卟啉病又称血紫质病,是由先天性和后天性卟啉代谢紊乱所引起卟啉化合物和(或)卟啉前体形成增加和排泄增多,并在体内聚积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光敏性皮肤损害、腹痛及神经精神症状。
患者27岁,以“停经9月余,胎动5月余”为主诉入院。
现病史:患者平素月经规律,为14岁5日/30日型,量中,无痛经。末次月经2009年4月21日,预产期2010年1月28日。患者停经40余天时验尿HCG(+),停经2个月在当地医院行超声检查确诊为宫内孕。孕早期有轻微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孕4月余始自觉胎动,活跃至今。孕期定期产检,唐氏筛查低危,血糖、血压未见异常。因临近预产期入院,孕期饮食睡眠良,无腹痛及皮肤瘙痒,小便正常,无尿液变色现象。近三天未排便。
既往史:否认过敏史。否认手术、外伤及输血史,否认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否认结核病史。患卟啉病10余年,主要表现为皮疹、红斑,未行特殊治疗,每年春夏季接触光照后皮疹红斑加重。妊娠期无加重。
体格检查:体温37.1℃,脉搏104次/分,血压125/83mmHg,呼吸18次/分。神清语明,无贫血貌。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膨隆,未触及宫缩,双下肢可见大面积红斑,无水肿(图1),四肢活动良好。产科检查:呈足月纵产式腹型,宫高35cm,腹围100cm,胎心率152次/分,先露头,跨耻征阴性。消毒内诊:宫颈未消,质韧,宫口居后,宫口未开。先露头S-3,骨、软产道未见明显异常。

图1 双下肢可见大面积红斑,无水肿
辅助检查:
产科彩超(2010-1-24):双顶径9.2cm,股骨长7.8cm,羊水深3.5cm,羊水指数9,胎盘附着在子宫前壁,胎盘下缘距宫颈内口约2cm,提示晚期妊娠,单胎,头位,胎儿脐带绕颈,边缘性前置胎盘。
血常规、凝血功能、尿常规均正常。
入院诊断:1.孕2产0,妊娠39周+5,LOA;2.边缘性前置胎盘;3.胎儿脐带绕颈;4.妊娠合并卟啉病。
诊治经过:入院后完善各项常规检查,未发现异常;请皮肤及血液科会诊,认为患者合并卟啉病不影响分娩方式的选择,暂时无须特殊处置,在治疗上应注意避免使用磺胺类、巴比妥类及麦角制剂等药物,防止诱发疾病发作;并注意皮肤护理,防止破溃、感染等。故向家属交代:①部分卟啉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子代有50%风险患病;②患者目前卟啉病病情平稳,不影响分娩方式选择。由于头盆相称,虽然存在边缘性前置胎盘,亦可试行阴式分娩,若在产程中阴道流血增多,可随时改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患者及家属拒绝试产,于联合阻滞麻醉下剖宫产一女活婴,Apgar评分1分钟10分,5分钟10分,体重3850g,身长51cm,头围38cm,胸围36cm。周身皮肤未见异常。术后常规抗炎、促宫缩对症治疗,术后四天,患者恢复正常,腹部切口换药愈合良好,按期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