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胃切除术是治疗胃癌的重要术式之一,其手术指征主要取决于胃癌的部位、肿瘤浸润范围和淋巴结转移范围。对于病变范围占据两个分区的胃癌、较大的胃体癌、弥漫性胃癌、多灶癌等均应行全胃切除。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全胃切除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但术后患者常出现消化障碍、营养不良、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等远期并发症。选择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尽量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患者男性,58岁,因上腹部疼痛不适四个月,恶心、呕吐、黑便一周入院。查体:消瘦,贫血貌。心、肺(-)。腹平软,剑突下饱满,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腹水征(-),肛诊(-)。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Hgb 84g/L;CA19-9:98U/L。
辅助检查:
1.胃镜取活检提示胃癌,侵及胃体、胃窦。
2.上消化道造影:胃癌侵及胃体小弯侧,胃窦、幽门可疑受侵。
3.CT:胃体及胃窦小弯侧胃壁增厚,符合胃癌。
操作细节:
术中探查肿瘤位于胃体,累及胃窦并侵及浆膜,无远处转移,常规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D2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消化道重建采用SS吻合法。操作要点如下:
1.十二指肠断端及食管断端处理
全胃切除前应充分游离十二指肠,仔细分离十二指肠背面与胰头间的黏连,根据肿瘤是否侵犯幽门决定十二指肠切断部位,断端埋入吻合器钉砧并采用荷包缝合(荷包钳)固定。断食管前,应切断两侧迷走神经,使之充分游离,以荷包钳钳夹并切断食管,放入吻合器钉砧后结扎固定。
2.上提空肠及其系膜处理
选择一段系膜较长、可轻松到达食管断端且无张力的空肠作为与食管吻合的肠管。近端空肠切断部位通常位于距屈氏韧带15~20cm处。沿血管走行切断肠系膜,不要损伤边缘血管。将紧邻空肠壁的几根动静脉分支处理后切断空肠。远段空肠断端全层缝合封闭,近段空肠断端埋入吻合器钉砧荷包缝合固定,待做吻合。
3.SS法吻合
于横结肠系膜无血管区切开约5cm,将远段空肠及其系膜上提,于结肠后行食管-空肠端侧吻合,再将十二指肠上提,在食管-空肠吻合口下方40cm处行十二指肠-空肠端侧吻合。然后在该吻合口下方3cm处用7号丝线横向缝扎肠管,缩窄肠腔。在此缝扎线下6cm处近段空肠与远侧空肠行端侧吻合。关闭系膜孔。所有吻合均使用吻合器完成(图1)。

图1 SS法吻合重建示意图
组织学检查及随访:胃弥漫浸润型低分化腺癌,部分为印戒细胞癌,侵达浆膜外脂肪组织,切缘净,淋巴结转移(8/25)。术后化疗8个周期,已随访18个月,肿瘤无复发、转移,生存状况良好,血液各项指标正常,每日进餐5次,体重较术前增加6kg,无反流性食管炎及倾倒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