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34岁,广东省揭阳人。
病史
主诉
左头面部疼痛、麻木20余天,左颈及上肢麻木1周。
现病史
患者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头面部疼痛,呈持续性刺痛,疼痛剧烈时伴有流泪、流鼻涕,抚摸按压左外耳可诱发疼痛加重,初期以疼痛为主,后渐出现麻木感,无伴头晕、讲话不清,无视物模糊、重影,无呼吸困难,无肢体乏力。1周前麻木感渐由上至下蔓延至左颈部、左上胸部与左上肢,但无伴疼痛,上述症状与颈部活动无明显关联。近3天来,头面部疼痛基本缓解。患者曾在当地诊所服中药治疗,效果欠佳,并出现步态不稳,活动不灵活,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发病以来,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抽搐,无不省人事,无大小便失禁或潴留,精神、胃纳较差,睡眠欠佳。
既往史
2年前患者曾诊断为“脊髓(圆锥)炎”,予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可下地行走,步态稍缓慢,双下肢麻木基本缓解,但大便干结,需服“番泻叶”通便,小便可控制。无心、脑血管病、风湿、肝炎、结核病史,无严重头外伤史。
过敏史
曾输注“脑活素”后出现不适(可疑)。
婚育史
已婚未育,配偶体健。
个人史
原籍生长,无烟、酒等特殊嗜好。
家族史
家族中未发现有类似疾病患者及特殊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
体温36.2℃,脉搏76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40/9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精神尚可,自主体位,查体合作。
专科情况
精神智能状态
神志清楚,无幻觉及妄想,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力及理解力正常,远近事物记忆力及计算力正常,言语流利,无失读、失写,无失认及体象障碍。
脑神经
嗅觉及视力粗测无异常,双侧视野手试法未见缺损,双眼底视乳头边缘清,A∶V=2∶3,未见动静脉压迹,视网膜未见出血、渗出。无眼裂增大、变窄及眼睑下垂,双眼球居中,无突出、凹陷,眼球各向运动无受限,无凝视,无复视;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3.5mm,双侧直接、间接对光反射佳,调节、辐辏反射正常。左侧头面部痛、触觉减退,右侧正常,温度觉未查,双侧咀嚼肌无萎缩,咀嚼动作对称有力,张口下颌不偏,双侧角膜反射正常,吸吮反射、下颌反射未引出。能闭目、鼓腮、露齿,双侧鼻唇沟对称,口角无偏歪。听力粗测及音叉试验无异常。无声音嘶哑、构音障碍、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咽反射减弱。双侧转颈、耸肩自如;伸舌居中,舌肌无萎缩及震颤。
运动系统
右利手,肌肉无萎缩,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
-肌力5级。宽基底摇摆步态。左侧指鼻试验、误指试验、快速轮替试验、跟膝胫试验笨拙,Romberg征阳性。未见不自主运动。
感觉系统
左侧上肢及左上胸部以T2水平为下界痛触觉减退,温度觉未查,双侧音叉振动觉、关节位置觉及运动觉正常,双侧形体觉、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及图形觉正常。
反射
浅反射存在,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骨膜反射(++),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
病理反射
未引出。
脑膜刺激征
未引出。
自主神经系统
皮肤温度正常,湿度适中,皮肤弹性好,毛发、指(趾)甲营养好,排尿、排便正常,皮肤划痕征阴性。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液学
我院血常规、血生化、基础代谢、免疫学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因患者拒绝腰穿,未行脑脊液检查。
影像学检查
颅脑磁共振 见图1。


图1 颈髓MRI(左图T1WI像,右图T2WI像)
延髓下部~C2椎体水平脊髓偏左后部有病变,C3/C4~C5/C6椎间盘变性并膨出
电生理学检查
视觉诱发电位
双侧P100波潜伏期延长,右侧明显,波幅减低。
入院诊断
定位:左侧颈髓、上胸髓。
定性:炎性?
初步诊断:(1)左侧颈髓、上胸髓病变(C1~T2)?
(2)脊髓圆锥炎治疗后。
临床诊断为MS,给予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和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后,患者病情恢复不佳,加用免疫抑制剂MTX后,患者左侧头面部疼痛、麻木、左颈及上肢麻木感均有好转。另外,由于患者病灶位于延髓及脊髓上端,出现呃逆、呕吐症状,先后给予巴氯芬(Baclofen)、胃复安(Metoclopramide)、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苯海拉明(Benadryl)、舒必利(Sulpiride)对症治疗后,呕吐、呃逆症状缓解,同时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护胃、补钙、补钾、针灸等支持与对症处理,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嘱患者出院后坚持功能康复训练,并定期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