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
主诉 男性,50岁,陕西农民。主因“间断进食鲠噎感8年”于2012年3月19日入院。
现病史 患者于8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间断进食时鲠噎感,无低热、消瘦,无恶心、呕吐,未到医院诊治。6个月前于当地医院就诊,胃镜示“贲门失弛缓症”并行贲门扩张术,手术效果不佳,术后患者仍有进食固体食物鲠噎感,未诉其他不适。15天前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胃镜活检病理示食管下段扁平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癌变。为进一步诊治,以“食管癌、贲门失弛症”收入院。患者无胸骨后疼痛、恶心、呕吐、呕血、声音嘶哑等其他症状。精神状态、体力情况、睡眠情况好。体重无明显变化,二便正常。
既往史 否认肝炎、结合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
家族史 否认肿瘤及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神清,精神可。无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肿大。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5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心包摩擦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8.72×109/L,红细胞计数3.48×1012/L,血红蛋白111g/L,血细胞比容33.9%,平均红细胞体积97.4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31.9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27g/L,血小板计数106×109/L。尿常规、凝血功能未见异常。生化检查:ALT 36U/L,AST 25U/L,总蛋白68g/L,清蛋白43g/L,肌酐83μmol/L,尿酸263mmol/L,尿素氮7.21mmol/L,葡萄糖6.1mmol/L,钙2.11mmol/L,磷1.08mmol/L,钾4.2mmol/L,钠138.0mmol/L,氯103.1mmol/L。
心电图:心率41次/分,余未见异常。X线胸片:右肺尖硬结灶可能,左上纵隔稍宽,必要时行CT检查。复核外院胃镜病理标本(3月20日):食管壁显著增厚,扁平上皮过度及角化不全。
超声心动图(3月21日):左心房后可见一个大小约3.0cm×4.3cm的中等偏低不均质回声(图1);除可见少量三尖瓣反流外,心脏结构、功能未见异常;左心室射血分数63%。结论:左心房后异常回声,不除外食管扩张或占位性病变。
上消化道造影:贲门口狭窄并上游食管扩张,考虑贲门失迟缓;贲门口宽0.4~0.7cm,钡剂通过不畅、滞留,可见“鸟嘴征”;食管全程扩张,内径5~7cm,管壁尚光滑、蠕动欠佳(图2)。
胃镜(3月22日):贲门狭窄,内径可通过。胃镜病理(3月26日):距门齿35~37cm处黏膜组织被覆扁平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伴黏膜组织慢性炎;淋巴组织增生,淋巴滤泡形成。
入院诊断 食管癌,贲门失弛缓症。
出院诊断
贲门失弛缓症,贲门切除术后。

图1 入院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后占位性病变

图2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发现钡剂通过不畅、滞留,呈“鸟嘴征”
4月1日,先行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术,设55次/分起搏心率。之后行“食管下段切除、食管下段-胃吻合术”。术中所见:食管中下段增厚、扩张,最大内径约7cm;食管下端管壁增厚、狭窄,粘连明显;距贲门不远处近侧食管内黏膜切开后,局部黏膜稍增厚、发红,并隆起;食管中段、下段无显著淋巴结肿大,胃左动脉旁未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术后,患者症状消失,复查超声心动图无异常发现。术后病理报告(4月10日):食管周径2.5~5.5cm,壁厚0.8cm。食管下段:壁显著增厚,扁平上皮存在角化过度、角化不全,伴明显增生;黏膜固有层及黏膜下层纤维化,食管腺减少或消失,内环肌增生、肥厚,肌间神经丛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神经丛数目减少,未见神经节细胞;黏膜鳞柱交界处可见糜烂(图3)。结论:符合食管失弛缓症病理改变;胃黏膜慢性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图3 术后病理示鳞状上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黏膜固有层、黏膜下层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