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13岁,江西宁都人。
病史
主诉
双手震颤11年,发作性躯体扭转1年,加重3月。
现病史
1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震颤,症状有晨轻暮重及活动后加重的特点,紧张及情绪激动时多见,休息及睡觉后消失,无其他不适。家属开始未予以重视,但逐渐发现患者双手震颤加重,伴动作较迟缓,患者生长发育和智力与同龄人相似。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后仰,并向左侧偏斜,伴双眼向左侧凝视。7个月前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并同时出现躯体轴向扭曲,伴右上肢屈曲,左上肢伸直,双侧手指向掌心屈曲,双下肢屈曲,双足向足底屈曲,伴四肢末端细小阵挛,大汗淋漓,无伴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等,发作时患者神志清晰,能与人对答,每次持续时间为30分钟左右,能自行缓解。发作后患者能回忆,诉头晕、精神疲倦。近3月来,患者发作次数较前频繁,持续时间较前延长。多次于外院就诊,考虑“癫痫
”,予以丙戊酸钠及氯硝安定等治疗,效果不佳,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自发病以来,精神、胃纳、睡眠尚好,大小便正常。既往史
无特殊。
过敏史
无特殊。
生长发育史
无特殊。
家族史
家族中未发现有类似疾病患者及特殊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
体温36.2℃,脉搏76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20/7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尚可,自主体位,查体合作。
专科情况
精神智能状态
神志清楚,无幻觉及妄想,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力及理解力正常,远近事物记忆力及计算力正常,言语较含糊,无失读、失写,无失认及体象障碍。
脑神经
嗅觉及视力粗测无异常,双侧视野手试法未见缺损,双眼底视乳头边缘清,A∶V=2∶3,未见动静脉压迹,视网膜未见出血、渗出。无眼裂增大、变窄及眼睑下垂,双眼球居中,无突出、凹陷,角膜未见“K-F”环;眼球各向运动无受限,无凝视,无复视;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3.5mm,双侧直接、间接对光反射佳,调节、辐辏反射正常。双侧头面部痛、触觉正常,温度觉未查,双侧咀嚼肌无萎缩,咀嚼动作对称有力,张口下颌不偏,双侧角膜反射正常,吸吮反射、下颌反射未引出。能闭目、鼓腮、露齿,双侧鼻唇沟对称,口角无偏歪。听力粗测及音叉试验无异常。无声音嘶哑、构音障碍、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双侧咽反射正常。双侧转颈、耸肩自如;伸舌居中,舌肌无萎缩及震颤。
运动系统
言语含糊,右利手,步态较缓慢,面部表情较呆滞,肌肉无萎缩,四肢肌张力增高,四肢肌力正常。双侧指鼻试验、误指试验不准,快速轮替试验笨拙,跟膝胫试验不准。双手见轻微震颤,未见其余不自主运动。
感觉系统
未见明显异常。
反射
浅反射存在,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骨膜反射(+++),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
病理反射
未引出。
脑膜刺激征
未引出。
自主神经系统
皮肤温度正常,湿度适中,皮肤弹性好,毛发、指(趾)甲营养好,排尿、排便正常,皮肤划痕征阴性。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液学
(我院)血常规、基础代谢、出凝血常规、甲状旁腺素、血清铜含量等均未见明显异常。铜蓝蛋白0.16g/L(参考值0.26~0.36g/L)。
尿液
尿常规:尿蛋白(+),后复查尿蛋白(±)。24小时尿铜排泄量正常。
影像学检查
头颅MRI
(外院)未见明显异常。
头颅CT
(我院)未见明显异常。
肝胆胰脾彩超
未见明显异常。
脑电图
脑电图
(外院)轻-中度异常。
24小时视频脑电图
(我院)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诊断
定位:锥体外系。
定性:遗传代谢性?
初步诊断:肝豆状核变性?
临床诊断为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予以患者美多巴(madopar)62.5mg Bid,餐前服用,次日患者双手震颤症状消失,发作性躯体扭转等症状也未再出现。出院后继续服用美多巴62.5mg Bid,至今效果仍较好,未出现住院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