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56岁,山东人。
病史
主诉
进行性四肢乏力5年,言语不清1年余。
现病史
患者于2005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手无力、手指不灵活,逐渐加重,但日常生活尚无明显影响,不伴有肢体麻木,无肌痛、肌跳。2006年2月当地医院诊断为“颈椎病”,未行治疗,后渐渐出现讲话语速缓慢,言语尚清。同年7月出现左下肢乏力,走路拖步。2007年4月外院肌电图检查“未见特殊改变”。同年6月渐觉左上肢肌肉有跳动,同年10月肌电图检查示“神经源性损害,以左下肢周围神经损害为主”,考虑“原发性侧索硬化症不排除”,但未行治疗。12月出现右手及右下肢乏力,右手指不灵活,左手无力则继续加重,双侧小腿出现肌肉跳动。2008年2月肌电图示“无异常”;同年3月颈椎MRI示:“C4/C5、C5/C6椎间盘变性,向后突出,硬膜囊受压,脊髓信号轻度改变”,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术后患者病情有所好转,四肢较前有力,能单独行走约3千米,手指较前灵活,生活能自理,能自行吃饭、写字及梳头。2008年9月患者病情又开始加重,说话吐字不清,声音嘶哑,肢体乏力较术前明显加重,行走困难,双手不灵活加重,并出现双手肌肉萎缩,右手较左手明显,伴有明显肌肉跳动。但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无呼吸困难,曾因肢体无力摔倒在地,并摔掉牙齿。2008年11月至2009年8月期间进行针灸、按摩治疗,2009年4月起服中药至今。2009年6月开始出现左足底麻木,但无疼痛,因病情无好转并明显进行性加重,遂来我院行进一步诊治。患者发病前无发热,无严重外伤,发病以来无意识模糊,无肌肉疼痛,无不自主运动,精神、睡眠、胃纳尚可,大小便正常,体重较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
2008年3月在上海市某区中心医院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因工作关系有“甲醛、苯、苯酚、烧碱、硫酸、聚氯乙烯”长期接触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肝炎、结核等病史。
过敏史
无食物或药物过敏史。
婚育史
适龄结婚,育有1女,配偶及女儿健在。
个人史
工作环境中有接触“甲醛、苯、苯酚、烧碱、硫酸、聚氯乙烯”,少量抽烟及饮酒。
家族史
家族中未发现有类似疾病患者及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
体温36.8℃,脉搏7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4/82mmHg;发育正常,营养状况良好,脊柱及四肢无畸形,神志清楚,精神尚可,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内科情况无明显异常。
专科情况
精神智能状态
精神意识、智力、行为及语言内容无异常。
脑神经
嗅觉及视力粗测无异常,视野无缺损,眼底视乳头边界清,动脉变细,无压迹,静脉无充盈,动静脉比例约1∶2;双眼睑无下垂,眼裂无增宽或变窄,眼球各向活动好,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双侧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调节、辐辏反射正常引出;双侧颜面部痛、触觉正常对称,温度觉未查,双侧咀嚼肌无萎缩,咀嚼动作对称有力,张口下颌无偏歪,双侧角膜反射正常,吸吮反射、下颌反射未引出;双侧皱额、皱眉、闭目、鼓腮动作完成好,双侧鼻唇沟对称,口角无偏歪,舌前2/3味觉未查;双耳听力粗测及音叉试验无异常;讲话构音不清,无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双侧软腭上抬有力,悬雍垂居中,咽反射存在,舌后1/3味觉未查;双侧转颈、耸肩自如有力;伸舌居中,左侧舌肌较右侧稍萎缩,未见震颤。
运动系统
双手骨间肌轻度萎缩,左上肢肌张力稍增高,双下肢肌张力明显增高,右上肢肌张力正常,左侧肢体肌力5-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双侧指鼻试验、误指试验、跟膝胫试验完成尚准确,快速轮替试验完成良好,Romberg征阴性,未见不自主运动;双下肢轻微剪刀样痉挛步态。
感觉系统
双侧T2以下痛、触觉减退,T4以下痛、触觉减退明显。
反射
浅反射存在,四肢腱反射亢进。
病理反射
下颌反射、双侧吸吮反射、掌颌反射、霍夫曼征、罗索利莫征、巴宾斯基征、查多克征均阳性。
脑膜刺激征
颈无抵抗,克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未引出。
自主神经系统
皮肤、毛发、指(趾)甲营养稍差,泌汗及大小便功能正常,皮肤划痕反应无异常。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液学
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梅毒组合、HIV、肝炎系列、乙肝两对半、风湿病组合、抗磷脂综合征组合、ANCA组合、消化道肿瘤组合、肺肿瘤组合等未见异常;贫血组合示:叶酸2.9μg/L,体液免疫七项示:IgM 0.41g/L。
脑脊液
压力、常规、细胞学检查未见异常;生化学:蛋白1073.20mg/L;免疫学:白蛋白522mg/L,IgG 82mg/L。
影像学检查
胸片
①心肺膈未见异常;②胸椎骨质增生。
头颅磁共振
(2007-7-19外院)头颅MRA示:“未见异常”。
(2008-3-5外院)颈椎MRI示:“颈椎序列可,生理曲度存在,C4/C5、C5/C6椎间盘变性向后突出,硬膜囊受压,脊髓信号轻度改变。”
(2010-1-26我院)头颅MRI未见异常。颈椎MRI:颈椎生理曲度加大,局部呈术后改变;C2/C3、C3/C4、C6/C7椎间盘变性,C3/C4、C6/C7椎间盘膨出;颈段脊髓(除C4~C6水平外) 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图1)。

图1 颈椎MRI(左T1右T2)
颈椎生理曲度加大,局部呈术后改变;C2/C3、C3/C4、C6/C7椎间盘变性,C3/C4、C6/C7椎间盘膨出(箭头指向C3/C4)
电生理学检查
肌电图
(2007-4-25外院)肌电图检查示:“未见特殊性改变”。
(2007-6-27外院)肌电图示:“所查肌肉插入电位不延长,放松时无自发电位出现。左第1骨间肌在轻收缩时平均电压增高,可见巨大电位,平均时限和多相电位正常。全收缩时峰值电压增高,其余所查肌肉嘱收缩时未见特征性异常”。
(2007-10-30外院)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以左下肢周围神经损害为主”。
(2008-2-29外院)肌电图示:“所查神经NCV各参数均正常,肌电图无特征性异常”。
(2010-1-26我院)肌电图示:“①左正中神经、右腓神经、副神经、股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左尺神经运动纤维轻度损害,左胫腓神经运动纤维轻至中度损害;②右拇短展肌、股直肌、左胫前肌、小指展肌、右T8棘旁突肌、胸锁乳突肌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害,结合SCV、CB正常,考虑前角细胞损害”(图2)。

图2 肌电图
全收缩时峰值电压增高,平均电压增高,可见巨大电位,呈神经源性损害
入院诊断
定位:双侧锥体束、脊髓前角。
定性:变性。
初步诊断:四肢乏力、言语不清查因:运动神经元病?颈椎病?
目前患者在门诊随诊观察,服用力如太50mg,每日两次,病情暂无明显进展,继续随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