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17岁,广东省阳江人。
病史
主诉
双下肢疼痛1月余,大小便困难半月,下肢无力2天。
现病史
患者于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大腿疼痛,呈持续性钝痛,活动后加重,随后其双侧肩关节及胸骨也有疼痛,伴有发热,以每天下午明显,最高可达39℃,发热可自行消退,在外院曾诊断为“椎间盘突出”,治疗后疼痛症状无好转。曾在我院门诊就诊,查心酶组合示LDH明显增高,考虑为“多发性肌炎”。患者10多天前开始出现双下肢麻木感,由足底向上发展,2天前出现胸背部束带感,同时出现右下肢无力,但扶墙可行走,1天前左下肢亦出现无力,完全不能行走,自觉说话费力,无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起病以来,体重下降约5kg,半个月以来未排大便,小便排出困难。
既往史
既往身体健康,无肝炎、结核病史。
过敏史
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月经婚育史
初潮12岁,周期(5~7)/(28~30)天,LMP:2008-7-7,色暗红,量中等,无痛经;未婚未育。
个人史
无特殊,不抽烟,不喝酒。
家族史
家族中未发现有类似疾病患者及特殊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
体温36.2℃,脉搏90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75/50mmHg。发育正常,神志清楚,精神尚可,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头颅大小、形状正常,睑结膜稍苍白,口鼻未见异常,咽充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颈软,颈静脉无怒张。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腹部无膨隆,无触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存在。全身皮肤无皮疹,无皮下出血点,脊柱、四肢无畸形,无口唇、肢端发绀,无杵状指及水肿。
专科情况
精神智能状态
精神、意识、智力、行为及语言内容无异常。
脑神经
嗅觉及视力粗测无异常,视野无缺损,眼底乳头边界清,动静脉比例约2∶3;双眼睑无下垂,眼裂对称,双眼球各向活动自如,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对光反射灵敏;面部感觉对称存在,咀嚼有力,角膜反射存在;能闭目、鼓腮、露齿,双侧鼻唇沟对称,口角无偏歪;听力粗测及音叉试验无异常;言语清晰,饮水无呛咳,咽后壁肌肉无萎缩,软腭提升对称有力,悬雍垂居中,咽后壁感觉对称存在,双侧咽反射灵敏;双侧转颈、耸肩自如;伸舌居中,舌肌无萎缩及震颤。
运动系统
四肢肌肉无萎缩及假性肥大;肌张力正常;双上肢肌力5级,左下肢肌力2级,右下肢肌力3级;双上肢指鼻试验准确;未见不自主运动;不能行走。
感觉系统
T4以下痛触觉减弱,右侧减退较明显,双下肢关节位置觉减退。
反射
双侧上、中、下腹壁反射消失;双上肢腱反射减弱;左膝反射减弱,右膝反射、双侧踝反射消失。
病理反射
双侧Babinski征、Chaddock征、Pussep征均阳性。
脑膜刺激征
颈无抵抗,Brudzinski征阴性,双侧Kernig征阳性。
自主神经系统
排便困难,皮肤、毛发、指(趾)甲营养稍差,T4以下出汗减少。
其他
双侧Lasegue征阳性,Lhermitte征阴性。
辅助检查(入院前)
实验室检查
心酶组合:LDH 2896U/L(升高明显),余正常。
入院诊断
定位:胸段脊髓(T4水平,脊髓不完全横贯性损害),颈、胸、腰、骶神经根。
定性:炎症?占位?
初步诊断:双下肢无力查因:脊髓神经根炎?脊髓压迫症?
辅助检查(入院后)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2008-7-21)白细胞12.31×1099/L,中性分叶粒细胞6.92×10/L,淋巴细胞3.35×10/L,单核细胞1.89×10/L,红细胞3.08×10/L,血红蛋白82g/L,红细胞压积0.247,平均红细胞体积80.2fl,余未见异常。
血常规
(2008-7-24)单核细胞0.75×109/L,红细胞2.79×1012/L,血红蛋白73g/L,红细胞压积0.225,平均红细胞体积80.6fl,余未见异常。
血常规
(2008-7-27)淋巴细胞3.43×109/L,单核细胞0.72×109/L,红细胞2.53×1012/L,血红蛋白69g/L,红细胞压积0.196,平均红细胞体积77.4fl,余未见异常。
血常规
(2008-7-29)红细胞2.49×1012/L,血红蛋白69g/L,红细胞压积0.202,平均红细胞体积81.1fl,余未见异常。
血常规
(2008-7-31)红细胞2.39×1012/L,血红蛋白62g/L,红细胞压积0.189,平均红细胞体积79.1fl,MCH25.9pg,血小板85×109/L,余未见异常。
血常规
(2008-8-1)白细胞3.50×109/L,淋巴细胞0.83×109/L,红细胞2.71×1012/L,血红蛋白76g/L,红细胞压积0.215,平均红细胞体积79.3fl,血小板61×109/L,余未见异常。
贫血组合Ⅲ
叶酸15.20μg/L,维生素B12 3513.00μg/L,铁蛋白>2000.00μg/L。
贫血组合Ⅱ
血清铁7.00μmol/L,血清铁蛋白(比浊法)674μg/L,转铁蛋白(比浊法)1.3g/L,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1.6mg/L。
血沉
(2008-7-21)99mm/h。
风湿组合ⅠC
反应蛋白108mg/L,淀粉样蛋白482mg/L,ASO,类风湿因子,抗DNA酶B均正常。
风湿组合Ⅱ
抗SSA,抗SSB,抗SM,抗JO-1,抗RNP,抗SCL-70,着丝点抗体均阴性。
抗磷脂组合及ANCA组合均为阴性。
脑脊液检查 (2008-7-24)
常规

