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亦称ki-1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个特殊类型,在临床上ALCL被分为原发性(系统性和皮肤)及继发性(由其他淋巴瘤转化而来)两种,约占全部NHL的2%~7%,卵巢受累的情况十分少见,至今仅有个别文献报道。
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ALCL),细胞形态特殊,类似R-S细胞,有时可与霍奇金淋巴瘤和恶性组织细胞病混淆。细胞呈CD30(+),亦即Ki-1(+),常有t(2;5)染色体异常,临床常有皮肤侵犯,伴或不伴淋巴结及其他结外部位病变。免疫表型可为T细胞型。临床发展迅速,治疗同大细胞淋巴瘤。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发病率较低,故在临床很容易误诊。
患者37岁,以“腹胀4个月,发现左侧颈部结节10余天,腹胀加重伴下腹痛2天”于2011年1月24日入院。
现病史:患者4个月前出现腹胀,并伴有排便困难,未予特殊处置,一个月后排便困难症状缓解,10余天前发现左侧颈部结节,未予处置,2011年1月22日腹胀加重伴下腹坠胀痛,体温约38.0℃以上,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彩超检查发现盆腔实性肿物,颈部彩超提示:左侧颈部结节,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头孢他啶+阿奇霉素),情况好转,患者自述病来有腰部坠痛,右髋关节部疼痛,食欲差,4个月来体重下降约6kg。
体格检查:体温37.5℃,脉搏114次/分,血压118/84mmHg,呼吸18次/分,神志清楚,一般状态良好,巩膜无黄染,无贫血貌,左侧颈部触及约3.0cm包块数枚,双肺听诊呼吸音清,左侧背部可见约1cm的手术瘢痕,心音有力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4次/分,下腹部偏右侧可触及约孕5个月大小的包块,最高点约脐下两指,质硬,活动可,腹股沟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四肢活动正常,双下肢无水肿。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大小阴唇无溃疡,阴道畅,白带少,宫颈肥大,光滑,穹隆完整,子宫后倾,常大,质中,子宫右侧可触及约孕5个月大小的实性包块,活动度差,左侧附件可触及约5cm×4cm囊性包块,质软,无压痛。
辅助检查:
盆腔彩超:盆腔偏右侧见13.0cm×8.5cm×7.0cm实性肿物,形态不规整,内呈低回声,肿物与子宫底部分界模糊,CDFI可检出血流信号。盆腔可见深约4.8cm游离液体。左附件区见5.0cm×4.2cm液性区,边界清,内呈无回声。
颈部彩超:左侧颈部可见数个淋巴结,较大者约1.0cm×0.7cm,,边界清,内呈低回声,左锁骨上窝可见数个结节,较大者约1.6cm×1.4cm,边界清,内呈低回声,CDFI可见出血流信号。全腹增强CT:1.盆腔占位性病变,恶性可能性大,伴肠系膜间隙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可疑卵巢源性;2.左侧卵巢囊肿;3.肝脏S6段血管瘤。颈部增强CT:左颈部及左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转移待除外,右侧颈部淋巴结稍增大。ECT:全身骨显像未见骨转移征象。
血常规:无明显异常。
CA125:177.9U/ml。
甲状腺功能:无异常。
纤维蛋白原:4.1g/L。
血清蛋白:正常。
入院诊断:1.盆腔实性肿物;2.左附件区囊肿;3.左侧颈部及锁骨上窝结节;4.肝血管瘤;5.慢性宫颈炎;6.腹腔积液;7.发热待查。
完善各项检查后,建议患者先行左侧颈部结节活检,以明确诊断,但患者拒绝活检,于2010年1月28日在全麻下行开腹探查术,术中见:右卵巢实性肿物15.0cm×10.0cm×9.0cm大小,充血,张力大,右卵巢固有韧带及骨盆漏斗韧带粗4cm,上延至膈下,腹膜后肿大淋巴结呈串珠样生长,固定于腹主动脉、腔静脉,血性腹水伴凝块约500ml,右输卵管增粗,炎症改变。左卵巢囊肿5cm×6cm×5cm大小,子宫常大,与肿物粘连,左输卵管正常。分离各组织间粘连,分离过程中瘤组织膜破裂,多量鲜血,取瘤组织约2cm×2cm送冷冻,完整核除左卵巢囊肿,组织送冷冻病理两次,会诊后回报考虑交界性或低度恶性性索间质肿瘤,待石蜡除外生殖细胞肿瘤,低分化癌;台上经外科会诊认为:腹膜后广泛转移,无法手术切除,向家属交代病情,待石蜡病理结果二次手术后关腹。术后病理镜下所见:瘤细胞较大,胞质较丰富,核仁明显,呈弥漫排列。免疫组化:CD117(-)、PLAP(-)、CK(-)、VIM(-)、CD20(-)、Bcl-6(-)、CD10(-)、CD3(散在+)、MUM-1(+)、Ki67(约60%+)、粒酶B(-)、CD30(+)、LCA(+)、Inhibin(-)、ALK(-)、CD56(-)、CD79(-),EMA(-),PAX-5(-)。术后病理诊断为:考虑右卵巢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与病理诊断不完全相符,建议进一步院外病理会诊。
1.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具有典型性,发病率较低,多被误诊,确诊只能通过病理诊断。
2.卵巢受累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十分少见,至今仅有个别文献报道,关于其治疗是否需要手术尚无一致的看法,一般认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虽然属于高度恶性的肿瘤,但经有效化疗后,其5年生存率可达70%。但手术如能切除部分肿物,则有减少肿瘤负荷量的效果并能获得病理诊断结果。
3.卵巢原发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样,一般以盆腔包块多见,且为首发症状,当患者年轻、双侧卵巢受侵犯时应考虑此诊断。发病年龄在20~65岁,中年居多,多为30~40岁,已有发生于儿童的报道。
4.关于卵巢原发恶性淋巴瘤的报道目前为数不多,仅见个案,对其诊断与治疗有待进一步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