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GTD)是一组来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疾病,其主要是由于滋养细胞的异常增生,或超出正常范围侵入子宫肌层,转移至其他脏器引起组织破坏的疾病。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临床上较为多见,且多发生于育龄期的妇女。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有研究证明,其发生与年龄、种族、细胞遗传等有相关性。其发病率各地区有一定差异,如葡萄胎在日本的发生率(2.0%)大约比北美或欧洲(0.6%~1.0%)高3倍,我国发病率是0.8%~1.0%。有关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比较明确和一致的结果是年龄越大,危险性越高,Parazzini等报道,35岁以上妇女妊娠,完全性葡萄胎(CM)发生率较年轻者增加2倍,40岁以上妊娠增加7.5倍,这可能与高龄孕妇异常胚卵率增加有关。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根据组织学可分为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及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其中葡萄胎属良性病变,而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及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统称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属于恶性病变。葡萄胎又称为水泡状胎块,是一个妊娠,其绒毛变成水泡状及滋养层的成分有增生,包括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又称为破坏性绒毛膜腺瘤,是指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至子宫以外,因具有恶性肿瘤行为而有较大的破坏性。绒毛膜癌为浸润性,往往是广泛转移的肿瘤,其由恶性滋养层细胞组成,而没有水泡状绒毛。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很少见,它是一种起源于中间型滋养细胞的罕见肿瘤,过去曾被称为滋养细胞假瘤、不典型绒毛膜癌、绒毛膜上皮病、合胞体瘤或不典型绒毛膜上皮瘤等,它们常是足月妊娠后存留下来的。
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或静息性滋养细胞疾病一般见于两种情况,一种是前次妊娠遗留零星的正常的滋养细胞或滋养细胞肿瘤化疗后残留的滋养细胞,另一种是滋养叶组织或滋养细胞疾病。美国HCG鉴定服务中心研究的93例静息期滋养细胞疾病中有20例(22%)发展为侵袭性疾病,这部分患者大多有滋养细胞肿瘤病史,Sebire等最近的一项研究提示,静息期滋养细胞疾病前发生的自然流产可能都是流产的葡萄胎。因此,葡萄胎可能是静息期滋养细胞疾病的根源。
患者31岁,于2010年10月9日于外院因“胚胎停止发育”行人工流产术,术后未取病理,术后出现阴道流血半个月,流血少于月经量,血自止。术后月经来潮正常,患者定期复查血HCG,开始下降良好,后血HCG持续升高(图1),遂于我院2010年12月08日行宫腔镜下刮宫术,术中病理大体所见:宫内容物、碎组织一堆1. 5cm。镜下所见:内膜腺体迂曲,分泌期改变,间质中见片状出血区。病理诊断:宫腔内残留。出院后定期复查血HCG,血HCG呈下降趋势,但下降不理想,持续在36~69mIU/ml(图2),遂于2011年02月11日再次入我院治疗,复查盆腔超声未及明显异常,头、肺部CT均未及明显异常,遂用MTX 85mg肌内注射治疗,出院后复查血HCG下降仍不理想,持续在42~62mIU/ml(图3),鉴于患者持续5个月HCG仍未降至正常,诊断为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或静息性滋养细胞疾病,为求化疗,于2011年03月16日再次入我院治疗。
患者首次入院查体:体温36. 3℃,脉搏70次/分,血压102/69mmHg,呼吸16次/分,神志清楚,无贫血貌,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平软,全腹部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5次/分,双下肢无水肿,四肢活动良好。
图1 人流术后复查血HCG

图2 清宫术后复查血HCG

图3 注射MTX后复查血HCG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畅,黏膜无充血。宫颈常大,轻度糜烂,已婚未产型,子宫后倾位,稍大,质中,无压痛,活动度可,双附件区未及明确异常。
辅助检查:
头部MRI、肺部CT、盆腔超声、胸片等均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余后入院查体基本同前。
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手术及外伤史。孕1产0,人工流产1次。
对于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有多种化疗方案,如MTX、Act-D、5-FU单药或联合化疗。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无化疗禁忌,使用5-FU 28mg/(kg·d),共8日单药化疗,动态监测血HCG,若HCG下降良好,巩固一个疗程化疗,若HCG下降不佳,改用联合化疗。患者化疗后15天后再次入院化疗,复查超声提示双附件区囊肿,血HCG为72.49mIU/ml,鉴于已行5-FU单药化疗,血HCG未下降,双附件区囊肿考虑黄素化囊肿,未予特殊治疗,再次入院后用5-FU及更生霉素联合化疗。使用5-FU前4日1500mg,后4日1250mg+更生霉素0.4mg方案化疗。化疗期间间断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给予对症处理。患者联合化疗后,血HCG降至正常,再次行联合化疗巩固化疗后持续监测血HCG,进行随访,血HCG未再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