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性,4岁,广东省惠州市人。
病史
主诉
渐进性言语减少、四肢乏力20天,发热2天。
现病史
患者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39~40℃),无咳嗽、流涕,在当地医院经抗感染等治疗,持续约5天后热退,数日后渐出现言语减少,只能说“爸、妈”等简单字节,伴有四肢乏力,以右上肢明显,步态不稳,间有饮水呛咳,夜间睡眠常有啼哭,曾在外地行头颅MRI示“双侧基底节附近、丘脑、脑干部病变,性质待定”,拟诊为“肝豆状核变性”,经治疗(具体不详)后无好转。近2日又出现发热、流涕,无咳嗽,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发病以来,精神稍差,睡眠差,胃纳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
平素健康状况良好。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传染病接触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按规定程序预防接种。
过敏史
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生长发育史
患儿为第一胎,足月顺产,出生时无窒息,无病理性黄疸史,无毒物和药物中毒史,生长发育与同龄儿童相当,其母亲在怀孕此患儿期间饮食量很少,父母非近亲结婚。
个人史
原籍出生并长大,否认到过疫区以及疫水接触史,否认特殊化学品及放射线接触史,无不良嗜好。
家族史
家族成员中未发现有类似疾病及特殊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
体温37.8℃,脉搏92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35/9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重16kg,神志清楚,精神可,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及黏膜无发绀、黄染、苍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颞浅动脉未见增粗、无压痛,巩膜无黄染,睑结膜未见异常,双侧鼻腔可见分泌物,为清水样鼻涕,双耳未见异常分泌物,口腔黏膜光滑,无皮疹、溃疡,咽无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心肺腹无异常。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查。脊柱生理弯曲存在,四肢无畸形。无杵状指(趾),双下肢无水肿。
专科情况
精神智能状态
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反应能力均减退,精神、意识、行为及语言内容无异常。
脑神经
嗅觉及视力粗测无异常,视野无缺损,眼底视乳头边界清,动静脉比例约为2∶3,动脉反光增强,未见动静脉交叉压迹,视网膜未见出血、渗出;无眼裂增大或变窄,双眼睑无下垂,双眼球居中,无突出、凹陷,眼球各向运动无受限,无凝视,无复视,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3.5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佳,调节、辐辏反射正常;双侧头面部痛、触觉正常,温度觉未查。双侧咀嚼肌无萎缩,咀嚼动作对称有力,张口下颌不偏,双侧角膜反射正常,吸吮反射、下颌反射未引出;双侧额纹对称,双侧皱额、皱眉、闭目完成好,双侧鼻唇沟对称,露齿口角不偏,鼓腮、吹哨动作能完成,舌前2/3味觉未测;听力粗测及音叉试验无异常;无声音嘶哑、构音障碍,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双侧软腭上抬有力,悬雍垂居中,咽后壁感觉存在,双侧咽反射减弱,舌后1/3味觉未测;双侧转颈、耸肩有力;伸舌居中,无舌肌萎缩及震颤。
运动系统
右利手,四肢肌肉无萎缩,右上、下肢肌张力增高,右上、下肢肌力4-级,左上、下肢肌力4级。右手指鼻试验不准确,双手快速轮替试验欠协调,Romberg征阳性,反跳试验正常;右手指间有不自主的“指划样”动作;行走呈右侧偏瘫步态。
感觉系统
深、浅反射均未见异常。
反射
双侧膝反射亢进,余反射均正常。
病理反射
右侧巴宾斯基征阳性,左侧巴宾斯基征未引出,余病理反射均未引出。
脑膜刺激征
未引出。
自主神经系统
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液学
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电解质、ASO及风湿10项均未见异常;血沉(入院时):45mm/h;PPD-IgG(-),血乳酸(入院时):3.4mmol/L(参考值0.9~2.3mmol/L);血乳酸(治疗后复查):2.6mmol/L,血沉(治疗后复查):28mm/h。血清铜、铜蓝蛋白未见异常。
大、小便
大、小便常规未见异常;24小时尿铜未见异常。
脑脊液
未见异常。
电生理学检查
心电图、脑电图均未见异常。
影像学检查
胸片
未见异常。
头颅MRI
(治疗前)双侧基底节附近、丘脑、脑干部病变,性质待定(图1)。
头颅MRI+MRA
(治疗5天后复查)双侧豆状核(左侧为主)、左尾状核头部病变,与治疗前相比,病灶明显减小;MRA示双侧大脑各动脉主干及分支未见异常(图2)。
头颅MRI+MRA
(治疗2月后复查)未见异常(图3)。

图1 维生素B1治疗前的头颅MRI
双侧基底节附近、丘脑部异常信号

图2 维生素B1治疗后5天的头颅MRI
双侧基底节附近异常信号明显减少

图3 维生素B1治疗后2月余的头颅MRI
双侧基底节附近异常信号消失
入院诊断
定位:双侧基底节、丘脑、脑干。
定性:神经遗传变性疾病。
初步诊断:(1)Leigh综合征;
(2)上呼吸道感染。
根据患儿可疑维生素B1缺乏史、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血清乳酸增高以及典型头颅影像学改变,诊断为“Leigh综合征”。给予大剂量维生素B1(100mg肌注,每日一次;20mg口服,每日三次)和抗感染治疗,3天后患儿行走和语言功能有所改善,构音渐清,5天后,复查头颅MRI+MRA结果显示:“双侧豆状核(左侧为主)、左尾状核头部病变,与治疗前相比,病灶明显减小”;MRA示“双侧大脑各动脉主干及分支未见异常”。复查血乳酸为2.6mmol/L,血沉为28mm/h。将维生素B1再加大到150mg,每日四次,出院继续口服药物治疗,之后,患者家属自行将维生素B1减少(具体不详)。2个多月后复诊,患儿行走及语言功能明显改善,右上肢指划样动作明显减少,但右上下肢肌力仍未完全恢复,再次复查头颅MRI+MRA,结果完全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