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高热、咳嗽、咳痰,常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病例 高热、咳嗽、咳痰,常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作者
周颖;何礼贤
案例诊断
蠊缨滴虫肺部感染
病情介绍

患者,女性,47岁,因咳嗽、咳痰2周,伴高热4天于2008年9月29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周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痰量少,为黄色黏痰,当时未就诊。入院前4天开始出现高热,体温高达39.5℃,伴畏寒、寒战,无盗汗,无消瘦,无喘息,无咯血,无胸痛。于当地诊所就诊,输液治疗3天无好转(具体诊治不详)。于2008年9月28日来本院查血常规WBC 20.7×109/L,N 87.4%,L 11.0%,E 0.2%。胸部CT提示左下肺实变渗出影伴胸膜反应(图1)。拟诊“社区获得性肺炎”,予“头孢哌酮/舒巴坦2.0g,每天2次,加阿奇霉素0.5g,每天1次”治疗1天,体温未下降,后予“吲哚美辛栓剂”治疗后体温下降。于2008年9月29日收住入院。

患者长期生活在海边,从事家务劳动。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无宠物饲养史。

入院查体:T 36℃,R 20次/分,BP 94/56mmHg,一般情况佳,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未触及。胸廓无畸形,两肺呼吸音清,无明显干啰音、湿啰音,心律齐,78次/分,无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后查血常规:WBC 14.4×109/L,N 86.6%,L 9%,E 0.4%,Hb 102g/L,PLT 224×109/L;CRP 163mg/L;ESR 107mm/L;PT 15.1秒,APTT 51秒,INR 1.23;梅毒、HIV、抗HCV、HBsAg均为阴性;血CEA、CA125、CA199、AFP均正常;大小便常规正常;血生化Alb 30.9g/L,Cr、TBil、DBil、ALT、AST均在正常范围;血ANA、ENA、ANCA均阴性;免疫球蛋白IgA 4.9g/L,(正常范围0.82~4.53g/L)IgG、IgM、IgE均在正常范围;冷凝集试验阴性。腹部B超显示右肝内血管瘤。

图1 胸部CT(2009年9月28日):左下肺实变渗出影伴胸膜反应

重要提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过程

入院后予经验性用药:头孢呋辛1.5g,每天2次,加莫西沙星0.4g,每天1次,治疗5天体温未下降。复查血常规,WBC 20.4×109/L、N 89.3%、L 4.5%、E 2.5%;CRP 120mg/L;3次血培养阴性;血气分析(未吸氧下)pH 7.424,PaCO2 31.8mmHg,PaO2 56.8mmHg,BE- 3.6mmol/L。后停用先前的抗生素,改为头孢哌酮/舒巴坦2.0g,每天2次,加万古霉素0.5g,每6小时一次,治疗3天,体温仍无下降趋势,复查胸部CT见病变仍然局限在左下肺,但实变较前加重,伴左侧少量胸腔积液(图2)。

后予查纤维支气管镜,镜见左肺下叶支气管稍充血、水肿,予肺泡灌洗,灌洗液找真菌、细菌、结核杆菌及细菌、真菌培养均无阳性发现。灌洗液常规检查时见活动的病原体,但未能明确为何种病原体,后送至温州医学院寄生虫教研室确诊为蠊缨滴虫(图3)。

图2 胸部CT(2008年10月6日):病变仍然局限在左下肺,但实变较前加重

最终诊断:蠊缨滴虫肺部感染。

治疗和转归:停用原先所有抗生素,改用甲硝唑50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治疗2天体温开始下降,3天后体温完全正常,1周后咳嗽、咳痰明显减轻,复查胸部CT左肺下叶渗出影有所吸收,但实变影较2009年10月6日CT变化不大(图4),左侧仍有少量胸腔积液。继续给予甲硝唑原剂量治疗,21天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降至正常范围,予出院,出院后继续甲硝唑治疗,总疗程1个月余后复查胸部CT,左肺实变、渗出较前明显减轻(图5)。

图3 灌洗液直接涂片,油镜下见虫体呈椭圆形,虫体前端有数根鞭毛(×1000)

图4 胸部CT(2008年10月13日):甲硝唑治疗1周复查,左下叶渗出影有所吸收,但实变影变化不大

图5 胸部CT(2008年11月11日):甲硝唑治疗1个月余后复查,左肺实变、渗出较前明显减轻

讨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专家析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群发性咳嗽、发热、肺部阴影 下一篇:病例 发热,咳嗽、咳金黄色痰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