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站长统计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青少年女性,反复发热伴胸闷、气短
病例 青少年女性,反复发热伴胸闷、气短
作者
方理刚;曾勇;方全
案例诊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冠状动脉血管炎;心肌病变
病例摘要

主诉 女性,16岁。主因“反复发热4年,活动后胸闷、气短7个月”入院。

现病史 患者于4年前因淋巴结肿大、发热、寒战,外院行淋巴结活检诊断为“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开始泼尼松治疗(20mg/次、3次/日,约2个月后减量停用),患者体温降至正常,淋巴结肿大消失。2年半前患者再次发热,抗生素治疗无效,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8~4.5)×109/L,加用激素泼尼松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回升,体温降至正常。当泼尼松减量至5mg/d后再次高热,伴严重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降低,最低至30×109/L,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抗核抗体(ANA)NC型1∶80,抗双链DNA(ds-DNA)、抗心磷脂抗体为阴性,盐水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抗ENA)、抗Sm抗体、抗核RNP(抗nRNP)、抗SSA均阳性,狼疮抗凝物(4+),β2糖蛋白1 IgM 26.0U/ ml。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可能性大”,再次给予足量口服激素治疗,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计数逐渐恢复正常,体温降低,激素逐渐减量至1年前停用。患者7个月前出现活动耐量降低,快走后觉胸闷、憋气。5个月前突发夜间不能平卧,伴刺激性干咳,此后体力明显下降,爬二楼即感呼吸困难。否认胸痛、口干、眼干、口腔溃疡、脱发、光过敏、关节痛等。患者前2年间多次查超声心动图:左心正常大小,左心室射血分数59%~64%;近6个月间复查超声心动图:左心室扩大,61~64mm,左心室射血分数27%~45%。曾诊断“扩张型心肌病”,经利尿等治疗后症状缓解。3个月前再次开始口服泼尼松60mg/日,此后激素缓慢减量,患者体力有所恢复,可爬3~4层楼。

既往史 8年前因出现高热伴双侧颈部、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以及双侧颧部、足趾部位多发红色皮疹,外院行颈部淋巴结活检,诊断“淋巴结结核”,接受抗结核治疗18个月。否认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病史。

个人史 否认烟、酒嗜好。月经史无特殊。

家族史 否认早发冠心病及心肌病家族史。

体格检查 体温36.8℃,呼吸20次/分,血压145/88mmHg。神清,精神可。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62次/分,心律齐,二尖瓣区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不肿。双侧桡动脉搏动对称,颈部、锁骨下、髂部、脐周未闻及血管杂音。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4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9.1%,血红蛋白158g/L,血小板计数260×109/L。血涂片、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便常规+潜血未见异常。生化检查:丙氨酸转氨酶10U/L,总胆红素8.2mmol/L,尿素氮4.78mmol/L,肌酐88μmol/L,K+3.8mmol/L,Na+140mmol/L,氯107mmol/L,甘油三酯0.53mmol/L,胆固醇3.1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62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28mmol/L,载脂蛋白 A1 1.21g/L,载脂蛋白 B 0.42g/L,高敏 C反应蛋白 0.69mg/L,空腹血糖3.8mmol/L。C反应蛋白4.1mg/L,红细胞沉降率2mm/h,纤维蛋白原1.84g/L。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Ⅰ未见异常。

补体、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未见异常。EB病毒抗体均升高:IgA/VCA 0.426U/ml,IgG/VCA 0.848U/ml,IgM/VCA 0.688U/ml。EB病毒DNA<10×109/L,巨细胞病毒IgG(+)、单纯疱疹病毒1 IgG(+),单纯疱疹病毒2 IgG、巨细胞病毒(CMV)IgM、单纯疱疹病毒IgM均为阴性。ANA、抗ds-DNA、抗ENA、ANCA、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均为阴性。动脉血气分析:pH 7.428,PaO292.3mmHg,PaCO235.9mmHg。BNP 84.5pg/ml,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919pg/ml。

6分钟步行试验为475m。心电图:窦性心律,Ⅱ、Ⅲ、aVF、V6~V9导联T波倒置,V8、V9导联病理性Q波 (图1)。血管超声:颈部动脉、锁骨下动脉、髂动脉、肾动脉、腹主动脉未见异常。

图1 入院心电图

Ⅱ、Ⅲ、aVF、V6~V9导联T波倒置,V7、V8、V9导联病理性Q波

超声心动图:左心增大,左心室为著,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6mm,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射血分数36%,双平面法为38%;左心室后壁、下壁基部、侧壁中部变薄且无运动,后间隔基部运动减低,下壁基部室壁瘤形成;二尖瓣前后叶稍增厚,未见赘生物,见中量二尖瓣反流束;少量主动脉瓣、三尖瓣反流;左心室松弛功能降低,建议进一步检查明确冠状动脉受累情况 (图2)。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右冠状动脉优势型,冠状动脉轻度钙化;左主干管壁不规则,管腔狭窄30%~40%,分叉处膨隆;前降支未见明确狭窄,中间支可见狭窄;回旋支远段发出钝缘支后狭窄;右冠状动脉管壁不规则,多发轻度狭窄,左心室后支闭塞可能性大;圆锥支、右心室支起始段可见狭窄;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可见管壁弥漫性增厚、边缘毛糙,局部可见钙化,血管炎性病变不除外。扫描所见范围主动脉未见异常,左心室外侧壁、下壁室壁变薄,强化减低,符合心肌梗死后改变,左心室射血分数25%,心包少量积液。心脏磁共振成像:左心增大,二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左心室外侧壁、下壁侧壁变薄,室壁瘤形成,左心室射血分数25%;心肌灌注显示左心室外侧壁、下壁首过灌注减低,延迟扫描见左心室多发异常强化,考虑心肌缺血坏死改变。

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左主干开口、远段管腔狭窄50%,分叉处瘤样扩张;左前降支开口瘤样扩张,远段弥漫病变,TIMI 3级;左回旋支开口瘤样扩张,发出第一钝缘支后管腔狭窄90%,TIMI 3级;右冠状动脉全程病变、内膜僵硬,TIMI 3级;左心室后支开口呈100%闭塞 (图3)。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可见全程向心性内膜增厚,符合血管炎改变 (图4)。

心内膜心肌活检: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心内膜表面见少量中性粒细胞成团浸润,心肌细胞肥大、间质增生,未见明确肉芽肿样结构及小血管炎症;特殊染色:Masson(+)、PTAH(+)、刚果红(-)。

最终诊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冠状动脉血管炎,心肌病变,心功能Ⅱ级 (NYHA分级)。

治疗经过

针对心功能不全,入院后给予卡维地洛、培哚普利、螺内酯及辅酶Q等治疗。针对原发病治疗,继续目前激素治疗,并缓慢减量,同时加用复方环磷酰胺、羟氯喹及阿司匹林治疗。

图2 超声心动图

A:心尖二腔心切面示下壁基部室壁瘤形成 (箭头所示);B: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示左心室后壁变薄 (箭头所示)

图3 冠状动脉造影

A:左主干开口及远段管状狭窄,分叉处瘤样扩张;B:前降支远段弥漫病变,回旋支在第一钝缘支发出后管状狭窄;C:右冠脉全程弥漫病变、僵硬,TIMI 3级,左心室后支开口100%闭塞。AM:左主干;LAD:左前降支;LCX:左回旋支;RCA:右冠状动脉

图4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示向心性内膜增厚 (箭头所示),符合血管炎改变

病例思考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病例启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中老年男性,间断胸闷、气短 下一篇:病例 女性患者,头晕、乏力伴咳粉红色泡沫痰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