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
病例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
案例诊断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11岁,广西北海市人。

病史

主诉

全身乏力伴言语不清2周,加重1周。

现病史

患者于半个月前步行去学校(约500米)后觉全身乏力,困倦,经休息后好转。长时间朗读课文未觉困难,下午乏力加重,觉眼皮难以抬起,睡眠后好转,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之后,每日均有数次发作,白天平均每隔1到2小时发作一次,表现为晨轻暮重和活动后加重,伴语音低沉;夜间常常醒来,最多可达数10次,每次睡眠醒后卧床需维持数秒至十几秒后方能起床;白天活动感乏力,需不时停下休息,有时易跌倒,症状逐渐加重。1周前行走数10米就难以坚持,呼吸时觉气紧,下午和晚上偶觉视物不清。在珠江医院就诊(诊治不详),症状无好转。昨日来我院急诊求治,给予溴化吡啶斯的明及激素治疗,自觉精神好转,乏力无明显变化,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起病以来,精神较差,食欲可,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

1岁多时曾猝倒发作一次,无脑炎、糖尿病、肾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头颅外伤史。

过敏史

无食物或药物过敏史。

生长发育史

出生并生长于原籍,出生后发育正常,智力良好,按期预防接种,否认到过疫区及疫水接触史,否认粉尘、毒物接触史,否认重大精神创伤史。

个人史

无特殊。

月经婚育史

未来月经,未婚育。

家族史

家族中未发现有类似疾病患者及特殊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

体温36.6℃,脉搏83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60mmHg;发育正常,体形消瘦,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脊柱、四肢无畸形,自主体位,查体合作。

专科情况

精神智能状态

神志清楚,精神尚可,定时力、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正常。

脑神经检查

嗅觉及视力粗测无异常,视野无缺损,眼底视乳头边界清,动静脉比例约2∶3;双眼睑无下垂,睑疲劳试验(眨眼动作20次)阴性,眼球各向活动自如,瞳孔等圆等大,直径3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颜面感觉存在,咀嚼有力,角膜反射存在;能闭目、鼓腮、露齿,双侧鼻唇沟对称,口角无偏歪;听力粗测及音叉试验无异常;构音清晰,喝水无呛咳,咽后壁感觉正常,软腭提升好,悬雍垂居中,咽反射存在;双侧转颈、耸肩自如有力;伸舌居中,无舌肌萎缩及震颤。

运动系统

四肢肌肉无萎缩及假肥大,肌张力正常,四肢肌力5级;未见共济失调及不自主运动;姿势、步态无异常。

感觉系统

全身深、浅感觉正常。

反射

浅反射存在,四肢腱反射对称存在。

病理反射

未引出。

脑膜刺激征

未引出。

自主神经系统

皮肤、毛发、指(趾)甲营养好,泌汗及大小便功能正常,皮肤划痕反应无异常。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液学

血常规、血生化未见异常。

风湿组合未见异常。

血沉13mm/h,CK-MB 42U/L,ALP 203U/L,乳酸运动试验正常。

影像学检查

胸片

心肺膈未见异常。

颅脑磁共振

平扫未见异常。

胸腺CT

结合临床,未排除胸腺增生。

电生理学检查

肌电图

(2008-10-22)左正中神经、右胫腓神经,左面神经颞支、肌皮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左面神经颞支重复神经电刺激(RNS)阳性,左肌皮神经RNS阴性,肌电图及单纤维肌电图(SFEMG)检查因患者不合作而无法检查。

脑电图

同龄儿童大致正常范围脑电图。

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

多导睡眠呼吸检测

(2008-10-20)不符合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呼吸结构中REM期所占比例较高(NREM占67.9%,REM占32.1%),请结合临床诊断。

入院诊断

定位:肌肉

定性:自身免疫性?炎性?

初步诊断:全身乏力查因: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症?

临床决策分析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临床治疗、预后及随访情况

本病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首先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中午及晚饭前后策略性小睡15~20分钟;可服用神经兴奋剂,首选哌甲酯(Methylphenidate,ritalin,利他林)10~20mg,每日1~3次口服;伴猝倒症者可给予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或丙米嗪(Imipramine,米帕明)25mg,每日1~3次口服;有报道,大剂量普萘洛尔(Propranolol,心得安)300mg/d对本病亦有效,但要注意副作用。

本病预后良好,大部分患者可得到有效控制,随着年龄增长,其症状亦可改善或消失。该患者出院后一直服用利他林,随诊半年症状控制良好。

相关知识学习与提高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 下一篇:病例 肥厚性硬脑膜炎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