,表面可见包膜。肿物大小约30cm×20cm×15cm,将胰腺、脾脏、胃挤压向前、右方,并包裹左肾、脾动静脉、胰尾。余盆腹腔未及明显异常。
打开脾胃韧带,游离结肠脾曲,向下沿左结肠旁沟打开侧腹膜。在肿物前表面游离横结肠系膜及降结肠系膜,将横结肠、降结肠及其系膜向右侧翻起直至暴露肿物内侧缘。
再沿肿物外侧缘向后游离,分离肿物与腰大肌黏连,直至腹主动脉左侧,完全暴露肿物下半部。分离并结扎左侧输尿管及左肾动静脉,完整游离肿物下半部。
沿左结肠旁沟向上,分离脾脏与膈肌黏连处,将脾脏及肿物完全托起。沿肿物内侧缘分离并结扎脾动静脉,同时于此水平切断胰体尾,将胰腺残端缝扎包埋。至此,腹膜后肿物完整取出。
组织学检查
黏液型脂肪肉瘤,包裹左肾、脾脏、胰尾,并与肾脏、脾脏、胰腺的被膜黏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