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术后复发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一般以2年作为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的分界点。研究表明,肝癌术后3年复发率>50%,5年复发率>70%。目前认为,早期复发主要与肿瘤性因素相关,即肿瘤切缘不能达到1cm、肉眼血管侵犯、肝内多发肿瘤及较高的AFP水平等。而晚期复发则与患者肝炎病毒载量以及肝脏炎症反应相关,也就是所谓的多中心肿瘤。复发后如何有效进行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男性,53岁,8年前因肝Ⅴ段肝癌行肝右叶不规则切除术。术后定期复查,未行特殊治疗。1周前复查提示复发,B超示肝左内叶6.78cm略强回声肿物,紧贴肝中静脉,左肝静脉显示不清。MRI示肝左内叶软组织肿物约7.2cm×6cm,动态增强早期边缘强化,延迟后强化程度逐渐增强,考虑恶性。AFP 40.35ng/ml。进一步行肝功能储备检查,ICG R15为10%。胸片、骨扫描未发现有远处转移。查房讨论认为患者肝癌术后复发诊断明确,肝功能储备情况正常,可耐受手术切除。但因肿瘤与肝中静脉贴邻,无明显分界,可考虑先行一次介入治疗,力争使肿瘤缩小,并与肝中血管出现安全距离后再行手术治疗。故行TACE一次后行肝左叶切除术。
操作细节:
患者取平卧位,全麻满意后,取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逐层切开进腹。探查示腹腔、盆腔未探及转移,肝暗红色,轻度硬化表现,肿瘤主体位于Ⅳ段,部分侵犯Ⅷ段,大小约8cm×10cm,侵出肝被膜,并与膈肌似有癌性黏连。肿瘤贴邻第二肝门,处于肝中静脉与左肝静脉夹角内,并与肝中静脉贴邻。决定行左半肝切除术。细致分离肿瘤与膈肌的黏连。锐性分离肝右三角韧带、冠状韧带及左三角韧带,将肝脏充分游离。仔细解剖第二肝门,明确肝中静脉走行方向并予以保护。解剖第一肝门并备阻断带。术中B超确定肝中静脉距离肝表面深度及走行方向,根据走行方向于右肝表面距肿瘤右缘2.0cm确定切离线,沿预定切离线缝扎数根牵引线。以超声乳化吸引刀沿预定切离线分离肝组织,遇管道结扎切断,显露肝中静脉并加以保护,完整切除左肝肿物及周围部分正常肝组织。确切止血后放置引流管2根并关腹。
组织学检查和疗效观察:
术后病理:肝细胞肝癌Ⅱ级。
术后随访已满1年,未发现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