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
男性,54岁。主因“胸憋、气短1个月余,加重7天”于2013年2月16日入院。
现病史 1个月余前患者因心前区憋闷伴气短,近7天症状加重,于2013年1月23日就诊于石店矿务局医院,输液治疗 (具体不详)后症状减轻。此后于盂县人民医院行相关检查考虑“心房肿瘤”。为进一步诊治于我院急诊行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肿物,二、三尖瓣关闭不全”,收入我院心外科住院治疗。发病以来,患者神志清楚,精神、食欲、睡眠尚可。
既往史 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病等传染病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 生于原籍,未到过疫区,无有害、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吸烟30余年,20支/日。否认饮酒史。
婚育史 适龄结婚,2男1女。
家族史 无家族性遗传病、传染病史,无冠心病早发家族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
体格检查 体温36.0℃,脉搏101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神清,精神可。结膜未见苍白、充血,口唇无发绀。伸舌居中,声音无嘶哑。双肺呼吸音可,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正常;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旁0.5cm,可触及震颤,未及心包摩擦感;心率101次/分,律齐,心前区可闻及4/6级连续性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双下肢轻度水肿。
诊治过程 入院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右心房内可见一实性等低回声占位,大小5.4cm×4.9cm,形态欠规则,位置固定;主动脉瓣过瓣速度血流加快,Vmax2.43m/s,压差30mmHg;心包腔内可见少量液性无回声区,后心包腔液深0.5cm,前心包液深0.3cm(图1A、1B)。考虑:①右心房内实性肿物;②主动脉瓣过瓣血流速度加快;③少量心包积液。为明确肿物具体情况、完善术前检查,进一步行心脏增强CT:主动脉根部局限性向右侧膨出 (图2),大小约4.73cm×5.53cm,边缘光整,内部密度不均,周边伴钙化,伴低密度充盈缺损,邻近上腔静脉受压变扁;右心房内部密度均匀,未见异常密度影,呈受压性改变。

图1 超声心动图
A:入院时,二维心尖四腔切面示右心房内可见实性肿物;B:入院时,连续多普勒示主动脉过瓣血流速度2.41m/s;C:入院约2周,心尖四腔切面示主动脉无冠窦瘤样扩张并突入右心房,瘤内等高回声充填;D:入院约2周,大动脉短轴切面示主动脉无冠窦瘤样扩张并突入右心房,瘤内等高回声充填;E:入院约2周,大动脉短轴切面示瘤颈部可见来源于主动脉的血流信号;F:术后,彩色多普勒大动脉短轴切面示右冠窦可见补片样声,局部无分流;G:术后,心尖四腔切面示少量心包积液。LA:左心房;LV:左心室;RA:右心房;RV:右心室;M:肿物

图2 入院心脏增强CT
A:增强扫描示主动脉根部局限性向右侧膨出;B:三维重建示主动脉根部瘤样结构
初步诊断 主动脉根部动脉瘤形成,不除外主动脉窦瘤可能。
出院诊断
主动脉窦瘤,主动脉窦瘤瘤体血栓,心包积液(少量)。
2月22日,行主动脉窦瘤修补术+窦瘤内血栓清除术。常规消毒,正中开胸,切开心包,可见大量淡黄色心包积液,悬吊心包。主动脉插管22号,右心房下腔静脉缝荷包插管34号,右心房下腔静脉缝荷包插管36号。主动脉根部置冷灌针,肝素化,降温至31℃,并行体外循环,阻断升主动脉。切开右心房,见右心房圆形肿物5.9cm× 5.9cm(图3),中间有孔,宽约0.8cm,冷灌Thomas液后可见大量Thomas液由主动脉窦瘤瘤体中心流出,堵住瘤体中孔后冷灌液由冠状静脉窦回流好。切开瘤体,可见褐色血栓填充,清除血栓,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右心房及瘤体,可见主动脉窦部缺口宽约1.2cm× 1.0cm,间断褥式带垫片缝合8针,用相应大小涤纶补片缝合主动脉窦部缺口。切除部分瘤体,连续缝合主动脉瘤壁、右心房切口。头低位,开升主动脉、排气,并复温至37℃,心脏自动复搏,窦性心律。逐一拔管,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止血胶涂于心脏切口,严密电灼止血,置心包、纵隔引流管,逐层关胸。调整心率,血压平稳,带气管插管,送患者至重症监护病房。

图3 术中切开右心房,见右心房圆形肿物
2月28日,病理报告:瘤壁切除标本为不整形片状组织两块,总体积约4cm×2cm× 0.3cm;血栓切除标本为灰黄、暗褐色破碎组织一堆,总体积约6.5cm×5cm×3cm,质略脆。病理诊断:主动脉窦瘤壁内膜增厚伴黏液变性,中膜纤维组织增生、玻璃样变伴钙化,中膜及心肌间可见血栓组织部分心肌纤维变性;血栓标本伴小灶钙化、胆固醇结晶形成。当日患者转回普通病房,病情平稳,精神、食欲、睡眠尚可;查体:体温36.4℃,心率86次/分,律齐,心前区杂音消失,腹部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患者术后伤口愈合好。
3月1日,复查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窦瘤修补术后,右冠窦可见补片样回声,局部无分流;心包腔少量积液 (图1F、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