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59岁。主因“阵发性心前区不适5年伴晕厥两次”于2008年9月4日入院。
现病史 患者于5年出现阵发性心前区不适,伴心悸、气促,偶有心前区针刺样疼痛,曾晕厥2次,每次持续约5分钟。当地医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给予美托洛尔、卡托普利等药物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
家族史 否认冠心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家族遗传史。
体格检查 神清,发育良好。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0次/分,律齐,心尖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心电图:左前分支阻滞。24小时动态心电图 (Holter):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X线胸片:两肺野清晰,心影增大,以左心室大为主,心胸比约62%。
经胸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左心室内径增大,室间隔收缩活动减弱,尤以前间隔为甚,左心室射血分数50%;左心室乳头肌向后移位,二尖瓣无增厚、开放幅度偏小、关闭点下移,彩色多普勒测及中度二尖瓣反流;右冠状动脉动脉明显增粗,起始部内径约10mm,彩色、脉冲多普勒于室间隔和右心室游离壁心肌内探及“星点状”以舒张期为主的双期异常血流,连续多普勒估测峰值流速1.7m/s,右心室游离壁近心尖部疑似两处3~4mm小漏口;左冠窦内似见左冠状动脉开口、起始部内径约5mm(图1)。结论: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可能;左心室壁节段性收缩活动异常;乳头肌功能紊乱伴中度二尖瓣反流。

图1 超声心动图
A:胸骨旁大血管短轴示右冠状动脉起始部内径明显增宽 (白箭头所示),左冠窦处疑似左冠状动脉开口 (黑箭头所示);B:心尖四腔切面彩色多普勒示后间隔、右室心尖部“星点状”异常血流(箭头所示);C:胸骨旁肺动脉长轴切面显示肺动脉总干外后壁见一管道样结构 (箭头所示);D:胸骨旁肺动脉长轴切面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自该管道进入肺动脉 (箭头所示)
初步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
确诊经过 入院后给予扩血管、抗心律失常等药物治疗,患者症状有所改善,因临床表现与超声结论不符合,故复查超声心动图:肺动脉总干外后壁(距肺动脉瓣环约11mm处)见一管道样结构、内径约9mm,彩色多普勒探及血流自该管道进入肺动脉内,脉冲多普勒显示为双期湍流频谱,连续多普勒估测舒张期峰值流速0.59m/s;左冠窦内未见明确冠状动脉开口。修正超声诊断: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可能大。冠脉CT、心血管造影均发现冠状动脉解剖分布呈右优势型;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开口于肺动脉,前降支、回旋支增粗迂曲、管腔通畅、管壁光滑;右冠状动脉增粗迂曲,远侧血管显影良好,右冠状动脉与左冠状动脉交通支开放(图2、3)。

图2 三维心脏CT重建
左冠状动脉开口于肺动脉,右冠状动脉明显增粗且与左冠状动脉间交通支开放

图3 逆行主动脉根部造影
右冠状动脉、远端侧支显影浓密,左冠状动脉显影淡疏,显像顺序依次为主动脉根部、右冠状动脉、侧支血管、左冠状动脉、肺动脉
修正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经心脏外科会诊,决定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左乳内动脉与左冠状动脉主干旁路移植)、二尖瓣成形(置入二尖瓣成形环)术,同时关闭左冠状动脉于肺动脉内的异常开口。外科术中发现: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左冠状动脉开口于肺动脉总干后外侧,开口距肺动脉瓣环约10mm,二尖瓣环扩大。
术后3年随访:患者原有症状改善、未再发晕厥现象,活动能力有所提高;超声心动图示肺动脉内异常血流消失,轻微二尖瓣反流,左心室内径较术前减小,但未至正常范围,室间隔收缩活动减弱持续存在,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