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70岁。主因“胸痛、胸闷7个月余,加重2个月”于2014年2月19日来我院就诊。
现病史 患者7个月前于重体力活动后出现胸痛、胸闷,呈压榨性,向背部放射,伴气促、咳嗽等不适。2个月前于当地医院行胸部CT示两上肺斑片状实变影、升主动脉增粗、纵隔内见实质性块影 (大小约12cm×9.1cm),拟诊为“两上肺结核,胸主动脉瘤”,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未明显改善。为进一步诊治于我院心胸外科门诊就诊,拟诊为“主动脉夹层待排除”,行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心动图于主动脉、肺动脉外侧发现囊性占位,左右横径9cm,前后径约12cm,包裹升主动脉、肺动脉并压迫致肺动脉管壁塌陷,瘤壁可见附壁血栓约8mm;主动脉根部不增宽,升主动脉内径37mm,主动脉瓣上1.4cm处主动脉管壁见破口约5.5cm,彩色多普勒于瘤体内、破口处探及淤滞的低速血流信号 (图1);主动脉瓣结构、活动未见明显异常,彩色多普勒测及中度主动脉瓣反流。根据阳性发现,疑诊为“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反复追问病史,患者回忆起2012年8月曾从约2m高的建筑物上摔下,受伤后未到医院就诊;此前因随访肺结核所行X线胸片并未提示主动脉异常表现。结合外伤史、超声心动图特点,超声诊断考虑为外伤后升主动脉破裂假性动脉瘤形成可能性大,立即入院进一步诊治。

图1 门诊超声心动图
A:二维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外侧假性动脉瘤,与升主动脉以破口相通 (箭头所示为破口,箭头上方为假性动脉瘤瘤体),瘤壁见附壁血栓;B:彩色多普勒示升主动脉血流通过破口进入假性动脉瘤瘤体,瘤体内淤滞低速血流。LA:左心房;AV:主动脉瓣;AAO:主动脉根部
既往史 2008年于当地医院诊断“肺结核”,给予正规抗结核治疗。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
个人史 否认吸烟或饮酒史。
家族史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家族史。
体格检查 体温37℃,脉搏80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20/82mmHg。神志清,营养好,发育正常,体型匀称,自主体位。颈静脉无怒张。双侧呼吸运动正常、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界无明显扩大,心率80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
诊疗经过 入院后,进一步行胸部CTA:主动脉根部冠状动脉窦口上方破口、假性动脉瘤形成,其最大径约116mm,内见对比剂充盈,主动脉弓、肺动脉主干受压,降主动脉未见明显扩张 (图2)。
临床诊断 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图2 入院后胸部CTA
主动脉根部上方破口、假性动脉瘤形成 (箭头所示为升主动脉与假性动脉瘤交通处破口)
3月4日,手术中探查见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与心包、左侧胸膜粘连紧密,升主动脉后方约5cm×5cm破口,向后、向外突出形成假性动脉瘤,大小约10cm×10cm×15cm,大量陈旧机化附壁血栓;窦管交界处主动脉壁完整,血管不扩张,主动脉瓣瓣叶柔软对合好。遂行升主动脉置换术+主动脉弓半弓替换术。术后即刻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反流减少,为轻度,故未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
术后1周随访超声心动图显示人工血管未见明显异常、轻微主动脉瓣反流。患者恢复良好,无不良并发症,3月12日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