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24岁,广东籍人。
病史
主诉
头晕、乏力伴四肢震颤、懒言、失眠11月余。
现病史
患者于2009年2月初因“头晕、乏力”在当地医院就诊,拟诊“贫血、慢性胃炎”,行骨穿检查提示“铁染色:外铁(++),内铁35%,考虑为增生性贫血”,经对症治疗效果不佳。住院期间因“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手术,检查甲状腺功能发现“T4 9.45nmol/L”,拟诊“甲状腺功能减退”,给予左旋甲状腺素口服治疗。贫血及甲状腺功能好转后,头晕、乏力症状未改善,并出现肢体震颤、言语不清、懒言,时有失眠,为进一步诊治于2010年1月4日就诊我科。起病以来,精神差,胃纳尚可,无发热、畏寒、呕吐,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
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史,无外伤史。
过敏史
无食物或药物过敏史。
婚育史
未婚未育。
个人史
无特殊,不嗜烟、酒。
家族史
家族中未发现有类似疾病者及特殊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
体温36.1℃,脉搏10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3/64mmHg,神清,懒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听诊未闻及明显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
专科情况
精神智能状态
表情淡漠,记忆力减退,言语不清,无幻觉。
脑神经
嗅觉及视力粗测无异常,视野无缺损,眼底视乳头边界清,动静脉比例约1∶2;双眼睑无下垂,眼球各向活动无受限,瞳孔等圆等大,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颜面感觉存在,咀嚼有力,角膜反射存在;能闭目、鼓腮、露齿,双侧鼻唇沟对称,口角无偏歪;听力粗测及音叉试验无异常;构音含糊不清,软腭提升对称有力,悬雍垂居中;咽反射存在;双侧转颈、耸肩自如;伸舌居中,无舌肌萎缩及舌肌震颤。
运动系统
四肢肌张力高,四肢肌力5-级,双上肢可见姿势性震颤,双侧快复轮替动作迟缓;未见其他不自主运动;步态缓慢。
感觉系统
四肢深、浅感觉无减退。
反射
浅反射存在,四肢腱反射对称存在。
病理反射
未引出。
脑膜刺激征
未引出。
自主神经系统
皮肤、毛发、指(趾)甲营养尚可,泌汗及大小便功能正常,皮肤划痕反应无异常。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液学
血常规:HGB 113g/L,余未见异常;尿常规:RBC(++),隐血(++),余未见异常;甲状腺功能:游离甲状腺素18.67pmol/L,余未见异常。肝功能:总胆汁酸85μmol/L,白蛋白30g/L,球蛋白40.29g/ L,总胆红素21.20μmol/L,直接胆红素14.76μmol/L;血生化、抗核抗体谱及风湿等相关检查未见异常。
脑脊液
腰穿时测的颅内压80mmH2O,蛋白1.0g/L,葡萄糖6.13mmol/L,单纯疱疹病毒抗体阴性、结核抗体阴性。
影像学检查
胸片
未见异常。
头颅CT
双侧基底节区稍低密度影。
头颅MRI
T2WI示双侧苍白球、黑质区部位对称性低信号,呈“虎眼征”,脑萎缩。

图1 头颅MRI T2WI
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信号伴中央区域高信号,即“虎眼征”
电生理学检查
心电图
未见异常。
脑电图
轻至中度异常。
入院诊断
定位:双侧基底节区、大脑皮层。
定性:遗传?变性?
初步诊断:四肢震颤查因:帕金森综合征?
入院予美多巴(Madopar)、安坦(Antan,苯海索)、B族维生素等治疗后,患者四肢震颤、强直症状轻度改善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