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所致膀胱副损伤时有发生,其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盆腔严重粘连致使膀胱移位:在切开腹膜或分离膀胱时由于解剖关系不清,便有发生膀胱损伤的危险。②膀胱膨胀,位置上升:常见于术前未排空膀胱或未置导尿管。③分离粘连时损伤膀胱、或盲目钳夹缝扎形成膀胱阴道瘘、或再次剖宫产娩出胎儿时切口撕裂至膀胱。④脏器发育或解剖异常:如膀胱底异常升高。⑤子宫下段纵切口撕裂延长:偶可伤及膀胱。
治疗:膀胱损伤可分为腹膜内及腹膜外两种,以前者为主。处理时首先要查明损伤部位及范围。对难以辨认的损伤应以亚甲蓝生理盐水溶液将膀胱充盈后,仔细检查及时发现,立即缝合,力争新鲜伤口一期愈合,以免术后发生膀胱瘘。如术后发现有漏尿,则应延长留置导尿时间至自行愈合。膀胱肌层不全损伤,如为腹膜外损伤,可用2~3个0肠线或细丝线间断缝合肌层即可,但注意勿穿透肌层。如为腹膜内损伤,在间断缝合肌层后,还需间断或连续缝合浆膜层,以包埋肌层伤口。勿透过肌层,以免成为异物而诱发膀胱结石。术后持续导尿至少一周。
预防:剖宫产膀胱损伤可发生于切开腹膜或分离膀胱与子宫下段时。所以,剖宫产术前应留置导尿管,并应注意有无胎头压迫尿道而产生尿潴留现象。当胎头下降受阻、产程延长、导尿量不多时,则在剖宫产切开腹膜时应特别注意,勿伤及膀胱。
患者28岁,以“停经7个月,胎动2个半月,见红伴腹痛5小时”为主诉于2008年10月22日入院。
现病史:患者平素月经规律,呈12岁7/30日型,量中等,轻度痛经。末次月经2008年3月22日,预产期2008年12月29日。因男方因素4月13日行试管婴儿,1个半月后彩超确诊早孕,双胎。孕期定期产检。约入院前5小时起见红,并出现下腹紧缩感伴间断下腹痛,逐渐加重,无阴道流液,急诊来院。于急诊室查宫口开大5cm,直接送入分娩室。孕期无头晕眼花,无下肢水肿,无发热,饮食睡眠可,二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健康,孕1产0。
体格检查:体温36.6℃,脉搏90次/分,血压103/64mmHg,呼吸20次/分。神清,无贫血貌,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膨隆,孕晚期腹型,无压痛,肝脾未及肿大,双下肢膝以下凹陷性水肿,四肢活动良好。产科检查:呈纵产式腹型,胎心率左侧/右侧145/154次/分,LOA/ROA,跨耻征阴性。消毒内诊:宫颈软,全消,宫口开大5cm,居中,S0,骨、软产道未及异常。
辅助检查:
产科彩超:左侧胎儿双顶径8.3cm,股骨长6.0cm,右侧胎儿双顶径7.6cm,股骨长5.7cm,羊水深3.6cm,羊水指数12,右侧胎儿脐带绕颈一周。
血常规:白细胞:10.2×109/L,红细胞:3.37×1012/L,血红蛋白:90g/L,血小板:193×109/L。
入院诊断:1.孕1产0,妊娠30周+5,ROA/ LOA,分娩一期;2.右侧胎儿脐带绕颈一周;3.试管婴儿;4.轻度贫血。
由急诊室直接入分娩室,入室后查宫口开大5cm,双胎,先露头,骨、软产道未及异常,可阴式分娩试产,但患者及家属坚决要求剖宫产,请示科主任同意后急诊于CSEA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于2008年10月23日1:22剖宫产分娩一男活婴,体重1590g,身长41cm,头围30cm,胸围27cm,Apgar评分1分钟6分,5分钟9分;于1:25剖宫产分娩一女活婴,体重1 490g,身长43cm,头围29cm,胸围26cm,Apgar评分1分钟3分,5分钟6分,新生儿科医师术中协同抢救,两早产儿均转入新生内科病房,胎盘胎膜完整娩出,探查子宫和双侧附件外观正常。
拟缝合子宫切口时发现浆膜层异常,查尿管内为血尿,请泌尿外科医师会诊,确定为膀胱贯通损伤,术中探查未伤及输尿管开口,遂缝合子宫切口后以3个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膀胱肌层(后壁)、肌层及浆肌层(前壁),逐层关腹。术后留置导尿7天,应用抗生素3天,患者恢复良好,无发热。拔出尿管后自行排尿顺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