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癌可以分为原发性阴道癌和继发性阴道癌两种,原发性阴道癌极为罕见,约占妇科恶性肿瘤2%左右。阴道鳞状上皮癌占多数,为阴道恶性肿瘤的93%,发病年龄高峰在50~70岁,60岁以上者占半数。阴道癌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慢性刺激、盆腔放射、病毒感染、免疫抑制及雌激素缺乏有关。组织学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占90%以上,腺癌次之。
阴道癌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流血和异常阴道分泌物。阴道上皮内肿瘤或早期浸润癌可无明显的症状,或仅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和接触性出血。随着病程的发展,阴道癌灶的增大、坏死,可出现阴道排恶臭液、无痛性阴道出血。当肿瘤向周围器官和组织扩散时,可出现相应的症状。累及尿道或膀胱可出现尿频、尿急、血尿和排尿困难;累及直肠可出现排便困难或里急后重;阴道旁、主韧带、宫骶韧带受侵犯时,可出现腰骶部的疼痛等。
原发性阴道癌的诊断不难,详询病史,仔细检查,一般可以得到正确诊断。对原因不明的阴道流血或异常分泌物,在做妇科检查时宜仔细地进行阴道视诊、触诊,对可疑患者可行阴道细胞学涂片或阴道镜检查协助诊断。对于阴道壁上出现的硬而固定的溃疡或菜花状物,经病理证实即可确立诊断。
阴道癌的治疗应依据临床分期、病灶大小和位置、以往治疗史等综合考虑。目前阴道癌的治疗手段主要依靠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
病例介绍
患者60岁,于2008年3月6日因外院诊断为阴道癌Ⅰ期合并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Ⅲ级要求手术治疗入院。血压185/115mmHg,空腹血糖11mmol/ L。患者自述绝经10年后阴道不规则流血一个月。
妇科查体:外阴正常,阴道畅,黏膜薄。于阴道左后壁上1/3处可见一3cm×3cm菜花样肿物,粉红色,质脆,部分呈坏死样改变,触之易出血。上极累及阴道穹隆及宫颈后壁与阴道穹隆相接处。阴道后壁中、下1/3处可见一0.5cm×0.5cm的糜烂灶。宫颈常大,表面Ⅰ°糜烂,无接触性出血。子宫稍小,后倾位,双附件区触诊软。三合诊宫旁组织未触及增厚,无压痛。直肠黏膜光滑,未触及肿块,指套无血染。
辅助检查:
病理:外院组织切片于我院病理会诊结果回报为阴道壁鳞状细胞癌。
盆腔增强CT:宫底部肿物,子宫肌瘤可能性大。阴道壁占位,恶性可能性大。
宫颈TCT:未见异常。
入院诊断:1.阴道癌Ⅰa期;2.慢性宫颈炎;3. 2型糖尿病;4.高血压病Ⅲ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