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74岁。主因“间断喘憋10余年,加重2天”入院。
现病史 患者10余年前开始于活动后出现喘憋,伴心悸、胸闷,夜间加重,就诊于外院查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未规律治疗。此后上述症状间断发作。2天前患者喘憋症状加重,伴夜间不能平卧、端坐呼吸,就诊于我院急诊科,X线胸片示心影大、两下肺纹理增粗,考虑心功能不全,心肌酶:CK-MB 2.45ng/ml,肌红蛋白15.4ng/ml,肌钙蛋白Ⅰ0.09ng/ml,NT-proBNP 3326pg/ml。考虑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除外,给予平喘、扩血管、利尿等治疗并收住监护室。
既往史 心房颤动病史25年,未规律治疗。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最高为150/ 90mmHg,未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明确陈旧性脑梗死病史2个月余,无明显后遗症。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2个月余,目前规律接受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15年前因“卵巢肿物”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卵巢囊肿”。否认外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 生于北京,久居本地。否认疫区、疫水、毒物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吸烟、饮酒史。
婚育史 适龄结婚,育2子2女,爱人体健。
月经史 15岁月经初潮,5天/30天,绝经年龄50岁。
家族史 否认家族肿瘤及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36.5℃,脉搏7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40/9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双肺呼吸音粗,未明显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异常隆起,心尖搏动正常,心界向左扩大,心率80次/分,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腹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及肿大,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无水肿。
初步诊断 ①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心界向左扩大,心功能Ⅳ级;③高血压病 (1级,极高危);④陈旧性脑梗死;⑤卵巢囊肿切除术后。
入院后给予利尿、扩血管、抗血小板、调脂治疗。住院期间,患者无诱因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利、抬起困难,急查头颅CT示:脑内多发低密度灶,其中右侧脑室旁梗死灶新发可能。此后患者左侧肢体力弱加重至全瘫,不能抬起。查体:神志嗜睡,呼之可睁眼,言语欠流利,查体欠合作;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灵敏;左侧水平凝视麻痹,左侧偏盲;双侧额纹对称,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左偏。左侧肢体肌张力偏低,左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肢体可见自主活动,右上肢肌力5级,右下肢肌力2级;双侧病理征阳性;左侧偏身痛觉减退;共济运动检查不合作。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12分。考虑“急性脑梗死”,给予静脉滴注依达拉奉、醒脑静,继续口服氯吡格雷,患者症状较前稍好转。
进一步行超声心动图:双心房内径大,以左心房为著,其内见异常占位性病变,大小约48mm×23mm,随心动周期舒张期脱入二尖瓣口,收缩期回到左心房,考虑血栓可能、左心房黏液瘤不除外;双心室不大,室间隔室壁厚度正常,收缩幅度正常低限;主动脉瓣增厚、回声增强、开放不受限,余瓣形态未见异常;心包腔内未探及液性暗区,升主动脉内径宽;多普勒探及少~中量二尖瓣反流,少量三尖瓣、主动脉瓣反流 (图75-1)。
因超声心动图尚不能确诊左心房占位性病变为血栓或黏液瘤,故加用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剂量2.25~3.75mg/日,INR波动在1.2~3.0。请心外科会诊,考虑患者手术指征明确 (如为血栓,行取栓术;如为左心房黏液瘤,行黏液瘤切除术),拟行手术治疗。术前冠脉造影所见:右冠状动脉优势型;左主干正常;左前降支近中段可见明显钙化、弥漫长病变,狭窄50%~75%;左回旋支近段细小、狭窄25%;右冠状动脉近段狭窄50%,中远段内膜不光滑、全程钙化;左心室后支狭窄25%。后转入外科,于外科住院期间复查超声心动图发现左心房占位性病变消失,考虑为积极抗凝治疗后血栓消失 (图75-2),取消手术,出院后继续抗凝治疗。
图75-1 入院超声心动图
A:胸骨旁长轴切面示左心房占位团块,48mm×23mm,舒张期飘向左心室方向,收缩期回到左心房; B:心尖长轴切面示左心房占位团块,45mm×28mm,舒张期飘向左心室方向,收缩期回到左心房
图75-2 抗凝治疗后超声心动图
A:胸骨旁长轴切面未见左心房占位性病变;B:心尖四腔切面未见左心房占位性病变
1.Ryding A.超声心动图学精要.滕一星,吴永全,主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
2.王加恩,王新房,陈汉荣,等.左房占位性病变的超声显像诊断.武汉医学院学报,1984,5: 305-307.
3.陈梦宇.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心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中外医疗,2012,35: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