生化:脑脊液蛋白6767.90mg/L,脑脊液糖、脑脊液氯未见异常。
蛋白组合

续表

脑脊液找菌:未找到细菌、隐球菌、抗酸菌。
脑脊液PPD-IgG:阴性
相应血蛋白组合

骨髓穿刺涂片检查
(2008-7-28)
骨髓片特征(图1):
(1)骨髓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增生尚活跃;
(3)粒系占22%,比例减低,可见中毒颗粒;
(4)红系受抑制;
(5)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形态大致正常;

图1 骨髓穿刺涂片
(6)分类不明细胞占72%,其胞体大小不等,胞浆少,偏蓝色,无颗粒,见空泡,胞核不规则,染色质粗糙紧密,核仁1~3个,疑似淋巴瘤细胞;
(7)未见巨核细胞,血小板少;
(8)未见寄生虫和转移癌细胞。
血片特征:
(1)血片白细胞数正常范围,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形态大致正常;
(2)部分成熟红细胞成缗钱状改变;
(3)血小板少;
(4)未见寄生虫。
血细胞化学染色:NAP(-),POX(-)。
意见:急性白血病骨髓象(淋巴瘤细胞白血病可能性大)
骨髓活检
(1)(左髂前上棘)送检髓核长1.2cm一个,全埋制片。
镜下:骨髓腔内组织严重挤压变形,可见轻度异型细胞,但难以确定细胞类型。
(2)(右髂前上棘)送检髓核长0.7cm一个,全埋制片。
镜下:骨髓腔内见片状分布异型细胞,胞体大,核大,部分核呈圆或椭圆形,部分核不规则,核膜清晰,核仁明显,病理性核分裂多见;病变符合骨髓恶性肿瘤。
骨髓BCR/ABL融合基因检测
计数200个间期细胞,BCR/ABL阳性细胞占0%,因此检验结果为阴性。
白血病免疫分型
CD19 74.1%;
CD10 74.5%;
CD22 66.6%;
CD20 76.6%;
HLA-DR 78.7%。
影像学检查
胸部正侧位片+透视
(2008-7-23)心肺膈未见异常。
腹部B超
(2008-7-28)肝脏大小正常,肝内胆管回声增粗,胆泥形成;胆管,脾脏,胰腺,双肾,膀胱,双输尿管超声检查未见异常。
胸椎MR平扫及增强扫描
(2008-7-28)下段颈椎和胸椎多个椎体内见斑、点状异常信号,以稍长T1,长T2信号为主,部分呈短T1信号改变,椎体形态尚规则,椎间隙未见狭窄,椎间盘信号尚无改变;胸段脊髓信号不均匀,蛛网膜下腔内异常信号,脊髓周围被软组织肿块环形包绕,并沿着椎间孔生长,部分通过椎间孔突入椎旁间隙,脊髓受压明显,变形变细;椎体旁见梭形软组织肿块,与椎体分界清楚,增强扫描见椎体内、脊髓周围及椎旁软组织轻度不均一异常强化(图2)。

图2 胸椎MR平扫及增强扫描
下颈段及胸段脊柱多个椎体,脊髓周围软组织肿块包绕,双侧椎旁软组织肿块
双侧胸腔内见胸水,胸膜见多个小结节样影(图3)。

图3 胸部MR平扫及增强扫描
胸膜多发结节,双侧胸腔少量胸水
影像诊断:
(1)下颈段及胸段脊柱多个椎体,脊髓周围软组织肿块包绕,双侧椎旁软组织肿块,胸膜多发结节,考虑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或淋巴瘤)的可能性大。
(2)双侧胸腔少量胸水。
患者转到血液科后立刻接受VMCP方案化疗(Vincristine,长春新碱,每周一次2mg,;Mitoxantrone,米托蒽醌,10mg/d,连用3天;Isophosphamide,异环磷酰胺,2g/d,连用2~4天;Prednisone,强的松,40~60mg/d,连用2周),数日后又转到我校肿瘤中心医院,同时接受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