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低分子肝素常常用于血栓栓塞性事件的预防,尤其是对于肺栓塞和卒中急性期的预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已经提示其积极作用,但是应注意的是低分子肝素有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可能性。
患者男,66岁,右利手,因突发头痛,眩晕就诊于门诊。既往曾有高血压病史,发病第二天,患者因自觉右肢无力转入我科。身高154cm,体重47.5kg,体温36.4℃,血压180/100mmHg,心率11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与心包摩擦音,未闻及颈动脉血管杂音。神经系统检查:意识障碍,右侧核间性眼肌麻痹,左侧中枢性面瘫,左侧偏瘫,左侧偏身感觉障碍,NIHSS评分7分。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7.5×109/L,血红蛋白120g/L,血小板计数224×109/L。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凝血酶原时间,INR比值,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血浆蛋白C、蛋白S以及抗纤维蛋白酶正常;IgG抗体升高,抗核抗体、抗DNA抗体、狼疮抗凝物和抗-β2GPI抗体阴性,颈动脉超声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提示正常窦性心律;1.5T的核磁提示右侧小脑、脑桥DWI高信号;MRA提示右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闭塞,脑血管造影提示右侧椎动脉于小脑后下动脉分支之后开始闭塞,基底动脉远端闭塞。诊断为脑梗死,基底动脉闭塞。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但是发病第3日开始患者症状加重,NIHSS评分11分。DWI提示右侧中脑新发梗死灶,为了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于是停用阿司匹林,开始使用肝素抗凝治疗(10000IU/d)。在接下来的治疗中,患者的病情稳定,症状未再加重。因为静脉超声检查和经食管超声心动过图以及24小时心电图的检查结果未见异常,于是第7天停用肝素。
发病12天,康复治疗后突发呼吸困难。实验室检查提示D-二聚体升高(20μg/ml,正常<0.5μg/ml),血小板计数降低(165×109/L)。动脉血气分析提示未吸氧状态下(PaO2 51.1mmHg,PaCO2 33.5mmHg),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提示心房、右心室扩张,尽管静脉超声未能提示深静脉血栓,但是肺动脉造影提示双侧肺动脉栓子形成。肺栓塞的诊断成立,开始重新使用肝素抗凝治疗。第17天使用增强多排CT评估肺栓塞,提示右心室、双侧肺动脉血栓形成。尽管普通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未见明显异常,但是增强对比后可见右心室附壁血栓。患者血小板计数减少至27×109/L;该患者被考虑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同时停用肝素,改用阿加曲班1μg/(kg·min)。并且根据APTT调整其剂量,将APTT调整至正常值的1.5~2倍。第21天,患者血小板计数上升至245×109/L,呼吸困难开始改善。第28天,将阿加曲班改为华法林,第30天,增强对比经胸壁超声心动图和第32天增强多排CT未能提示右心室血栓。最终用GTI-PF4酶联吸附免疫监测的肝素抗体阳性,所以最终诊断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2个月后患者被转入一家康复医院进行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