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67岁,广东省惠州市人。
病史
主诉
双下肢无力、少尿4天。
现病史
患者于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症状渐进性加重,随后出现双下肢完全瘫痪,大小便困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脊髓炎”,治疗后无好转,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经对症支持治疗,病情好转。起病以来,患者无发热、意识障碍,无头痛、头晕、呕吐,无胸痛、腹痛及腰骶部疼痛,诉纳差、腹胀,便秘,小便量少,每日约400ml。
既往史
发现高血压1年,间断服用尼群地平片10mg,每日两次,否认糖尿病、肾炎、结核、肝炎等病史,无外伤及手术史。
过敏史
无食物或药物过敏史。
婚育史
已婚育,配偶及子女健在。
个人史
无特殊,平时少量吸烟、饮酒。
家族史
家族中未发现有类似疾病患者及特殊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
体温36.4℃,脉搏8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1/71mmHg。肥胖体型,神清,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出现散在粟粒样大小的出血点,尤以胸腹部明显。颈软,胸廓对称,呼吸运动平稳,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率82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肿大,肠鸣音1~2次/分。脊柱、四肢无畸形,肛门、外生殖器未见异常。
专科情况
精神智能状态
言语清晰,精神、意识、智力、行为及语言内容无异常。
脑神经
自述嗅觉及视力无异常,视野手试法检查无缺损,双眼底视乳头边缘清,A∶V=2∶3,动脉反光正常,未见动静脉压迹,视网膜未见出血、渗出。眼裂无增大或变窄,双眼睑无下垂,双眼球居中,无突出、凹陷,眼球各向运动无受限;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3.5mm,双侧直接、间接对光反射佳,调节、辐辏反射正常引出。双侧咀嚼肌无萎缩,张口下颌不偏,双侧角膜反射正常,吸吮反射未引出。皱额、皱眉、闭目、露齿完成好,双侧鼻唇沟对称。无声音嘶哑、构音障碍,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咽反射存在。双侧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饱满,转颈、耸肩对称有力。伸舌居中,舌肌无萎缩及颤动。
运动系统
肌肉无萎缩;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0级;未见共济失调和不自主运动。
感觉系统
T5水平以下痛觉、触觉、音叉振动觉消失。
反射
腹壁反射消失,双上肢腱反射正常,双下肢腱反射消失。
病理反射
双侧巴宾斯基征、普赛征、欧本海姆征均阳性。
脑膜刺激征
未引出。
自主神经系统
皮肤、毛发、指(趾)甲营养正常,T5水平以下汗少,大小便困难,留置导尿管,T5~T6水平以下皮肤划痕反应阳性。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液学
血常规:WBC 19.8×109/L,NE 0.831,HGB 109g/L,RBC 3.5×1012/L,HCT 0.310,PLT 25×109/L。
血生化:Na+ 114mmol/L,K+ 4.6mmol/L,Cl- 83mmol/L,Cr 820mol/L,BUN 50mmol/ L,Ca2+ 1.95mmol/L,GOT 50U/L,GPT 44U/L,TP 50g/L,ALB 29g/L。GLB 21g/L,LDH 893U/L,TBI 22.3mol/L,DBI 13.8mol/L。
出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活化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均在正常范围。
尿常规
比重 1.015,隐血(++++),RBC(+++),蛋白(++) 。
胃液潜血
(++++) 。
脑脊液
常规、生化各指标值均在正常范围。
影像学检查
胸片
心肺膈肌未见异常。
双肾B超
左肾大小、位置正常;实质回声正常,皮髓分界清楚,集合系统正常,无局灶性病变。右肾大小、位置正常;皮髓分界欠清楚,集合系统正常,无局灶性病变。双肾门血流通畅。
入院诊断
定位:T5以下脊髓。
定性:缺血性。
初步诊断:(1)双下肢瘫痪:脊髓血管性病变?
(2)急性肾衰竭(尿毒症)?
(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随后患者收入我院血管外科,因患者经济原因放弃手术,自行出院,经随访,至本书出版时患者仍然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