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静脉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发生于产褥期的颅内静脉系统缺血性血管病。由于现代神经影像技术和治疗手段的进展,使及时明确诊断及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渐趋增加。但仍有5%~30%的患者死亡,幸存者也有部分遗留癫痫、肢体活动不灵及智能障碍等后遗症。因此,加强对本病的预防、减少发病是临床医师的重要课题。
产后上矢状窦血栓是CVST最常见的类型,其形成多为非感染性,见于产后1~3周产妇、妊娠期、婴幼儿期或成年严重脱水及恶病质等,感染性少见。由于流入该窦的大脑上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脑皮质严重水肿、出血和软化。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常见全身衰弱状态,颅内压增高为首发症状。上矢状窦静脉血栓形成与其本身解剖结构有关,加上大脑静脉注入窦内的血流动力一向与上矢状窦相反,后者窦壁凹凸不平,血液在上矢状窦内流速缓慢,迂曲回旋,易形成血栓;加之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于血栓形成。
CVST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颈抵抗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大脑皮质受累,常伴有肢体瘫痪,抽搐或意识障碍。
患者27岁,主因“头痛1天,恶心呕吐3小时,抽搐1小时”为主诉入院。
现病史:患者5天前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较好,产后第5天于家中出现头痛,弥漫性持续性钝痛、进行性加重,不能忍受,自行请麻醉科医师,于家中安装了止痛泵(曲马多)后,不久出现恶心、呕吐及抽搐,无发热,遂急诊入院。
既往史:体健。5天前行剖宫产术,术中顺利。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体温37.3℃,脉搏108次/分,血压125/75mmHg,呼吸18次/分,神志清楚,检查合作,精神萎靡。颈软,未扪及淋巴结肿大,胸腹部无异常体征,上下肢肌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清离子、血脂、血糖未见明显异常。
麻醉科主任会诊分析:头痛是腰麻并发症低颅压所致,曲马多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后者加重低颅压导致抽搐。建议补液升颅压治疗。遂给予补液2000ml,同时预防感染、神经营养药;考虑患者卧床,为预防血栓形成,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钙。
经过上述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次日头痛明显缓解,意识清晰,有说有笑,思维敏捷,持续至入院后第3日。
入院后第4日凌晨头痛加重,但意识清晰,自行使用止痛药“凯酚”后迅速出现抽搐,继之呼吸心搏骤停,行心肺复苏无效,宣告临床死亡。
6小时后进行MRI检查:广泛皮质损伤,脑干水肿,矢状窦显示不清,不排除“静脉窦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